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要活就活最高級

引子。

在小的時候,經常聽家裡人說家長里短,東家婆媳鬧不和了,西家小兩口打仗了,我記得那時候最幸福的時光,就是聽著奶奶和姑姑們在炕頭嘮著家常,覺得歲月過的瑣碎但卻溫馨甜蜜;

再大一點,上到大學,周圍的同學們都不慌不忙的戀愛著,忙著聚餐忙著學生會,忙著匯演忙著辯論賽,到後來忙著分手忙著畢業季,大學的時光悠長而浪漫;

後來終於工作了,進入一個機械行業的中日合資企業,周圍是同事間的勾心鬥角,是領導的雞毛蒜皮,工作的主題不是業績而是人際,工作的主要內容不是任務而是陪酒。

再後來進入現在的外企環境,見了種種的人和事。見過海歸派的洋氣十足,見過土鱉派的循規蹈矩,見過叱吒風雲的女老闆,見過笑裡藏刀的印度人,見過團結合作的職場新人,見過倚老賣老的老辣姜,見過行事果斷的美國人,還見過口蜜腹劍的歐洲人。

於是再回想到當年在奶奶家炕頭的家長里短,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有多麼的包羅萬象,而當你再經歷了很多事情,看了這個世界很多風景之後,再回到當年的雞毛蒜皮,會覺得那些事情不足掛齒上不得大雅之堂,更多的,做人的格局受限。

走更遠的路,看更好的風景。

我依稀記得自己剛畢業那些年,多少次奔走於北京和印度,從北京辦了簽證,然後飛去印度出差,從北京京味兒的豆汁兒,到加爾各答怪味的咖喱,從北京的高挑大妞,到孟買各色的莎麗美女,空間時間的轉換,讓我第一次感覺世界的奇妙,以至於在印度那些日子,同行的同事們因為飲食氣候不習慣各種抱怨,只有我樂滋滋的每天吃著咖喱就著酸奶米飯。那段日子雖然苦,但是卻是我記憶中不可抹去的一抹亮色。

我經常會去Facebook看看,看到很多朋友喜歡走出去,走出自己長期生活的城市,去別的城市,甚至去別的國家,曬名勝古迹,風土人情,各色小吃,各種紀念品。

每次旅行就像是延長了生命的長度,看了別人生活的城市,看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看到人間萬象,看到生活生命的多種可能。你的眼界你的心胸甚至你的氣質,會在經歷這些之後有所改觀,而再面對我們親身經歷的悲歡離合之時,你會明白作為芸芸眾生的一員,你看似再悲慘再難以忍受的生活,也只是滄海一粟的小小片段,在無休止的生命長河中,可重可輕,無關痛癢。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若干年前我在市立的圖書館辦了張借書證,從此幾乎每月都會去一次,那裡有報刊雜誌,社科文學,歷史學術,各種類型的書琳琅滿目。圖書館外面停著滿滿當當各種車輛,圖書館內卻安靜的沒有人喧嘩,只能聽到翻書和記筆記的聲音,沒有人看手機,只有一排排的人們坐著安靜看書。這個充滿書卷香氣的環境,與外面喧囂的大都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網路的發達讓任何事物沒有懸念,也無法預測,沒有安全感,更沒有信任感。一顆顆漂泊在塵世的心輾轉於生活而靈魂不得安寧之時,去一趟圖書館,看一本紙質的圖書,可能要比泡吧逛街蹦極來的更踏實,因為讀書,是另一種與自己靈魂交談的方式。

有階段很喜歡讀史書人物傳記,讀《無冕呂后傳》,讀《大清后妃歌哭》,看那些飄散在歷史長河中的女子經歷的種種人生,看封建社會下萬象眾生。雖然朝代更迭早已世易時移,但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不都是歷史長河中一個小小片段嗎?

無論你是讀書,還是行路,你都延長也豐富著你生命的長度。而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會沉澱成一種氣質,叫做人生閱歷。

活在比較級的人們,你需要做的更高級一點。

如果每個人的生活可以寫成一本書,那麼我想說這些書本本不同。

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或精彩或狗血到可以寫成一本書,但是卻不知道在自己看來驚天動地的內容,與別人比起來可能都不足掛齒。

你覺得你的家長里短是人間百態世間炎涼,但是在別人那裡看來就是眼光局促心胸狹窄;

你覺得你的認真積極可以作為勵志教材,但是在別人那裡看來你那點成就實在難以啟齒;

你覺得你的生活豐富多彩無可比擬,但是在別人那裡你可能真的乏善可陳;

你覺得你歷經波折參透人生,但是在別人那裡你還欠火候太傻太天真;

我們要想活的大氣,活的有情懷,活的有品,最後活的精彩,就要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去看看別人是怎麼生活,怎麼工作,怎麼珍惜分秒度過一生。人只有勇敢的跳出自己的固有格局去嘗試,去觀察,去體會,去聆聽,才會明白在你之外,這個世界真實的另一面是什麼,好有多好,壞有多壞。

做人就做最高級,要活也要活最高級,不是因為貪圖享受,不是因為功名利祿,而是因為,經歷過最高級,才能即使身處低級也認真生活,也心懷美好,也努力認真,不辜負這唯一一次的生命。

(圖片來自百度)


推薦閱讀:

隨筆:人生感悟一二三
人一生最後悔五件事
如何正確的對待自身的錯誤
『笨鳥』系列第1篇——回顧折騰的過去(永嘉萬森原創)

TAG:人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