無法存在的微博

註冊微博賬號快五年了,關注的群體與人換了好幾撥,清理掉殭屍後粉絲還剩現在的1000出頭,9000+條信息也記錄著自己精神和肉體慢慢獨立強健的過程。

今年早些時候我想通了一件事兒,就是不再去關心自己在社交賬號上發的內容是否足夠乖巧討人喜歡、是否能夠顯得自己不low。抖機靈本來就不是我的強項,那麼,就想說什麼說什麼好了。如果你不喜歡,拉黑取關我能接受;如果你喜歡,或許會在Timeline里為我表達的內容多停留幾秒,也便足夠。更多地,我關心的是每一句話的背後,情感是否真摯,是否會讓看客感到舒服放鬆(這和乖張討喜有很大的區別,做不到這點還天天發的,叫情商低)。我想要在虛擬的空間中提供一些與「人」相關的真實價值,它們或許可以表現出各種形式,但本質都是與人情味兒共通的。

可最近,我發現自己不想表達的慾望在慢慢增強。有時是因為表達能力不夠所導致的語無倫次,便主動避免強姦他人的屏幕;有時是因為讀書太少、思維逼仄,自我感覺觀點淺薄,便主動謹言慎行;有時是因為別人表達的足夠精彩,便主動避免畫蛇添足。

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我感受到的微博變了。這讓我只想沉默。

早前微博開始調整自己的信息流演算法,在官方客戶端中不再按照時間順序顯示新內容,根據視頻>長文章>短文字的規則加權,打廣告的都在買頭條,做官微大號的都在玩兒粉絲經濟,剩下的就是無窮無盡的段子手與網紅。大家都在忙著變現,忙著建社群,忙著被資本驅動著生產內容。我不看衰微博的商業模式,因為它自有它的道路,並慢慢地又回到了一個龐大的門戶網站的形態,裡面有官宣、有自媒體、有商品銷售窗口、有粉絲互動平台、有各類訊息……這正是新浪十年前最擅長的事情,並且顯然是種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模式。

可隨著這樣的變化,微博里曾經被大V公知們佔據的話語空間,正在被更多的中小V稀釋掉,大V整體的閱讀量在下降,非V的增速更快了,用戶慢慢下沉二三線並且年輕化。而與這些變化紛沓而至的,是不可忽視的反智主義。

記得楊樾曾在微博里說:

我總會被這樣一群熱情的小孩兒包圍:貼個Tesla的照片,他們就問多少錢;轉發個旅行攝影技術貼,他們就說關鍵得看跟誰一起旅行;貼張畫,他們就問用什麼筆畫的;貼首Lorde的歌,他們就說自己還是更喜歡吳宇森的電影;諮詢一下寶馬車胎壓的問題,他們就歡呼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我們還讀書,而他們看到書只會問:哪裡有賣?

就是這樣。這才是我視目範圍內,現在微博上最活躍的人群。他們都是老老實實的普通人,沒有觀點,也沒有訴求,上微博的目的就是吃喝玩樂追星開眼界交朋友,平常無聊的時候就刷刷淘寶看看網劇,接受過一些教育但卻沒有自學能力。就是這些人,他們靠營銷號用片段信息拼湊成的假象高潮,看見段子就233333,看見錦鯉桃子白蛇就轉發一遍;他們仰望著身邊剛剛邁入中產的陌生人,亦步亦趨地模仿著吃有機沙拉喝手沖精釀,卻同精英貴族們一起敲著鍵盤黑著中產;他們在發表觀點前不會多讀一遍原文,在轉評贊前不會檢查一下錯別字,更別說邏輯錯誤了;他們極端密切又熱情地擁躉在一群中小V的微博下面,關注著發生的一切,甚至會搜索著熱門關鍵詞從頭到尾瀏覽一遍,然後,罵、贊、罵、贊,循環往複。

面對這個群體,任何良性討論都會陷入毫無意義與規則可言的扯皮,因為他們不在乎程序正義、不關注專業素養、不喜歡嚴肅討論,能餵飽他們那空罐頭般堅硬而乾癟的靈魂外殼的,只有「小清新」——溫吞適意、如沐春風的景色,嚴絲合縫的藝術和剛剛好的情緒,圓潤乖張的觀點、長短適當的裙子——可他們還會在胸前貼著「呵呵」、背後印著「然並卵」,伴著獵奇的畫面和鬼畜的配樂,像螞蟻一樣尋找著素昧謀面的同類。

在充斥了一群巨嬰的微博里,分享點兒新買的東西,明天你的粉絲中就會冒出幾個「XX時尚傳媒有限公司宣傳總監」,點開一看全是櫥窗廣告;掃一眼熱搜榜,裡面不是哪個鮮肉分手劈腿酗酒約炮,就是某個品牌搞了次套路營銷;昨天還被人扒個精光的網紅,明天就把單品鏈接散得到處都是,咖啡廳、雨露均沾的巷道才是全世界的風景;上周才紅的影視劇男女主角,今天就會出現在微博客戶端開機的廣告上……慢慢地,我曾經喜歡並關注的博主們都開始賣貨,而那些反智的小朋友們,就在那兒被不停圈粉,被不停種草,被不停剁手,被不停虐狗,被不停「辣眼睛」,被不停賺錢。

受偏愛的總有恃無恐。可偏偏,作為普通的用戶,說一些普通的語言的結果是只能收穫幾十次的曝光量,髮帶有Uber、微信公眾平台等字眼的微博閱讀數就會被降權,多@ 一些人就會被警告,幾天無言之後再發出的內容訪問量會很低,信息流中看到的可能是好朋友幾天前分享的心情、以至於想回復些什麼都為時已晚無話可說。於是,微博上的普通人,只能選擇沉默,或者加入反智者的大軍,一起「紅紅火火恍恍惚惚何厚鏵」。

對於前者而言,這就是一個無法繼續存在的微博。因為,似乎,如果不發doge臉、emoji、表情包,就不會有人靜心閱讀你所寫的文字,不轉幾條段子就不會有人跟你互動,不認識幾位網紅就辨別不出啥是整容臉,不了解幾個明星連綜藝節目電視劇都沒法看了。而那些熱銷的內容也正在不停地馴化人們的感官,以至於「這是條自帶聲音的文字」、「這是幅自帶味道的圖片」,條件反射代替了思考,很多信息在展開其內容之前就已經散發出某種氣息,讓人只想著「舔屏」。最終,微博的語庫里就剩下了小鮮肉、老幹部、女神、老公……所言所表,每個字都掛著鈔票樣式的粉紅項鏈,語動心神都站在魅惑搖曳的紅燈區待價而沽。最終,被馴化的人們只能站在信息流圍成的烏托邦里,赤裸身體以物易物,縱情高歌生活的精彩,幻想著牆外的世界到底是塵土飛場還是春暖花開,嘲笑著牆外的生物不是「渣渣」就是「狗帶」。思想的牢籠造就語言的饑荒,語言的饑荒惡化思想的貧困。

你以為我說這麼多,是為了與之劃清界限,然後扮演一個充滿優越感的理中客嗎?恰恰不是。誰能獨善其身呢?在這個難以存在的二次元世界中,有我們的家眷、朋伴、故舊,有我們自己。我們似乎都在成為單向度的人,手舉消費主義的傳聲筒,湧上虛擬的香榭麗舍大街,伴著反智主義群體的聒雜訊,組成一個碩大的「買買買」。

前幾天,梁歡在微博上這樣講:

我從幾年前開始說不應再存在「網路」與「現實」的二分法,如果你看電視、看書屬於現實生活,上網也同樣應該屬於現實生活。而網路的道德公約標準遠低於正常社會標準,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發明並定義了互聯網精神的那些偉大先驅,默認它的使用者都會秉承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但顯然今天的互聯網使用者不這樣,並且挽回的時間節點已經過了,回不來了。未來的網路社區形態會是什麼樣?社交網路的核心不是「加速信息流動」,而是「表達我很重要」,那麼從懂事起就活在社交網路里的人,等他們進入青春期,「表達我很重要」就將是一件看起來很蠢的事。屆時,社交網路還會繼續存在,但以媒體號為主,個人只通過它獲取信息和娛樂而不參與;付費、封閉且基於興趣的各分類社區,由於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網路暴力,會成為人們參與交流的主要場所。雖然屆時會有我們想像不到的全新社區形態,但本質上,人們回到了論壇時代。

這才是我越發想要沉默的原因。沉默,是因為不想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推薦閱讀:

微博趙拉斯算是虐狗嗎?
為什麼會有反泰迪這種組織?
最近新浪微博採訪方大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信息的擴展?
怎麼找微博運營服務商?
如何看待微博上「星輝國際小女孩」的言論?

TAG:社交網路 | 微博 | 互聯網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