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 活著、清醒並且發狠 —— 投資人在資本寒冬的吶喊
天小妹說
幾年前的一句「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似乎又在創業圈熱了起來,只不過這次不是被作為雞湯,更多的是一句勉勵之詞。現實是,有一些公司和創業者是挺不過寒冬的。
作者: 苑晶
來源:投資家網
入秋,北京開始藍天,告別悶熱的盛夏天氣開始轉涼。
鮮有通透蔚藍的北京開始變化,但另一場發生在投資圈的寒冬仍被陰霾籠罩,創業咖啡涼了並開始倒閉,而這或許只是剛剛開始。
經濟大背景
「現在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非常特殊的一個時期,上半年的民間投資已經引起了高層高度關注,問題已經很嚴重」,在北大一次內部活動中,現任北大企業家理事會理事陳曉偉這樣說。他還舉例:
09-15年,M2以16.6%的速度增長,但是民營企業融資成本越來越高,國有背景主題的資金反而越來越多。
2012年以前中小企業融資額每年以20%速度增長,而今年只有15.5%,落差明顯。
12年3月以來,PPI連續54個月下降。
為什麼寒冬還沒有消散,陳曉偉理事恐怕說出了背後原因,不過歸根到底,陳坦言,他未能發現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良策,而這場寒冬陳個人認為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復星同浩資本董事總經理喬繼英就行業層面層這樣說:「變冷之前是過熱,銀行、房地產和傳統企業尋找新的投資渠道造成2015上半年VC爆髮式增長,但隨著二級市場暴跌,流入一級市場的資金減少、再加上IPO遇阻、戰新板推遲等因素迫使資本放慢了節奏,而燒錢等模式和IP泡沫也隨著資本的變化而逐漸破滅。」
據《證券日報》一篇題為《創新創業遇資本降溫 上半年VC籌款僅為前年同期20%》的文章稱:根據英國諮詢公司Preqin的數據,第二季度中國VC的籌款額僅有4億美元,為近三年來最低。整個2016年上半年,中國VC的籌款額僅有13億美元,相當於2015年上半年的一半,或是2014年上半年的1/5。
事實也是如此,在投資家網採訪過的投資人們非常在意資本寒冬,在投資家網收錄的文章中就有119篇直接或者間接提到了寒冬的問題,而在百度上,相關搜索結果更是達到了193萬個之多。
是創業者的寒冬,也是投資人的寒冬。
投資人的寒冬
北大創投CEO楊岩這些天在北京和矽谷穿梭,像中國的其他投資人一樣,同步大洋彼岸的情況和信息已經成為了一個必修課。課餘,楊岩還在寫書,在楊新書《風向》發布會上他這樣分析寒冬:「其實,資本市場發生寒冬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0年就曾經發生過一次互聯網行泡沫,1994-2000年這幾年間泡沫越來越大,一直到2000年崩盤,3年後也就是2003年才緩緩回過勁。」
「這次和上次有點類似,這次是移動互聯網泡沫,美國現在還沒有破,但是中國已經破了。我前兩天去矽谷,美國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不管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大家都抱著非常謹慎的態度。很多投資人覺得這個趨勢還要再往下,但不知道有多久,基於此不願意投。另外很多投資人覺得通過去泡沫未來能夠投到更好的標的,所以現在並不急於出手。」
「並不急於出手」在記者看來也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最近的一次出現在08年次貸危機,彼時投資人們也這樣說。不過翻看歷史,雖不久遠,但可以發現不同:彼時新東方上市才兩年、2007年劉強東才把「京東多媒體」更名為「京東商城」、而2008年唯品會才誕生、2009年人人網才更名,而美團、淘寶商城則是後面的事情,至於微信更是連影子都沒有。當時,投資機構手中有大量現金,又碰到普遍看好的投資機會,紀源資本合伙人孫文海這樣形容2008年時的盛況:「紀源資本整個投資機構的機器開足了馬力往前跑」。
然而今天所面對的局面則是O2O倒閉大潮後、移動互聯網泡沫破裂時、VC缺乏基金的境遇,這不由得讓人捏了一把汗。
比起創業者融不到錢,VC募資難的問題事實上更難以啟齒。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合伙人李愛民早在2016年初的第一屆中國股權投資退出論壇上這樣表述:「雖然2015年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發展很快,共有2,249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成募集,但中國VC/PE投資基金對流動性有迫切需求,預計接下來,VC/PE機構募集將會越來越困難。」
這一方面是中國將面臨新常態,另一方面投資行業有著三個「老大難」問題,李愛民說:「第一是周期長,我們VC基金一般要7年;第二是出資起點高,我們公司一般募集基金的話,單位的出資是一千(萬)以上,所以相對來講一次性出資比較高; 第三是被投資項目難以提前確定,往往是沒有項目,你拿項目跟人家說,但是當你真正募集完以後,投資的項目和原來跟人家說的是兩回事兒。」
此外政策的不確定性、中國VC的LP結構問題以及中國人追求短期效益的價值取向也都或多或少增添了整個冬天的寒意。
現金流與價值
擁有綜合門戶鳳凰網、手機鳳凰網和鳳凰視頻三大平台的鳳凰新媒體市值多少,據觀察,最新數據是2.55億美元。比起鳳凰新媒體,如今的一級市場項目估值「已經到天上了」,動輒一兩個億的估值比比皆是,簡直高的離譜。
尚諾集團CEO楊大勇驚呼:「原來我記得100萬可以投兩三個項目,而現在1000萬投不了一個項目,我們投不起了。我記得幾年前,我10個裡面投一個,現在100個裡面,可能我都不能下決心投一個。社會固然是浮躁的,但是最近創業項目的精度或者質量也在大大下降。從現金流的角度講,給你(創業者)這個錢,幾年掙回來?」
投資人的猶豫對於創業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而對於平台型的項目尤其如此。楊岩說:「我估計80%到90%做平台的企業會在今年明年死掉。如果你是做平台,你沒有一項有現金流的業務,那麼這將是非常非常危險的。所以你一定要找現金流。如果沒有現金流怎麼辦?縮小規模,先活下來,找機會。」
寬頻到家、光纖入戶,直接提升了在線視頻行業通道流暢度,視頻網站隨之崛起。同理,4G的普及和流量資費的降低催生了直播行業的火爆,但十年前風口的視頻行業如今只剩下幾家公司,看似熱熱鬧鬧的直播後來發展又會如何呢?面對紅得發紫的直播行業,楊岩坦言:「不敢投」。
「在資本寒冬,一個公司應該恪守本分,公司的本分是什麼?是盈利、是賺錢,這個創業企業一定要知道,」智囊傳媒總裁傅強說,「每一個創業者的底線就是生存,活下去,既可以從為客戶創造價值而獲得盈利方向去找、也可以通過融資去找,不然就要裁員,就像阿里巴巴當年一樣。這些都是最重要的,不要聽那麼多複雜的東西,先回歸本質。」
從去年到今年,投資確實冷清了不少。據IT桔子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1-5月份)許多投資機構的投資次數與2015年同期相比出現了腰斬式甚至斷崖式的下跌。不過也許正如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所言,「投資行業永遠沒有「寒冬」,寒冬會讓很多不懂商業、缺少專業能力的土豪退出,這更有利於專業的投資人在市場上服務最優秀的創造。而寒冬也讓迫使小企業提供了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抓住可能成為下一個巨頭的機會。」
理性的回歸
京東天使投資人宋宇海的反應比較冷靜,20多年的歷練讓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有潮起和潮落。他說:「這是全民投資和全民創業的時代,中國人喜歡搞浪潮,那肯定就有泡沫,泡沫破了之後,大家需要靜下心來,對創業者來說,多看看孫陶然寫的《創業36條軍規》,對投資人來說,則要多學學互聯網的投資邏輯。」
「我個人感覺以後凡是這種簡單的創新、特別是簡單的模式創新,我認為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真正的有核心資源的、核心能力的,特別是在科技、內容方面有深度創新的,大家可以一起關注,特別是有現金流的,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些,對於燒錢的、簡單的模式創新的,則要退避三舍。」
投資人們在總結思考,之前過熱的局面正在悄然調整。北京泰有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清華水木天使投資基金髮起人余龍文這樣說:「這是一個是理性回歸的過程,前段有點過熱,現在稍微冷一點,更趨於理性。對於創業者而言,要回歸到創業的本質,創造社會價值。」
正像余說的一樣,創業大街的咖啡涼了,很多人唏噓和遺憾,但傅強先生一語道破:「靠喝咖啡簡單的溝通就能融到資的時代,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時代。」畢竟,商業的本質、商業的邏輯都應該回歸到商業的本原。
傅強補充道:」本來創業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任何一個創業領域都已經有很多的進入者,這跟前兩年不一樣。創新在這種情況就變得更為重要,某種程度上說沒有做創新的東西,失敗率反而會更高。現在的創業正在進入到精益創業的時代,也同時真正的進入到了價值回歸的時代。」
軟銀中國資本合伙人周曄這樣告誡創業者:「舉例智能硬體來說,如今軟銀對於產品使用流程率比較低、品類同質化比較嚴重以及生命周期相對比較短、項目缺乏延展性的公司投資會比較謹慎。」
能否活下去
幾年前的一句「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似乎又在創業圈熱了起來,只不過這次不是被作為雞湯,更多的是一句勉勵之詞。現實是,有一些公司和創業者是挺不過寒冬的。
盲目擴張可能不行。讓我們乘著時光機回到2000年,彼時的8848還是一家為衝擊美國股市奮鬥的電商公司,在那時8848在電商領域一時無兩。然而由於融資不成功,它倒在了納斯達克掛牌的前夕。如若聯想起今日的阿里巴巴,那麼這個教訓可能價值2000多個億美元。
而後,誕生了馬雲那句經典名言。正是由於那時候的阿里巴巴及早的認識到了資本寒冬的來到,迅速採取了措施縮小了規模,才活到今天以至於做大做強。
盲信的人恐怕不行。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這樣評價如今泛濫在市面的「讀物」:「如今很多文章用雞湯來激勵創業者,比如『某人當年被37個VC所拒絕』,文的作者就會說『你去融資的時候,不要怕VC拒絕,因為著名的企業家當年也是被37個VC所拒絕』,但是我記得十年前的時候流傳的心靈雞湯是,他們的融資是在衛生間里撒泡尿就融成了」。
孫陶然在動筆《36條軍規》前確信自己不會誤人子弟後才開始寫作,而對於一個盲信真真假假信息的創業者來說,是十分危險的。
跟不上節奏的恐怕不行。還是說直播,如今直播已經進入大玩家相互廝殺階段,小玩家其實生存艱難,是不是像極了早前視頻和團購領域的競爭?按照互聯網的一個「潛規則」定律但直播再往後走,流量購買的成本一定也會上升。所以,第一波已經起來的直播平台和背後有大量流量支持的直播平台會活的比較舒服,跟不上節奏的,中小規模的直播平台若不能低成本獲取流量的話,可能將被邊緣化。
如今,移動互聯網的大機會正在慢慢關閉,幾年前不被看好的物聯網反而有起來的趨勢。前段時間,「互聯網大帝」孫正義套現了阿里巴巴的股票購買了一家叫ARM的公司,代價是300億美元。眼睜睜看著移動互聯網吃肉的物聯網創業者就要得寵了嗎?也不要高興得過早,按照孫正義的邏輯,這家物聯網世界的晶元公司,未來要結合大數據與深度學習,讓機器慢慢的轉變成神經元,並且讓它們大腦一樣去思考,而這些技術對於大多數創業者來說門檻未免太高了一些。
推薦閱讀:
※青年炒股大忌 案例詳細分析
※五分鐘帶你看懂所有的投資策略
※更好春節特輯 | 春節不可不學的幾個投資建議
※集中投資還是分散投資?
※第二節:心態大過天---第二條主線的威力
TAG: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