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已經逝去的老北京澡堂子文化

北京最後一個公共澡堂,丰台南苑雙興堂浴池外景。該澡堂由滿清鑲黃旗子弟王雙奎在1916年建立,新中國成立後「雙興堂」更名為「南苑浴池」。至今這裡基本保持著老浴池的面貌,每位8元,澡堂文化是老北京重要的風俗文化,澡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起侃大山、下象棋、喝茶抽煙、搓澡、修腳、拔火罐。

在澡堂搓背和喝酒的人。澡堂里喝酒一般都是「文喝」,斯斯文文,慢慢悠悠,一碟花生米,一碟泡蠶豆能從「開花」吃到「敗園」,沒有人認真喝更沒有人認真吃。四五個人腰裡纏著塊大毛巾,臉對著臉,胸脯對著胸脯,神聊,解悶,舒心,暢神。

在澡堂拔火罐、下棋。一進澡堂子,你就能聽見一聲地道的北京吆喝,「來啦,兩位爺,撩帘子瞧道裡面請……」,尾音拖得長長的,老北京話,字正腔圓。

三位老人在泡澡。那個時候的澡堂子不計時間,你可以從早晨一敲鐘一開門就進去,晚上滿天星斗時再出來,絕沒有人催你。你想泡多久就泡多久,只要你不怕泡熟了,泡褪了皮。

在澡堂搓背的人。 這樣的場所現在已經基本不存在了,這種開放的空間,人們彼此相識成為朋友,恐怕除了這個澡堂子,也很難找了。

老北京人去澡堂子洗澡已經融入了生活中,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北京由於其特殊的地域和文化特點,成為我國北方澡堂子文化的代表,老北京的澡堂子也經常被文人墨客當作素材來刻畫世間百態。老北京的澡堂子可追溯到元代。

老北京的澡堂子也有三六九等,最高檔的是頭等官堂,是為那些大官、富商們服務的,澡盆、衛生、服務都是一流的,有錢人不僅在這裡洗澡,還在這裡睡覺、吃點心、喝茶、打麻將。早年間,設備最好的、價格最高的是「東昇平」浴池三樓的頭等官房。

次一等的是普通官堂,每位三角至一元。比較著名的澡堂子有位於珠市口西大街的清華池、位於王府井八面槽的清華園、位於楊梅竹斜街的東昇平園、位於李鐵拐斜街的西昇平園、位於壬廣福斜街的一品香等。

再次一點的是「盆塘」,盆塘是單間雅座,客人低級別的公務人員,婦女們也經常帶著孩子來洗盆塘。單間內設兩個搪瓷浴盆,外設躺椅、茶具,設施也很是齊全,不過洗盆塘的客人多屬市民階層,沒有太多的時間膩在這裡吃喝玩樂,能夠舒舒服服洗個澡就是很大享受了。

最低級別的澡堂叫做「散座」,也叫「池塘」,光顧於此的多是賣大力的勞動者。

老北京的浴池很講究喊堂。顧客交上號牌,門口站堂的夥計就會隨口喊道:「兩位,搓澡一位,修腳一位。」聲音脆亮,滿堂皆聞。這時領位的夥計也會應聲喊道:「來了您哪!二位,裡面請。」洗完澡要離去,負責您鋪位服務的夥計一邊收拾鋪位,一邊就會大聲喊道:「二位,送客。」就如同進來時一樣,您每經過一位夥計身邊,都會有夥計應聲喊道:「二位慢走。」直到浴池門口,站堂的夥計為您打開門並道一聲:「歡迎您再來!」喊堂聲聲,透著老北京特有的親切與熱情。

大概在有了澡堂子的同時,也跟著有了搓澡。老北京澡堂子搓澡的分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揚州為主,搓澡的手法細膩,講究手輕力勻,而且搓完澡按摩頭部;北派搓澡的講究手把穩、勁頭勻,功夫都在手勁兒上。搓完,身上不能青一塊紫一塊,要渾身通紅,這與南派明顯不同。

到公共沐浴場所洗澡,必須換上由店家提供的拖鞋。而舊時北京澡堂子里的拖鞋,大都是木頭製作的,北京人也叫「趿拉板兒」或「呱嗒板兒」。

那時候的北京老澡堂子,最常用的洗浴用品就是肥皂,如果能見到有誰在使用香皂,那也一準兒是人家自己帶來的,而且絕對是講究人。一般的澡堂子都是先將整條的肥皂一分兩半,能給客人用半塊肥皂的就算大方的,更多的澡堂子則是將半塊肥皂再切開一半,等於一條肥皂的四分之一,顧客攥在手裡如同一個肥皂頭兒。

頭過水,池塘里的水每天都要更新。老澡堂子更換池水都是在打烊以後,打掃乾淨後,再放上清水,待第二天開門前進行加熱。新換的池水清澈乾淨,客人們都願意搶著來洗,所以也叫「頭過水」。要洗上「頭過水」,您就得趕個大早。

有些老北京人泡澡堂子,不僅僅是為了打理一下個人衛生,甚至還將其當做是一種消遣。一邊泡著澡,一邊還情不自禁地溜起嗓子,那份瀟洒自在,目空無人的愜意,讓不習慣的人有時還真能嚇一跳。

澡堂子對於很多老北京人來說是享受澡堂子的親切和韻味,享受關於澡堂子的文化和記憶。

推薦閱讀:

80張最真實的老北京照片,看到第5張我就哭了!
北京「鬼市」的秘密
這麼冷的天兒,來碗鹵煮暖和一下,要不再加個小二!
北京城裡的6片海,您都知道是哪嗎?

TAG: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