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咖啡豆·咖啡產區

耶加雪啡

具有獨特香氣的耶加雪菲(Yirgacheffe)則是來自於西達摩(Sidamo)省西北部一個名為Yirga的小城鎮。耶加雪啡(Yirgacheffe)咖啡生豆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咖啡之一,稀少而昂貴,出產於衣索比亞西達摩省(Sidamo)海拔2,000米的高原地帶,是非洲水洗咖啡的傑出代表,在全球咖啡鑒賞家的眼中一直享有盛名,稀有的水洗優質阿拉比加種咖啡,適合各種程度的烘焙,完美地呈現出清新明亮的花果香,漂亮完整的豆型,是一般摩卡難以比擬的高檔咖啡。具有獨特的柑橘、檸檬的水果香味,又帶有茉莉花的芬芳,有著與葡萄酒相似的酸味,味乾淨無雜感、就像喝到現煮的新鮮柑橘水果茶餘味持久。花香與柑橘類香十足,表現上令人激賞,中度烘焙後有柔和的酸味,深度烘焙後則散發出濃郁的香味,豐富且均勻的口感是衣索比亞耶加雪啡最引人入勝的特色,被譽為衣索比亞最好的咖啡豆,是東非精品咖啡的代表,而耶加雪啡是當今世界上最具風味獨特性的一款咖啡。

瑰夏(Geisha)

瑰夏(Geisha)的種是在1931年從衣索比亞的瑰夏森林裡發現的,然後送到肯亞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進到烏干達和坦尚尼亞,1953年哥斯大黎加引進,巴拿馬是1970年代由洞巴七農園的弗朗西可.塞拉新先生從哥斯大黎加的CATIE分到種子然後開始了種植瑰夏咖啡。

Geisha,挾著颶風般的威力襲卷咖啡界,這場咖啡革命來勢洶洶,讓原本佔據咖啡王國寶座已久的一王一後——牙買加藍山、夏威夷可娜也得退避三舍,此原生於衣索比亞的野生品種,在經歷無數場戰役後,現已遍值於各大咖啡產地,而其最佳代言人,則是來自巴拿馬的「LaEsmeralda」莊園。

埃斯美拉達農園的歷史:1924年瑞典人哈恩斯.埃里奧特創立了埃斯美拉達農園,當時不是種咖啡的而是牧場,40年後的1964年達尼埃露.比達松先生的祖父露特露弗.比達松先生為了退休後有個老有所居而將埃斯美拉達農園買下,祖父露特露弗.比達松先生出生在瑞典,曾任美國銀行行長以及聯合國開發局長;他的兒子布拉以思比達松先生1973年從加利福尼亞搬遷到巴拿馬,繼承經營父親的農園,1987年將農園大部分改為種植咖啡,1994年為了創立品牌投資購買了精製咖啡的機械設備,布拉以思.比達松先生和夫人蘇珊在咖啡農園走上正規經營的同時,也養育了三個孩子,埃利古(1966年費城出生),雷切露(1967年瑞典出生),達尼埃露(1974年巴拿馬出生)。

1996年布拉以思和雷切露到波開梯溪谷的哈拉米瓊地區有一個正在出售的農園訪問,被這美麗的農園所吸引而立刻將它買下。這就是埃斯美拉達.哈拉米瓊農園,三兒子達尼埃露.比達松先生就在這個農園種出了咖啡世界所注目的――瑰夏(Geisha)咖啡!

Geisha發音同於日文的藝妓,故又有個別稱為藝妓咖啡;因為樹種較一般咖啡樹高,原本是種植於該莊園內某個小區域內,被當作防風林來利用。而莊園主人的兒子為了參加一年一次的巴拿馬最優咖啡競賽,遍尋莊園內所有的咖啡樹種來做測試,才讓Geisha有機會粉墨登場;之後也參加了各項世界性咖啡競賽,總共奪得十一次冠軍。

--------------------

衣索比亞咖啡主要的產區有

位於東方的哈拉爾(Harar)產區、

西南的吉瑪(Djimmah)產區與

南部的西達摩(Sidamo)產區。

咖啡十大產地,十大企業詳細分析

十大咖啡產地國

第一名衣索比亞:咖啡的本初之味

  年產量:39.6萬噸

  「一杯水洗耶加雪菲(Yirgacheffe)能夠帶出來的精緻花香和香甜果味,堪稱無與倫比;或是日晒處理的希達莫(Sidamo),甘甜、大氣,都是衣索比亞咖啡最具經典的頂級代表。」----CuvéeCoffee教育總監LorenzoPerkins

  衣索比亞是著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的誕生地,人們至今一直保持著採收野生咖啡豆的傳統。海拔超過1,500米的咖啡園,經過千年多的演變與適應,形成了獨特的咖啡風土,在自然野生環境下生長的衣索比亞咖啡被稱作「曠野的咖啡」,保留著咖啡豆最原始、最自然的味道,具有對風土最直接和充分的表達。

  值得一提的是,中南美洲的咖啡已多數是引進品種,衣索比亞卻是難得的原生之地,更是有無數的本土野生品種尚未被發掘。

  在衣索比亞的9大咖啡產區中,希達莫和耶加雪菲最為出眾。耶加雪菲原屬希達莫的子產區,由於風味特殊被獨立出來。濃郁和複雜的果香令它幾乎在一夜之間暴紅國際,成為行家的追捧對象,價格不菲。

第二名肯亞:此生難忘的咖啡體驗

  年產量:4.5萬噸

  「如果讓我今後只能喝一種咖啡,那麼我選擇喝肯亞的咖啡。」----知名專業咖啡網站DearCoffee,ILoveYou作者BrianJones

  肯亞的咖啡歷史並不長,二十世紀初開始引進阿拉比卡咖啡品種,後更多地培育來自巴西的波本(Bourbon)品種。早期的英國殖民時期,為肯亞咖啡業建立了完善的栽培管理制度。高海拔的肯亞山區氣溫較低,延長了咖啡豆的成熟期,進而可以充分地積累果實複雜的香氣。奔放的酸度,厚重芳香的水果味,如黑加侖、葡萄柚等,構成了肯亞咖啡粗獷成熟的特點。

  肯亞更注重咖啡品種的培植,專業團隊研發現的SL28是波本咖啡豆的直系分支,是肯亞咖啡品質和風味的最優質代表。

第三名哥倫比亞:探索多樣性的樂趣

  年產量:66萬噸

  「許多哥倫比亞的小咖啡農獨立種植、採收和加工他們的咖啡豆,出現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單一地塊咖啡,它們的品質反映了咖啡農的匠心,以及它們所處的獨特風土。」----Madcap咖啡公司經理RyanKnapp

  哥倫比亞咖啡最大的特點是它風格的多樣性,如果用葡萄酒作比,它就像是大廠與小農共生的香檳產區,既有標準化的穩定風格,也有趣致多變的小產量明星。總體來說,哥倫比亞咖啡風格清新,果味馥郁。哥倫比亞的咖啡生產者具備十分專業的烘培技術,令咖啡豆的品質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第四名瓜地馬拉:令人驚喜的新貴

  年產量:18.6萬噸

  「來自這個中美洲小國的咖啡在近些年表現十分突出:和諧、甜美、柔和,香味十足,品味它就好像是向著它的根源(瑪雅文化)探索。」----PureCoffee博客作者BillWalsh

  瓜地馬拉的咖啡以其獨特風格,在近些年躋身世界咖啡名產區之列。在陰涼的火山地帶,咖啡豆發展出複雜的香氣層次和飽滿的口感,讓人不禁聯想到這裡古老的瑪雅文化,深邃悠遠而富有神秘感。

第五名(並列)哥斯大黎加:山好水好咖啡好

  年產量:8.4萬噸

  「我對哥斯大黎加的喜愛,來自熱情的人、美好的風景,當然少不了驚艷的咖啡。」----Roast雜誌出版人ConnieBlumhardt

  哥斯大黎加咖啡豆以阿拉比卡咖啡豆為主,以水洗方式處理,風格明亮,酸性溫和,甜度極佳。哥斯大黎加咖啡協會統一管理全國的咖啡工業,並設有專門的科研機構,發掘和改善本土咖啡的品質。

第五名(並列)宏都拉斯:亂世之下的驕子

  年產量:25.2萬噸

  「傑出的中美洲產地,兩大品牌座落于山脈兩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ElCielito公司的CésarFernandezscoffee具有紅莓、葡萄乾和杏子等水果香氣,而SanLuisPlane家的MarianoMejíascoffee更像是綠茶、紅加倫子和榛果味。」----CafeGrumpy公司咖啡採購CherylKingan

  動亂的時局也許讓宏都拉斯成為了一個看似冷門的咖啡產區,卻是中美洲最主要的咖啡出口國之一,出口量僅次於瓜地馬拉,居第二位。

第七名印度尼西亞:好像也可以忘掉貓屎

  年產量:70.2萬噸

  「爪哇島和巴厘島的咖啡生產者專註於培植和加工特定品種的咖啡豆,在工藝上精益求精。」----GreenwayCoffee公司DavidBuehrer

  印尼不僅有倍受爭議的麝香貓,蘇門達臘的曼特寧咖啡濃香醇厚,爪哇咖啡甘醇順口,都是印尼咖啡為人熟知的經典。印尼是一個廉價咖啡與精品並存的產區,量產的咖啡使當地咖啡給人一種整體水準偏低的感覺,而事實上,印尼的精品咖啡一直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

第八名(並列)盧安達:極速升起的新星

  年產量:1.476萬噸

  「我們從沒見到過一個發展如此迅速的產區,八年之中,從一個非咖啡產國,擠身可以舉辦國際咖啡大賽的名星產區之列。這種前所未有的成長速度正在我們眼前發生著。」----IntelligentsiaCoffee副總裁GeoffWatts

第八名(並列)巴拿馬:遺世瑰寶

  年產量:6,000噸

  「巴拿馬特產的瑰夏(Geisha)品種讓人百喝不厭。雖然它原產於衣索比亞,但卻在巴拿馬如魚得水。巴拿馬的瑰夏在各國際大賽中屢獲大獎。雖然它在歷史上曾一度被低估,但一些小咖啡農的佳作將巴拿馬推上了世界頂級產區的舞台。」----Barista雜誌編輯SarahAllen

第八名(並列)夏威夷(美國):美國的咖啡之島

  「夏威夷是美國唯一的咖啡產地,並且品質不俗。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這裡享受到一手的優質咖啡。」----Roast雜誌出版人ConnieBlumhardt

十大咖啡企業

第一名星巴克(Starbucks,美國,夏洛,創辦於1971)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於1971年,是世界領先的特種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品牌擁有者。旗下零售產品包括30多款全球頂級的咖啡豆、手工製作的濃縮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熱飲料、新鮮美味的各式糕點食品以及豐富多樣的咖啡機、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過與合資夥伴生產和銷售瓶裝星冰樂咖啡飲料、冰搖雙份濃縮咖啡和冰淇淋,通過營銷和分銷協議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場所生產和銷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並不斷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樂光碟等新的產品和品牌。

  星巴克看好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立志於在中國長期發展,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自1999年進入中國以來,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灣和澳門在內的大中華區開設了430多家門店,其中約200家在大陸地區。目前,星巴克正積極拓展大陸二線市場,致力於在不久的將來使中國成為星巴克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國際市場。此外,公司秉承在全球一貫的文化傳統,積極融入中國地方社區和文化,做負責任的中國企業公民。

  2005年底,星巴克在上海成立了大中華區總部,主要負責星巴克大中華區戰略發展、市場開拓和營運等事務。

第二名:羅多倫(Doutor,鳥羽博道,日本,1962)

  羅多倫(DOUTOR)是在日本經濟崩潰後發展起來的,由鳥羽博道於1962年創建,目前已擁有1222家連鎖店的羅多倫咖啡店,吸引的是上了年紀的日本人。最初只是經營咖啡加工業務。1980年,在東京創立日本首家自助式連鎖咖啡店。二戰後日本經濟處於蕭條期,人們沒有很強的消費能力,咖啡在日本屬於奢侈品,是一種高端消費。當時,喝一杯咖啡至少300到500日元,人均消費額也達1000至2000日元。因此,光顧咖啡店也就成了一種顯示身份及地位的象徵。羅多倫為了能讓更多的消費者,在環境輕鬆明快的環境中、喝到醇香可口的咖啡。於是在店內營造了一種輕鬆休閑的氣氛,同時推崇「為了人們的輕鬆與活力」實行低價格策略。在羅多倫喝一杯咖啡,只需要大約200日元,加上小食,人均消費額也不過300日元,這在當時與其它咖啡館相差幾倍的價錢。羅多倫的這一變革使人們生活上有了明顯變化,不僅咖啡便宜了,消費降低了,而且環境氣氛好了,從而改變了人們喝咖啡的方式,即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生活方式。羅多倫(DOUTOR)得到迅速發展,成為日本第一品牌連鎖咖啡店。然而,1996年開始,羅多倫在日本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這一挑戰,正來自於一輪席捲全球的星巴克熱潮。

  星巴克登陸日本後,迅速發現緊緊扣住以白領、學生為主導的高品質的生活方式為基點,從音樂風格、價格、咖啡量、紙杯到禁煙等方面創新實施差異化消費戰略,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消費氛圍,而且改變、優化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中獲得成功,也戰勝了日本的老牌咖啡羅多倫。羅多倫在日本的兵敗使得其放棄了在中國的擴張,僅在中國台灣開了幾家零星的店鋪。

第三名:沏寶(Tchibo,德國,1949)

  總部在德國的沏寶(Tchibo)號稱全球第五大咖啡銷售商。該公司的標識是藍色背景的金黃色咖啡豆。

  德國的沏寶在賣咖啡的同時,還銷售各種消費品。多數咖啡館賣的東西都是可以預測的:除了拿鐵咖啡(latte)外,你還可以點一份義大利餅乾或一塊蛋糕──可能還有一張 CD 唱片。但在散佈於歐洲各地的 1,200 多家沏寶咖啡館裡,你從服務員那裡總能夠買到一些新東西──比如說一部望遠鏡、手機或無繩電鑽。

  沏寶在中國跟多的表現了德國人的嚴謹,他們並沒有像其他企業那樣盲目的擴張,而是分別選擇了寫字樓,商業廣場做市場試點及調研。

第四名:科斯塔(Costa,英國,1978)

  根據英倫YouGov每年對英倫三島超過50萬人的調查研究,高達90%之消費者點名COSTA為其最喜愛之咖啡店品牌。在過去的一年中,COSTA在英倫以平均每4天開一家店的速度發展,發展速度比當地任何一個咖啡連鎖品牌都要快。目前,COSTA的利潤已經持續5年超出在英倫之所有競爭對手。這一切都讓COSTA的母公司WHITBREAD充滿豪情與自信,全力提供財政上的支持,開展COSTA在全球的擴張計劃。目標在2010年,全球店鋪數量將超過1000家。在中國未來幾年內,COSTA預計開店數量為至少300家。而對未來潛在市場的利好判斷,則會讓店鋪數遠超過這個數字。

  COSTA咖啡於1971年由一對義大利兄弟Sergio Costa和Bruno Costa在英國倫敦創辦。義大利人對正宗優質的義大利咖啡的激情與執著在這個品牌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為了確保咖啡的質量,他們親自控制整個咖啡生產的流程,從選豆到手工泡製,每個細節中都傾心傾力而為。而這個苛求完美的精神也一直從COSTA始創保留到今天。

  獨有的咖啡配方、特別的義大利咖啡豆慢烘培技術、深諳手工製作咖啡之道的咖啡師,是COSTA英倫大行其道的秘密。COSTA的義大利專業資格烘培師進行對原豆的挑選與購買,然後將他們烘焙到完美的狀態。烘焙師強調,COSTA總共有27個過程與其他的咖啡生產者是不同的。COSTA深知技能與激情對於義大利傳統咖啡的重要性,已在上海投資建立了專業的咖啡師學校,正為在中國的發展傳承來自義大利的激情。 COSTA目前在上海已經有了二十多家店

第五名:第二杯(Second Cup,加拿大,1975)

  Second Cup被公認為是世界最大的專業咖啡連鎖店之一。

  Second Cup的公司總部設在世界第二大零售咖啡競爭市場――加拿大,是加拿大最大的專業零售咖啡公司。公司有382家零售店遍布加拿大,每年向8千多萬消費者提供「Second Cup」所獨有的的咖啡和產品,年收入逾1.3億美元。

  在超級競爭的加拿大市場,「Second Cup」的市場份額、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忠誠度排名不斷擊敗星巴克和其它主要品牌。在過去5年間,「Second Cup」宣布佔有31-33%的加拿大市場超過了星巴克24-29%的市場佔有率 – 這也使得加拿大成為了星巴克在國際市場上唯一伏首稱臣的國家。

  「Second Cup」的領導地位是通過其25年不斷向加拿大消費者提供「及至咖啡享受」而建立起來的。公司在為消費者提供美味咖啡的同時,更注重的是出眾的服務及舒適宜人的環境,而正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即特種零售模式及豐厚的特許經營經驗 – 才使公司及其加盟商超越星巴克和行業不同層次的主要競爭者。

  此外,公司還為特許經營夥伴提供行業領先的培訓,增值的公司和員工支持及世界領先的營運系統,並實現了一系列現代營銷和社區項目。

  2002年,「Second Cup」贏得了加拿大 「年度零售營銷」大獎,獨立研究中消費者價值和信任標準的得分高於星巴克,並在全國多家讀物中被列為加拿大「最受歡迎的咖啡店」。而且它們在中國進行幾次招商活動紛紛失敗。

第六名:戴奇(Diedrich,美國,1983)

  1916年,Charlotte Diedrich在Costa Rica繼承了一個咖啡種植園,之後一直經營咖啡的生意,直到1983年Martin Diedrich創建了第一家咖啡屋。如今,Diedrich咖啡已經是美國第二大咖啡零售商。

  Diedrich畢竟是一家以種植咖啡為主的咖啡店,所以,他很講究咖啡的品質。 在市場競爭中,戴奇也是通過種類來吸引更多的顧客.

第七名:百怡(Blenz, 加拿大,1992)

  1992年百怡在加拿大最繁華的購物街——羅布森大街開了它的第一家店,至今已有三百多家連鎖店覆蓋北美和亞洲,成為加拿大最受歡迎的咖啡連鎖店之一。在咖啡出品方面,百怡追求"BEING BETTER,NOT BIGGER"的咖啡極致品質的製作理念;在門店設計方面,百怡獨樹一幟,融合了經典與時尚的理念,其紐約分店的設計就是基於一種別出心裁的植物理念及創意,該設計在以挑剔眼光著稱的美國專業雜誌的評比中大獲好評;百怡還在2001年全加廣播節目的評選中得到了73%的民意選票而高居首位,一舉獲得了令其他的競爭者望塵莫及的輝煌成績。

  百怡公司總部設在風景宜人的加拿大溫哥華市中心,公司已有著十餘年經營與管理咖啡連鎖店的經驗,旗下的加盟店遍布溫哥華地區海濱、圖書館、高檔賓館、旅遊勝地和繁華路口,百怡公司的品牌性標識已成為溫哥華乃至加拿大的一道著名風景線,成為加拿大人文與風情的窗口。由於擁有完善的經營管理體系和極具吸引力的企業品牌效應,百怡公司的企業經營多年來一直蒸蒸日上,多次被加拿大餐飲行業和消費者評為最佳服務品牌,同時也得到加拿大報紙雜誌和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的一致青睞。目前百怡公司已成為北美地區、尤其是加拿大地區的最有吸引力的著名企業之一,顯示了出巨大的品牌發展活力。

  相比星巴克,百怡認為自己的加盟連鎖經營模式更符合中國國情,將為他們爭取更多的時間。成為百怡咖啡特許經營體系中的一員,可以得到市場、運營、培訓、店面選址、推廣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專業支持。這一系列對加盟商的服務標準和百怡對加盟商的科學測試及選拔體系渾然一體,成為其在中國快速拓疆的利器。

第八名:麥咖啡(McCafe,美國,1993)

  麥咖啡(McCafe)1993年誕生於澳大利亞,以經營各式咖啡和別具特色的歐陸小食為主,經過七年多的發展,現已在全球建立了300多家連鎖店,成為麥當勞家族中風味獨特的一員。在大中國地區,最早導入麥咖啡的城市是香港,目前已在中環、尖沙咀等地有三家店面,2001年在北京的東方廣場開業的麥咖啡也吸引了很多目光。

  麥當勞於2008年1月7日宣布,將在全美國約14000家麥當勞門店中設置咖啡館,除了提供卡布奇諾、拿鐵、摩卡等特色咖啡,還有專門的咖啡師(Barista)為顧客調配咖啡。

  不過,這一計劃暫時不會在中國全面鋪開。此前,麥當勞曾在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高級寫字樓內開設了少量小型咖啡館——「麥咖啡」(McCafe),不過,這些咖啡館均為單獨設置,而非設置在麥當勞門店內。

第九名:世家南迪(Segafredo Zanetti,義大利,1962)

  Segafredo的定位為純義大利咖啡,專門出售義大利風格的咖啡和小食。現任總裁Massimo Zanetti的祖父及父親都為經營生咖啡豆生意,35年前Massimo開始烘焙咖啡豆並銷售。Segafredo Zanetti Espresso成為義大利咖啡的代名詞始於1988年四月第一家咖啡吧在巴黎建立。Segafredo Zanetti Espresso的本質是對市場的強烈責任以及對新客戶的需求。從而被定義為不斷發展的國際性時尚生活方式的嘗試。

  對咖啡的熱愛使得Segafredo Zanetti成為一個跨國公司,如今在全球各地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2002年,該公司收購了芬蘭第二大咖啡店Meira Oy和有80間門市的英國咖啡連鎖店Puccino』s。Segafredo Zanetti品牌的實質內涵就是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承諾,帶有國際性、大都市的和後現代品味和風格,且一直在不斷的發展演進中。目前 Segafredo在全球30個國家設有350間門市,全球排名第四。該公司管理層曾表示,通過加盟合作和併購方式將在未來五年內增設1000間門市。在第3個千禧年的開始,一家新的Segafredo Zanetti門店開張了,其現代化的設計反映了品牌內涵的演進——專註於我們的咖啡,並清楚如何以360度全方位的服務和特有的產品來使品牌實體更為豐富。

  Segafredo Zanetti Espress在上海目前有四家店,依舊以直營的形式進行緩慢的市場擴張。

第十名:香菲繽 (Coffee Bean& Tea Leaf,新加坡,1963)

  把咖啡和茶結合在一起的確是很好的創意。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面對茶和咖啡合併而成的一個世界,無論是怎樣的交匯融合攻守進退都好,無論怎樣的過濾調配烹煮都好,只要,不是一樣的味道就好。

  事實上,在菜單上寫上coffee and tea,是在40多年以前,地點則是在從不下雨的美國南加州。HerbertHyman夫婦對and的理解,只是簡簡單單的共同出席,各自努力。在一次歐洲漫遊中,他們被遍布歐洲的咖啡館所震撼。回到老家後,他們在1963年開創了TheCoffee Bean&TeaLeaf———它成了美國最早的出售「茶和咖啡」的家族連鎖咖啡店。

  Hyman夫婦在1998年退休,接手這一品牌的是一對來自新加坡的兄弟———Victor Sassoon和SunnySassoon,正是他們為其注入了更多的國際化色彩。作為猶太人,Sassoon兄弟的祖父在1920年代離開巴格達,遷居被荷蘭人殖民的印尼雅加達,在那裡開創了家族貿易。Victor認為,如果專業咖啡店將要成為一種國際化的生意,那麼自己應該感謝自己的背景———折衷主義的,甚至是新加坡的世界主義的價值觀。


推薦閱讀:

貴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一杯拿鐵市場價本就30左右,星巴克33為何那麼多人說它貴?
珠海有哪裡比較適合看書的?
重磅乾貨:全球25個咖啡產地大起底,讀完你也是半個專家
第四站:金斯敦[coffee]
X咖啡挑戰賽:實錄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