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網路是病么?

文|耐閱

沉迷網路似乎已經變成家長最擔心也最頭疼的問題,青少年甚至常常因為沉溺於其中,然後將學業和生活擱置一旁,置之不理。很多人將這個情況稱為網路成癮,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參加一些戒除網路成癮的訓練營,甚至不惜連蒙帶騙、五花大綁,家長把最後的希望寄託此,但效果卻往往差強人意,無法持久。為什麼?網路成癮從來就不是我們想像這麼簡單,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網路成癮已經造成了很多問題,且離開網路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首先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難以離開網路,如今社會很難想像沒有電子科技下情景生活,讓你的孩子完全遠離網路,似乎也就切斷了他們與社會與同輩之間必須的互動和學習。這也意味著傳統治療成癮的最有效方式遠離刺激源,很難操作與執行。

其次關於網路成癮,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截止目前,網癮並沒有被納入DSM-5中,原因在於:網路終究只是一個媒介,它更多是一個工具、一個渠道,而不是某種行為障礙本身。如果孩子極度沉迷網路,卻是在網上進行學習,那麼作為家長,您還會認為這算是一種成癮么?

由於網路作為媒介的特殊性,網路成癮的複雜在於個體沉溺於其中內容的多樣性,遊戲、暴力遊戲、性、社交網路、購物甚至賭博,當你在網上花費了時間無法自拔。很難講清楚你究竟是使用網路上有沉迷問題,還是有具體行為成癮問題,抑或是在自我掌控和社交上有問題

然而,過度網路依賴這些行為確實影響到了他們的學業、精神和身體健康。根據中國共青團2006年的數據,目前中國青少年中13-17歲有17%著網路成癮和依賴行為。他們耗費了在網路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日常的社交與生活被干擾後往往會遭遇精神壓力以及各類臨床損傷,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強迫等問題。精神病學家Jerald Block認為,同傳統的物質濫用一樣,網路將會鼓勵並導致過度的使用和退行等負面影響。網癮的複發率高,就像其他的疾病一樣,是應該被醫治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家長會對孩子沉迷網路有著深深地擔憂。

對於每一個不同的個體而言,上癮的背後都有各自的原因。而這行為本身常常摻雜著對自己的境遇的情緒、感受,已經變成他們的一種應對方式和一個出口。對於青少年這個尚未成熟的年紀,尤其如此。如果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沒有網路他們也會有其他的尋求方式,境遇甚至會更糟。

心理治療中除了針對認知和行為的矯正,心理諮詢師更在意幫助來訪者尋求外界的信賴與愛,去建立一個更穩固的支持系統來幫助他面對戒除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只有當孩子感到安全、被愛、被關注,有尊嚴,他再遇到困難的時候才不會採用網路沉迷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去逃避生活,任由自己跌入更深的焦慮和絕望。

我相信最好的結果並不是實現完全的與網路的隔斷,而是讓自己能夠控制並平衡自己對與網路的使用,讓網路退回到它作為工具本身。而這一點通過懲戒不能,通過控制就更難。

而真正可悲的結果卻是,我們對於戒除本身投入了大量的關注和信賴,卻失去了與外界聯結與關係。當我們回到到最初的生活,發現它依然千瘡百孔,甚至比虛擬世界更荒蕪,到那時候我們的退路又在哪裡呢?

附錄:以下6個標準可以來幫助你判斷參考自己是否有網路依賴/成癮。(僅供參考;Beard K.W,2005)

? 顯著性:精力完全被網路佔據,想法、行為均受到影響(總是會想著之前的上網活動,並期待著下一次上網)

? 情緒影響:使用網路來逃離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緩解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緒(如通過網路體驗興奮擺脫低落或通過平復心情去逃避沮喪)

? 耐受性:上網的時間,越來越比原本打算的要長,且越來越長的趨勢。

? 戒斷癥狀:突然地停止和減少網路使用時,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或身體反應(如顫抖、情緒低落或敏感、易怒)

? 衝突性:因沉迷網路導致各種衝突的發生:人際衝突,衝突(如與其他活動。、工作、社會生活、其他利益);在個人或衝突(內心的衝突和/或失去控制的感覺)

? 反覆性:曾多次嘗試自控,讓自己暫停使用網路,但卻失敗了。

參考文獻

1、"eBay Addiction". Retrieved 2014-01-30

2、Lee, Hattie (January 11, 2007). "17% of Youth Addicted To Internet". Pacific Epoch.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January 15, 2007

3、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etaddiction.com. Retrieved 2014-01-30

4、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etaddiction.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July 21, 2009. Retrieved 2009-08-0

5、Yuan, Ket al. (2011). Yang, Shaolin, ed. "Microstructure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High wired: Does addictive internet use restructure the brain?". Retrieved 2011-06-19

6、Joinson, A.N. (2003).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Internet Behaviour. Houndmills:

7、Palgrave Macmillan16、Griffiths, M. D.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 In Gackenbach, J.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p. 61–75

8、Griffiths M. D. (2000). "Internet Addiction – Time To Be Taken Seriously?". Addiction Research (Editorial). 8 (5): 413–418.


推薦閱讀:

寒假孩子沉迷手機,家長不妨試試這幾招
《烏龍刺客》深耕都市喜劇內容,高度網感直擊社會心理問題

TAG:網路沉迷 | 心理學 | 青少年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