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難道不是民族文化的糟粕?

據《京華時報》2月21日報道,《智斗》、《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等經典京劇唱段將正式進入中小學課堂。記者昨天從市教委獲悉,教育部決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甘肅等10省市開展試點工作,在音樂課程中增加京劇內容,並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向全國推開。

   據說,這樣做是為了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但我認為讓小學生學京劇,是開歷史的倒車,有害無益。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京劇所承載的故事內容主要為封建帝王將相之類的糟粕,這些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被專 制的獨 裁思想所毒害。現在電視上整天不斷的古裝戲,已經產生了嚴重的惡劣後果,再讓小學生學京劇,毒害將是更嚴重的。

   京劇的藝術表現形式確實是國粹,但其承載的內容卻是國之毒草,說禍國殃民毫不為過。清朝末年,是京劇發展到高潮的時期,結果清朝滅亡了。統治者並沒有從京劇中吸取歷史的有益教訓,而是學到了皇權思想、武斷、獨裁、惟我獨尊。慈禧太后最喜歡京劇,自己也唱,但她卻昏庸專 制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民國官員也喜歡京劇,但他們中的腐敗官員也不計其數。

   我厭惡京劇中下級對上級見面必拱手扣頭的垃圾鏡頭,更討厭矛盾的解決都是當官的為民伸冤這種方式以及什麼狗屁聖旨、尚方寶劍等等這些糟粕之極的詞語。

   還是讓學生早些接觸些民 主、不迷信權威,獨立思考等符合時代潮流的東西。這些才是能夠激發他們創新能力的真正有用東西!


謝邀

理解題主的意思,不過我不認為小學生真的會因為這幾個京劇而被洗腦成封建等級思想的人,文化作品展現什麼和宣揚什麼是兩碼事。比如借著古裝戲的台詞宣揚男尊女卑好,人和人地位有別、貶損無神論等。大部分京劇的主要內容是藝術音樂和劇情,裡面即使展現了封建思想,但不等於宣揚封建思想。展現不等於宣揚。

但很多時候展現和宣揚其實是不好分辨的,所以我們才需要思想政治課,才需要科普活動。家長需要的是先給孩子傳授科學和現代思想,這個時候孩子再去看這些戲劇的時候,就知道這是虛構的/古代的,與現在是不同的。


拱手你厭惡,握手你不厭惡?握手不怕傳染細菌嗎?二者本質有區別嗎?又沒有封建殘餘是這種外在評價的嗎?


我覺得京劇《空城計》很好啊,體現了蜀漢「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政教分離的先進思想,你看要是劉阿斗來守城的話早就嚇尿了,但諸葛亮就有嚇退司馬懿的本事,精神領先和世俗領袖各司其職,各有所長,反觀今天某些和美國要好的國家,居然還是政教合一,君主實權,多不民主?


謝邀!

我的觀點:

  • 京劇談不上是「國粹」,只是地方戲曲的一種,後來成為國粹,是因為一度文化話語權在王公貴族手裡,他們對京劇的推崇多少起了點作用的。
  • 但是也談不上是糟粕,京劇從民間走向宮廷走回民間,靠的就是對民間文化需求的了解和尊重。
  • 所以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曲一樣,有不錯的戲碼,也有難看的段子。是否應該生存還是被淘汰,本應通過觀眾和市場的篩選決定,可惜1950年代後開始,這個進程被打斷了,一直到今天依然沒能延續起來。
  • 如今官府朝廷主導的「傳承」,是不尊重規律的行政強制行為,和1950年代以來的官養官限政策沒有本質區別,所以不會給京劇的正常發展帶來多少好處,只是扼殺文化娛樂產業的生命力。


有的朋友說到,京劇戲詞有的不規範的問題,這麼說吧,您要是吃飯吃到石頭子了,您是選擇掀桌子,摔碗,抽自己兩巴掌呢?還是選擇把石頭子挑出來接著吃呢?您要是覺得碗里都是石頭子,沒法不掀桌子,要不您試試樣板戲,現代戲吧,這適合您。

高老爺說話,不叫爾看爾要看,不叫爾觀爾要觀。

看完還罵街。

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么?

~~~~~以下是原答案~~~~

對對對,不光京劇是糟粕,四大名著也是糟粕,什麼王侯將相,什麼鬼神妖怪,什麼意綿綿玉生煙,什麼天罡地煞,連帶中國字,都是封建迷信的餘孽,所有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都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您說,文革的時候怎麼沒把他們都消滅了呢?文革太缺德了。

→_→滿意了嗎?


學京劇倒是沒什麼毛病,地方戲曲呢。地方戲曲就不是傳統文化咯,╮(╯▽╰)╭。


題主的問題、思考很有意義。

戲曲中確實有落後思想。不光民見官跪、夫尊妻卑(薛平貴、秋胡、各種上京找夫戲,丈夫無論怎樣無恥,最後大多都被原諒)、仆替主死等是落後思想,而且忠君、做忠臣(有人現在還認為這是中華民族優秀思想)也是封建道德。所以建國初才會進行戲改,發動wg。

但是,當時為什麼會對戲曲這麼重視?

是因為 過去大字不識的普通老百姓人生觀、歷史觀、價值觀基本是聽戲、看戲形成的(重點)。曲藝與人民文化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它是宣傳的重要手段。抗戰時期,陝西戲曲家馬健翎編的《血淚仇》就是代表。

但是但是但是,,,,,,

到了今天,沒人看戲了(重點),戲曲不再是宣傳重要手段了,而電視劇、電影、網路遊戲才是(廣電總局不就出來了)。所以國家對戲曲抓的鬆了。

而且,發展到今天,一些封建思想早就被淘汰了,如梅蘭芳、程硯秋等一大批藝術家在建國初的努力。它即就是再出現人民也不會覺得正確了。

但統治者出於統治需要,忠君、愛國、做忠臣良將、做孝子賢孫的思想也被默許了,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提倡讀《弟子規》、戲曲進課堂、鄉賢治理的原因。

______ 不會弄分割線 _______

對待戲曲,或說大點,對待傳統文化,應當是「同情的理解,批判的繼承」。就是說,任何思想的出現都有它的背景、原因。把馬克思放到孔子那個時代他一定不會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孔子放到現在,也說不定一定比馬克思差。我們應當把自身代入其中去思考。那麼對待戲曲,應當看到其精華,它是了中華民族服飾、語言、舞蹈、音樂、文學、化妝等等許多藝術的結晶。就連gcd也沒說要消滅戲曲,而是改造它,為其所用。但是改的很不如人意。為什麼?戲曲是程式化的(重點)。比如說心中煩亂了,就搓手;思考就搖帽翅;無奈就甩袖。唱詞也有一定的規律(水詞),穿戴等等。但是改的很隨意。

再說句題外話,依我看,京劇、秦腔等戲曲終究是要滅亡的。


紅衛兵先輩,我向你敬禮!


京劇只是形式,關鍵在於內容


看見這個問題我的心裡特別難受!是什麼讓你有這種想法?我很好奇,併入課本併入教育就不行了嗎?在你眼裡什麼是糟粕?你知道話劇,歌劇,芭蕾,都是外來劇種嗎?你知道咱們國家為什麼提倡戲曲嗎,為什麼把京劇提為國粹,就是讓你這種人,讓咱們的後代看看,我們也有本土劇種,也有藝術形式!這是咱們的藝術形式,咱們的,懂嗎?現在的孩子各種芭蕾,鋼琴的學,說白了,這不是咱們的!還有,你聽過戲嗎,你了解過戲嗎?是,有不少將相王侯的戲,但是這只是劇情,劇情,懂嗎?裡面也有很多英雄兒女的戲!有家國情節的,有身先士卒的,有纏綿悱惻的!沒有很單一,我不知道像你這種想法的人還有多少!我挺擔心,未來的未來,咱們的藝術形式會被遺忘!


京劇絕對不是糟粕。

首先說提問有一定道理,京劇里確實有些內容是糟粕。比如我們以前常說生旦凈末丑,現在基本只說生旦凈丑,末沒有了。為什麼?因為末主要是一些忠僕戲、義僕戲,講這些僕人不問情由為主人的故事。這種不平等的價值觀和現代社會不符合,就一點點不演了。

現在剩下的京劇劇目主要表現的是忠孝仁義的帝王將相和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這些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正能量,入選教材有什麼問題?

如果說你看到講帝王將相,千里尋夫,一夫二妻就覺得是糟粕,那我只能說你太敏感了。要正視歷史,這是我們歷史中的客觀存在。你打開二十四史全是這些,那就不看了?不研究了?

再說對於學生來說,塑造人生觀價值觀的東西很多,還真輪不到戲曲。說句大白話,黨章都沒把所有黨員變好,幾齣戲就能把學生帶壞了?多慮了。

至於清朝亡國,這個鍋京劇更背不起。


居然有人覺得京劇成了糟粕了...真的很悲哀。

我覺得究其根本是因為,很多人眼裡的京劇已經成了古董、一成不變的東西。然而並不是這樣的,戲曲本身是應該有很多新作品出現的。在這裡只能希望國內戲曲人才能創作一些新作品和好作品。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國戲曲藝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和喜愛。

像西方的音樂劇、話劇、舞台劇等等戲劇藝術,都是在推陳出新、每年都有無數新作品出現的情況下,才獲得了很多人甚至年輕人的歡迎。


京劇只是地方性的優秀文化形式。

我看到試點裡有廣東,好吧,我可以理解為官方要滅掉粵劇嗎?當年推廣普通話強行禁止粵語沒能完全成功,這次從小抓起了?

不可否認,京劇在北京以及其周邊地區有著重要地位,但是我泱泱中華,有的可不只是京劇,黃梅戲裡"書上的鳥兒成雙對"不也深入人心嗎?這樣把京劇強行編進全國課本,是不是有種欽定的感覺?在沒有京劇文化的地區,這樣做只會讓人反感。

系統:題主釣上鹹魚x1


學二十年音樂戲曲再說……


一邊罵廣電借口「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禁止某些外來文化,一邊又借口「不符合民主自由思想」不讓小學生接觸京劇。

你就是下一個暴君獨裁者啊。


你難道不是糟粕


芭蕾,話劇,歌劇算不算糟粕?


不管是不是釣魚,友善不要了

統治者殘暴是因為京劇咯,京劇還是古代勞動人民群主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呢你瞎啊。反應古代人民封建生活的就是糟粕那你去開創未來啊,封建時代留下的都是辣雞那閣下祖祖輩輩……?作為人類社會必經之路的封建時代你說打死就打死,作為古代人民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你說糟粕就糟粕,那你很棒噢,作業寫完了么。


你民主,你獨立,你有本事回家叫你爸媽的大名兒,得愣不死你的


建議添加標籤:釣魚(廣義的)

不信你看,已經釣了好幾條大魚了。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文化 | 京劇 | 智力障礙疾病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