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簡介:簡書籤約作者,《藏在這世間的美好》作者,公眾號人生補習班。

我經常能收到各種回復、提問、私信,有五種我不會回答,有這五種思維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會盡量遠離,這是我爸活著的時候教我的。後來我一位廣東朋友跟我說,這不是我爸一個人悟出來的,這是一種在他們那邊流傳很久的智慧,用廣東話講「費神教會你」。





給自己找借口


我收到很多人抱怨自己特別有天賦,被家庭環境所耽誤,有些人的確是,這我不否認。但是如果你繼續在抱怨的泥潭裡,誰也幫不了你。你必須行動起來,改變這一切,大多數時候,尤其是你成年以後,很少有人能干涉你的生活,除了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同意。


有位姑娘抱怨「我視野不夠是被家庭條件所限,父母沒有錢讓我環遊世界,開拓眼界,所以我發展一直不好。我該怎麼辦?」


我爸媽也沒給我錢讓我環遊世界去,不光如此我和妹妹還都是大學家裡就不再給錢了,我和妹妹的大學假期都是在打工中度過的。可我妹妹在大學就幫助瑞士老師做過設計展。


開拓視野,真的只有環遊世界這一個辦法嗎?你不思考總結,你環遊了世界又怎麼樣。人生開拓視野讀書、見人、行路、歷事都可以,沒錢環遊世界,讀書不就行了?沒錢買書,大學圖書館又不收費,多讀點書不就行了。為什麼《認識商業》《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在開頭章節都通過總結、評測進行自我認知。我們必須了解自己,正視自己,學會承擔責任,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你自己被家庭條件阻礙,視野不夠,又有幾個人的父母資助他們的孩子環遊世界去了?你如果不正視自己之前的錯誤決策,繼續為自己找借口,那就只能被困在原地。

大學沒有利用好,那畢業後就好好努力唄!為自己找了借口,是舒服了,心理安慰了。潛意識,也會覺得反正不是我的錯,那我就繼續這樣唄。這種思維方式何談改變呀?!





偷換概念


這種人更可怕,我們北京俗語說「幹什麼不吆喝什麼」,「你說前門樓子,他說胯骨肘子」。


比如我們如果想吸粉成為大號,那就充分搜集信息,找到渠道、學習寫作技巧。大家聊天也是圍繞這個,可是善於偷換概念的人,他思維是跳躍的,他不圍繞這個。


有個人問抱怨他文章瀏覽量低,我說你提高文章質量看的人就多了。他說你是紅人,所以瀏覽量高。


他問你怎麼能在短時間內讓微信公眾號粉絲多起來。我給了他幾個平台,建議他寫完文章都發發。他說「你怎麼這麼浮躁。」


有個姑娘單身,問我怎麼能夠建立親密關係,我給她推薦《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里關於親密關係的章節。她說「跟男朋友耍心機,感情得不到好結果。」你跟你媽不講溝通技巧,你媽都討厭你,別說跟男朋友了。講溝通技巧怎麼就變成耍心機了?你跟他保持親密關係,進行語言和非語言溝通就變成耍心機了?


不要覺得這是個例,大家可以看看我瀏覽量幾十萬的《如何通過愛好賺錢》那篇文章,有幾十個回復都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賺不到錢」,你賺不到錢是能力不行,跟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什麼關係?我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特立獨行的貓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沒有比別人賺錢少呀?賺錢這個事,跟你的能力、思維邏輯有直接關係,跟你喜歡不喜歡你的工作,沒什麼關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如何看到不可見,做到不可能》用整本書講如何賺錢,明確提出周期性和線性的決定性作用:周期性變化告訴我們許多種不同的確定性。人類已經找出300個顯著的周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精確的預測未來。莎士比亞說:世間事,也有漲潮時節,及時把握,終可功成名就。


這種偷換概念的思維方式、溝通方式,是最好的拒絕別人分享的方式。因為溝通太累,大多數人都會閉嘴,有這種思維的人因為溝通效率差、做事效率低、抓不住重點會被處處受限。





看什麼都是「雞湯」

直接上個截圖當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正常我們的邏輯,我會問怎麼當上旅行體驗師?這個工作前景如何?薪水如何?需要什麼技能?工作內容是什麼?


邏輯思維的關鍵是「學會提問」,以開放式的心態,學會提問,你學習知識的途徑就是一個立體的 ,隨時隨地都在接受信息,都在吸收知識,這也被稱為「淘金式」思維。


相反,截圖裡的這個例子,是封閉式思維的學習方式。想有孩子,以後會做家長的人千萬要注意,教育孩子一定要確認孩子的思維方式,在上學前,教會孩子開放式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學會主動攝取知識,這樣孩子學習輕鬆成績好。封閉式學習思維的孩子儘管很用功,很努力成績也總是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在中學以後,他們在學習上會更痛苦。





行動前,先給自己設置障礙,然後放棄


我經常會收到,問我如何寫作的,我寫過很多關於基礎寫作的文章,幫助他們。可是他們總會說「這太難了。」


還有人問我什麼樣的讀書類文章會受歡迎,我說橫向或者縱向閱讀的主題書單,然後他說正常人根本就沒有這種閱讀量。然後我給他推薦《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第12章增進閱讀速度,第13章提高閱讀效率,然後他說「還得先學閱讀,這工程太浩大了。」


有人說我不喜歡現在工作,怎麼能找到喜歡的工作並且賺到錢。我的建議只需要評估自己、樹立自己想要的目標、了解實現目標需要的技能、學習和提高自身能力、努力實現目標。他們通常會說「可是怎麼開始呢?」


他們在行動前,就被自己拋出的問題嚇到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們會說自己拖延症、選擇恐懼症。




通過片面信息、以點概面的否定


邏輯分析的首要條件是什麼?「充分佔有信息」。盲目的通過片面信息否定,有時候很可笑。

比如有人看了我的便簽說「字如其人,看這字就是個生活混亂的男人。」難道我兩個孩子都是你生的?你給喂的奶?


我還收到過「第三行打了兩個句號,作者是個浮躁的人。」


我鼓勵大家無論男女都要經濟獨立,馬上有人說「滿身銅臭,就知道錢。」


我總是做工具書總結,有人說「你應該多讀名著陶冶情操,就不會這麼世俗了。」我上學的時候,一直擔任班裡的圖書管理員,在初中、高中的假期協助圖書館老師完成了兩個學校的圖書館電子化錄入,就是把書讀完,把主要內容錄入到電腦里,方便檢索。學校給學生選的書,大家可以想想算不算名著。我個人分析我世俗應該跟讀不讀名著沒什麼關係。


我分享理財攻略,馬上有人說「這個人充滿物慾。」你父母生病,住院辦給你打電話跟你說「單間自費,1000元每天,您預定嗎?」的時候,咱們可以再來聊這個話題。





寫了這麼多,希望能幫到大家。改變對話的方式,傳遞真正想說的信息,而不是表達攻擊。


微信公眾號:zsl13973399819,前香港《文匯報》駐湖南記者,TMT產業時評人,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從博客中國時代遺留至今的自媒體恐龍。出版有《實戰網路營銷》(1、2版)、《推手兇猛》、《探路:互聯網+時代行業轉型革命》、《榜樣魔獸》等多部著作。

誰告訴你說,大學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小心老師叫他回去補課!還是說回爐吧。

誠然,很多人都覺得,大學裡學的那些課程真心對自己的未來工作,用處不大。而且是進入職場之後,這種感覺尤其強烈,好多事都要重頭學起。

先說個奇葩的吧。在我讀大學那會,計算機課是必須過的。1998年的時代,你知道我的計算機課學的是什麼嗎?DOS基本命令、FoxBase和WPS上打字。

那時候可是Windos時代,距離中國PC普及也不過一兩年了。而且我們學的那幾樣,對於我們文科生來說有啥用呢?或許你會說,前兩個可能老古董了,WPS上打字還是有用的。對,我們玩的還是DOS上寫著求伯君大名的那一款,所有的字體都還要用命令的形式來寫才行的哦。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當然,很輕鬆的在一個學年後,我拿下了計算機不記得幾級證了。其中還有個有趣的細節是1999年1月,我擁有了第一台PC,然後忙不迭的去安裝FoxBase,想在家練習下,結果在電腦城只買到了升級版的foxpro,老闆面帶嘲弄的告訴我,我想要的那個版本,已經早就沒有了。

好吧,進化版的一樣玩,結果一玩才發現,所有的命令都不對了……

不要問我DOS和WPS怎麼練的。家裡電腦完全沒辦法模擬那麼古老的東西,只能在學校機房的古董上修鍊,還好,不難。考完後,至今再沒用過。

至於打字這項功夫,是從開始玩QQ後煉成的。

還有許多的課程,都和現實脫節了很遠,似乎真的感覺很沒用。可事實果真如此嗎?走進職場後,大學畢業生還要回爐重練嗎?

答案還是否定的。你真的以為大學就是去上課的,做乖乖好學生的嗎?錯,其實真正的關鍵是在老司機(教授)的課程里,學會如何去學習更多的東西。

人家傳授你的,其實不是知識,而是方法論,即走出大學後,能夠更快的完成從簡單模仿到自我修行的轉變。

然後,你就可以理解為何大學上課那麼鬆弛了吧。你可以選擇去玩,去談愛、去各種花樣,也可以選擇從簡單的課堂上吸取知識,變成各種實踐和鍛煉。

前者,走入職場後,要重新補課;後者,走進職場後,完成適應階段後,會發現,許多其實在大學已經略有接觸,一點就通,一通百通了。

你還能說,大學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只能說,大學的許多脫離現實的課程,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技能,而已。



從小我們都知道這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不願意選擇讀大學,因為他們覺得大學讀了根本就沒有。都覺得大學和社會是脫節的,如今的大學畢業生,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社會上都覺得大學生就業特別困難。

我們上大學,很多時候都是隨便選擇的專業。很多父母都在替孩子選擇專業,父母的思想就是要選擇一個社會熱門的專業呀,這樣以後好就業。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的孩子真的喜歡這個專業嗎,他們在這個專業真的能認真學習嗎。

沒上過大學的人,真的不知道大學生活真的差別很大。我以前覺得大學生活應該和以前的生活差不多吧,沒有那麼大的差別。但是萬萬沒想到每個人的生活真的天差地別,大學生活和學習全靠自己的的自覺。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人都是有惰性的,不是任何人都有奮鬥目標的。他們總是覺得可以渾渾噩噩的度過這個大學,然後等著父母再次幫助自己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這一生就算是完美了。他們從選擇專業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放棄自己,他們沒有興趣,只是看中這個專業的就業率。而且他們在這個專業也並沒有好好學習,只是單純的想拿到一個畢業證,根本沒有好好學習,好好付出。

大學教育的局限還有很多方面的,很多人不願意選擇讀大學,卻寧願去選擇讀一個專科專業,他們覺得那樣他們可以獲得一門手藝,一門生存的本領。大學裡面所學習的知識就是表面性的,理論的都是太多,自己就與社會上需要的東西脫節。

就比如用我們從小到大的英語來說,我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學習英語了吧,從小就會說英語了吧。但是現在你到大學,隨便去問一個學生,隨便問他們一句口語,他們肯定不知道怎麼說。

這就是局限,我們學習了那麼久的英語,居然都不會說,難道你沒有經歷過中考高考的英語考試嗎,不,你都經歷過,不僅經歷過,而且你的成績還優異。那麼為什麼你還是不會說英語呢,就是應該教育的問題,你見到一個外國人還是不會交談,在大學看見外國人問路,你就想躲,為什麼,因為你不會呀。

我們大學,也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為什麼哪些大學成績不好,喜歡這個專業但是就是成績不好的人最後在職場卻很好,因為他們是真的喜歡這個專業,他們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他們在專業領域沒有落下。然而哪些成績好的人,卻都是死讀書的人,沒有任何的實踐,都是在紙上談兵。

我們大學學習的一些東西就是死的,沒有真的的帶領學生去按照職場的要求去學習。我們教師的講課方向也應該調整一下,你看看我們大學一節思政課有多少人在認真聽課,逃課率特別的高,不是說沒有用,而是很多人覺得沒有用,但是實際上思想比任何都要管用。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對於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大學**。大學泛指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指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組織,包括大學、學院、高職高專等的學校。

大學既然是學習的地方,那麼我們就應該學到很多的知識,為什麼對於職場上的知識學不到很多呢?這就源自於中國目前的教育,我們更加的注重理論而忽略了實踐。即使有的專業重視實踐,但是也只是為了應付目前這一個階段對於學生的學習,而學生也就僅僅只是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

我們都知道「**職場如戰場**」,社會上的一切都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切都很複雜,更種關係交織在一起。而學校雖然也是一個小社會,但是畢竟關係不會特別複雜,我們需要注意的也不會很多。

我們的教師雖然一直提倡的都是教書育人,但是就目前的大部分老師而言,他們只需要完成,也只想完成第一個教書。對於育人,他們覺得既然都已經進入大學了,都是成年人了,不需要老師再重複啰嗦的說什麼了,你們自己都懂得。其實我們都清楚,知識雖然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但是我們都成人了,我們都有了自制力,我們懂得什麼知識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結束大學生活,如果不繼續深造,我們馬上就會進入到社會中了。目前的情況是,大學我們沒有上好,知識只有靠自己再好好研究,怎麼在職場上混更是沒有一點了解更是需要我們進入職場之後再慢慢摸索。所以,大學怎麼可能培養出真正的職場人?除非是那種從進入大學開始就在外做兼職,他們會懂得很多職場規則,或者說他們曾受家庭的影響對職場有所了解有所涉及,再或者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是職場人,他們自然能在職場上做好。

這自然就是我們大學教育所欠缺的一塊,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教育都知道除了知識,還有教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會他們怎麼做人。而到了大學,我們就即將面臨工作,我們就會去就業,進入自己的崗位,成為一個職場人,但是因為大學教育的局限性,我們沒辦法了解一個職場人應該具備的能力。我們只顧著去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固然專業知識很重要,但是你的專業知識即使是這個專業最頂尖的,當你進入職場時,你不知道如何去處理上下級關係,同事之間的關係,同專業人士的關係,你的專業知識也只能留存於你的大腦;當你無法把理論知識轉換成具體的實際操作時,你的專業知識也只能讓你的工作平平淡淡。

我們的大學其實是一個資源分配極其不平衡不平等的,好的學校什麼都好,雖然他們的學生不一定進入職場就能成為真正的職場人,但是這就是目前中國大學教育的局限性之一,好的資源無法得到共享。

**大學教育的局限是我們現在無法改變的,大學不能培養出真正的職場人也是我們現在不能改變的,但是我們能改變的是自己。我們可以在大學期間是自己以後成為一個真正的職場人,我們可以克服大學教育的局限,努力是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http://d.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d9ebdaec4390f60304e594430c229f2d/7e3e6709c93d70cf68aefcd0f1dcd100bba12b92.jpg)


大學是一個大熔爐,五湖四海的朋友都集結在一起共同生活以及學習。像在高中,有些同學是根本沒有住在校的,他們都是走讀生,並沒有經歷過宿舍的住宿生活和一些真正意義上的人際交往。


在社會上大家都喜歡把大學叫成小社會,會有一些想像不到的問題發生,但是呢其實真正步入社會和在大學期間還是不同的。有些大學生在畢業以後找工作就沒有一點追求和理想,一味的去干一些所謂「屈才」的工作,任勞任怨沒有一點點別的想法。還有一些大學生畢業了後,那不可能說再會有人給你做飯了吧?在大學時期父母會打給你生活費去食堂吃飯,難道畢業了還要問父母索要生活費嗎。如果是,那麼恭喜你成為了啃老一族,這樣的人不是單單不求上進這麼簡單,是真會被周圍人所唾棄的,這也是大學畢業後社會上幾乎沒有幾個大學生真正可以融入到職場中的一個原因。


大學裡一些暴露在面上的個人衛生問題也是較為嚴重的,什麼宿舍留著臟衣服不洗、攢臭襪子臭內褲的人,我想沒有一個公司會要那種連個人衛生都打理不好的人,更別說能把工作做好了。我覺得這也是在大學裡面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校領導安排下來檢查宿舍等文件被底下的人直接省略掉了,學校監管力度不到位。


在大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單位那就是學生會,在學生會裡面應該是全心全意為著學生的利益著想的。到現在便成了一部分賺錢的一個手段,雖說這些進學生會的人都稍微會來點事的、嘴皮子好使一點的、和老師走的近的。但是吧,人都是善變的,沒有權利的時候點頭哈腰特別的客氣。一旦有了權利這個東西,成天趾高氣揚的特別能裝。因為有了權利,他們就動了小頭腦。因為現在微信使用比較普遍,裡頭還有一個投票的系統,有投票就會有競爭就會有利益鏈的誕生。投票一個人五毛錢,你想想如果這些學生會的利用權利讓每個學生必須投,自己就可以賺一筆外快。這樣的一種行為,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以我的觀點來說賺取一點生活費並不為過,但是以這種目的在社會上來來說,根本不會有人吃這一套的。


在大學裡,天天把時間掐的特別細的人往往在他進入職場後會混的特別好。這就是因為他在大學裡就提早進入了社會,這樣就為他真正步入社會的時候做了鋪墊。大學教育的不足就體現在培養學生的時候,理論的東西很多卻不能運用在實踐,也就是說動手的地方比較小。步入公司以後無法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公司里,這樣的話你就不會被公司領導所重要,從而在職場里也會受到一定的阻礙了。


所以說在大學裡一定要豐富自己的眼界,不要一味的泡在宿舍里打遊戲,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早為自己工作所打算才是一個智者所做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就業的時候比別人更強、更能屹立於這個社會。



最近借著簡歷課的機會,同不少年輕的求職者有了接觸,發現其中很多人,身體在職場奔走,思想還是典型的大學生思維。學生黨和職場人的差距體現在哪裡?什麼原因造成的?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上下而求索之後,還是把矛頭對準了大學教育。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呢?

1、思維局限:拘泥於競賽思維

在大學的各項活動中,學生永遠考慮的都是完美無缺的表現,甚至是表演;在求職面試上,你需要做的是真實的表達自己。因為靠譜的僱主,一定不會去錄用一個表現優秀但的確不適合的人。拘泥於競賽思維,即便會讓最優秀的那個人屢屢脫穎而出,但最終不見得能做出明智的選擇。這就是大學給予其服務對象(也就是學生)的第一個局限。

2、行為局限:無法集中目標

大學裡的資源相當豐富,除了學校提供的各類課程和圖書館、實驗室,社會上各個領域的專業培訓、認證,你不需邁出校園就能接觸到;大學裡的牛人層出不窮,學霸、面霸、巨無霸,無一不是樣樣精通,認證等身。於是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會產生幻覺,學校里流行什麼,就跟著追求什麼,東一頭西一頭,最終收穫寥寥。」

而我們大多數人眼裡見識到的百分百的世界,到底有多少是自己能夠真正掌控的呢?過於豐富的資源和多樣化的可能性,反而讓你無法集中精力,最終局限了你的行為。這,就是大學教育帶給學生的第二個局限。

3、效率局限:忽視投入產出

作為大學生,應該至少有一半人在學生會、社團干過;在簡歷里標榜自己也干過的人,就更多了。

一般人以為,參加學生會、社團活動,就是社會實踐,可以了解社會,為投身職場做準備。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學校辦活動,資金上可能有時會稍稍捉襟見肘,但其他資源幾乎是無限的,只要能達到效果,手段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就算沒觀眾,只要輔導員一聲令下,一個年級的人就從宿舍立馬趕過來了。所以組織參與這樣的活動越多,腦子裡越沒有投入產出的概念。這種眼高手低,拿資源不當回事兒的毛病,就是源於大學教育帶給學生的第三個局限。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從表面上看就是因為大學和職場之間的脫節造成的,大學和社會之間並沒有構成一個良好的銜接,沒有一個很好的溝通的橋樑。這是大學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沒有通過現實的實際情況來反思自己的問題,國家下達的教育培養計劃只是通過卷面的成績來反應學生的能力,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社會所需要的是什麼能力或者知道而因為麻煩不願去這樣做,社會是現實的也是世俗的,誰不想輕輕鬆鬆的去掙一份工資,總是以為學生的發展是學生自己的事,更本沒有把自己的責任算進來。總是說學生不願意做這做那,捫心自問你所找的那些就真的是學生所需要的嗎,有沒有問過學生真真的想學什麼東西,希望得到什麼東西。放學校所提供的與學生所需要的不符合是,學生怎麼願意去學習,怎麼能學到有用的東西。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上大學之後才理解所謂的「磚家」是怎麼來的,就拿成就來說吧。剛上大學的時候學校安排聽講座,第一次感覺很新鮮聽說是某某知名大學的校長來演講,一時間感覺真不錯還能聽到這麼牛掰的人的講座,後來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記得有一次講座,教授為了活躍尷尬的氣氛提議讓現場的大學生去提問他來回答,就過被一個歷史知識相當豐富的學生一下子給問暈了,聽了三遍問題把問題打到了PPT上面,然後帶著怎麼一起開啟解讀模式,結果把自己給繞進去了。最後為了找台階下說什麼你這個問題很好,等你大四的時候可以找我,我當你的導師,還說你現在可以把你的這個問題寫一篇論文交給我,講座問了之後找我要郵箱地址寫完之後發給我。結果呢講完之後更本近不了他的身,因為他的身邊圍著一群自以為是「專家的」人,其實我替這個孩子打抱不平,人家問你問題你回答就好了回答不上來就如實的說就可以了人無完人中國的歷史這麼長你怎麼可能全部的研究透了?人家是問你問題如果人家能說個所以然還問你做什麼,圍繞問題還能寫一篇論文,那不就什麼都知道了唄,還用問你。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通過這件事我感覺到了大學的虛偽,所謂的專家就是寫一篇專業名詞所堆積的演講稿,找一群不相關的大學生,洋洋洒洒的講兩三個小時,照幾張照片取個景,和學校領導吃個飯,名氣有增長了一分,特別是年年的大學第一學生開學的時候,那講座是一個接著一個,學校稱某某教授來我校演講增加自己的名氣,教授稱我在某某高校演講過,不過是一種交易罷了,學生其實什麼都沒有得到。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再說說所謂的就業指導,上就業指導課的時候會發一本教材,但是據我所知所上課的老師大多數畢業以後就進入高校任教,更本沒有什麼找工作的經歷,讓一個連工作都沒有找過的的給你說工作怎麼找你會聽明白嗎?當然了也有一些大學找一些人才市場招聘人士開講座講怎麼就業,那效果就是相當明顯的了。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好像說的有點遠,繼續學校的問題。大多數高等學校已經成為名聲交易的場所,越來越注重形式,在我的大學中社團活動永遠比學習重要,籃球比賽盡然會安排在上課時間,大學生的時間那麼充足,難道沒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去打一場籃球比賽,所謂的社團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真真的興趣愛好沒有交流多少每周的聚會總是忘不了的,好像讓我以為來大學是為了消費而不是學習的。大學與社會已近脫節了,為什麼改革去還不到來?



大學為什麼要培養職場人?搞笑呢吧?

我們都知道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你哪兒看到職場兩字了?

如果就因為大學接下來很多人就要步入社會,就認為大學要為職場負責,那你怎麼不說高中沒有培養出真正的大學生呢?

首先,大學生要接受的教育是學習能力。

注意,我說的不是課本,是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對於一部分要繼續深入做研究的人而言,必不可少,對於另一部分沒畢業就盯著社會大潮的人而言,也非常有用。

因為大學教會你的是邏輯、思維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什麼?你說你沒學會?呵呵,你都幹嘛去了,逃課發傳單、打遊戲、泡妹子,活該你學不會啊。珍惜你這輩子最後用來「學習」的時光吧,相信我,大多數人離開學校後這輩子就再也沒有學習的能力了。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然後,大學本身就不是職場。

你們還嫌大學跟這個社會掛鉤不多嗎?早幾年跳樓的那些博士沒有留下血淋淋的教訓嗎?導師爭優評選,博士苦無項目,這些都是競爭,你們是希望那些大學生也捲入這種優勝劣汰中嗎?

再說下這個問題,如果是說大學期間培養什麼能力,有助於將來進入職場,我覺得這是沒問題的,但是這個能力不是大學有義務教給你的,是你自己通過跟更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相處、參加社團活動、甚至是多閱讀跟更有經驗的人溝通學到的。

不要再說大學教育的局限了,難不成你將來真的希望看到出現一門必修課,諸如《職場生存XX法則》、《別說你懂職場》之流?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中國的學生只是被迫接受了一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而說不上已經接受了良好的基礎教育,我覺得學校的教師基本上沒有職場經驗,教材只是紙上理論也就是紙上談兵,缺少實戰經驗,職場上更需要的是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判斷力,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強健的體魄。可惜在大學裡除了最愛的分數以外,其他的什麼價值觀、道德判斷力,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強健的體魄,就都顧不上了。所以很多大學生初入職場無法應對日益複雜的未知世界,課堂上老師用的是填鴨式的滿堂灌,課後是高強度的題海訓練,培養不出自學能力不說,連思維方式也成了僵化死板的條件反射,儘管許多高考分數很高的學生聰明勤奮,但在中學階段已經被日復一日的機械訓練磨鈍了求知的激情,早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別說在職場上有一個活躍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了。

在職場中需要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力和旺盛的創新慾望。但是為了壓榨學生的分數,學校和老師們無所不用其極,經過他們十幾年齊心協力的努力壓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像力早被扼殺殆盡了,旺盛的創新慾望還從何談起呢?

大學教育有思維局限,拘泥於競賽思維,在職場中有競爭意識是好的,學校里通常是「擇優錄取」但是在職場中更重要的是「適者生存」表現自己沒有錯,但是在職場中更希望看到的是真實的表達自己,讓面試官覺得你確實適合這份職務,這才是麵食館所需要的職員。

大學教育有應試考試的局限,應聘入職時需要筆試和面試,筆試通過還需要面試,安排面試就是HR想了解面試人員的應變能力、表達能力、還有對於面試人員的印象分,有些應聘人員雖然筆試考了很高的分,但在面試過程中的綜合能力考察表現不是很理想,這就是有些大學生在學校里只要考得很好的成績就代表了能勝任一切的能力,其實到了職場就會露出破綻,即使筆試考了很高的分,但在面試過程中不能發揮自己的綜合能力還是會被刷下來。

在大學裡更要注重的是培養自己的全面發展,不要做一根木頭,關注社會動態和職場熱點,這是你邁入職場的第一步,突破局限,挑戰自我。



在大學一年之後,大部分都覺得我現在學的這幾門技術有對我在找工作的時候有什麼作用呢,疑問的聲音很多,有一部分大學生也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沒有學到。

我就在一部分之中,因為我們現在的課程學得比較雜,很多門編程語言都學,而不是專門專註於一個方向,直到大學都讀了兩年,才讓我們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

老師也經常跟我們說,只有專註才能專業,有了專業才能夠就業。而在一開始我就失去了專註,這讓我很恐慌,害怕自己以後在就業的道路越走越黑,當然我也明白沒有哪個就業就簡單的。

在大學很容易迷失方向,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感覺不是來上大學,而是被大學上了。在大學僅僅靠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技術,是很找到工作的。

有一例子,有兩位師兄都面試一家企業,a的編程能力很厲害,不過思維缺乏上沒有主見,只局限於編程領域,其他方面一竅不通,沒有被企業錄用;b的編程能力沒有很高,不過思維很活躍,在事情上有自己的主觀想法,結果被企業錄用。

可見,在大學裡不能只單單學好一門技術,你還得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這是大學課程里沒法全面教給你的技能,只能靠自己去領略,掌握。

在大學裡要多去嘗試,報著一個夢想,如果只是等到畢業才這樣,你就慢別人很多了。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看到這個問題,自己先陷入深深的思考,我讀了這麼年書,經過這麼多場考試,才到達現在所謂的大學讀書,我當初努力上的大學的初衷和目標是什麼?現在的目標是否和以前一樣,還是經過這一年多的大學生活磨礪,已經改變了呢?上大學以來我學到什麼?我是否具備出去工作的條件和能力了呢?一大堆問題一直在反問自己的。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錢學森之問」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

從還沒有踏進大學就覺得大學應該很專業很深的知識,畢業後可以讓自己成為專業人才,現在很多畢業的師兄師姐告訴我們你工作後你會發現的大學學的東西,是你所學專業知識中最基礎。我認為國內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很少要求學生自己做研究,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我們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懂什麼和不懂什麼,自己還需要學習什麼哪方面的知識來填補自己知識的欠缺。

所以現在的大學改革,並不需要大筆的經費,而需要的是許多像鄭也夫這樣的教授。大學的管理者們,應該把眼睛放在這些能夠真正改變教學的人身上。



我認為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大學的環境和社會的環境並不在同一個層次上的,導致了大學生的思維到了社會上還是能感受到濃濃的氣味。

大學生思維,簡單說,就是在大學期間遇到的事情,你的個人看法,看待方式,解決方式。

很多大學生都知道,學校與社會是截然不同的天地,很多人畢業後根本不敢走向社會;即使走入社會,也無法儘快融入適應。究其原因,乃是眾多學生在進入社會初期階段,大量沿用適應學校的思維方式來適應社會,導致四處碰壁。

可當你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你要自食其力,承擔解決自己的生存、安全需求。很多人沿用的還是在校的人際需求思維,怎樣做讓別人喜歡我、接納我,卻沒有及時的調整思維角度,來應對踏入社會所需要解決的第一需求——生存需求。

這就是思維上的局限,除此之外,在行動上也存在著局限,指的是無法集中目標,在大學的時候會看到很多牛人,他們樣樣精通,而且大學裡的資源相當豐富,除了學校提供的各類課程和圖書館、實驗室,社會上各個領域的專業培訓、認證,你不需邁出校園就能接觸到;於是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會產生幻覺,學校里流行什麼,就跟著追求什麼,東一頭西一頭,最終收穫寥寥。幾年下來,牛人依然還是那個牛人,你依然還是那個你。

在大學裡很容易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好高騖遠,天花亂墜,意淫未來。即使有目標也是不堅定的目標,大學的局限的基本表現在此了。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有一個奇葩室友,其實他並不奇葩,只是內心比較感性,什麼原因?他市場覺得自己現在在大學的日子根本是在浪費時間,時光一過不見,還不如早點進入社會,在社會上的資源沒有學校那麼全面,但至少比在學校溫水煮青蛙好很多。

現在我們覺得自己在大學裡面如坐針毯,彷彿後面有人在扎著你,等你處了社會,你才會明白這時候是有人拿著刀在後面捅你的感覺了。這句話是一位已經工作兩年的師姐說的。

這位師姐也覺得在大學裡面太安逸了,根本沒有得到太多的鍛煉,綜合能力也沒有提升得太快,的確,但當環境不一樣的時候,人所對應做出的表現也會不樣。

比如說,在大學裡面沒有太多的壓力,大多數人選擇安逸,混日子。在職場社會上,在生存壓力下,你不得不走出安逸區,去為自己爭取一頓飽餐。

之所以說室友是個感性的人,是他明知道自己的情況,但是沒法抓住機遇改變自己的的情況,只有在抱怨的力氣,要怎麼把大學裡的時光把握好,更別說談培養職場能力了。

最後只落得擁有一張畢業證和毫無職場人的能力的大學生一名。要知道,這樣的大學生在社會上成千上萬。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啊啊啊!!!

你要是為了工作,你可以去藍翔啊,新東方學廚師也行啊。他們才是相對專業的職業技術學校。

大學不是專業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也就是說就算大學有促進就業的使命,職場也是副產品。

大學的目的,首先是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所謂講文明,懂禮貌,忠君愛國,尊老愛幼。遠的不說,就說共和國成立以來,隨著大學教育的發展,肯定是國民素質的提高啊。

大學的目的,是讓每一個成年人個性發展。到了大學,我們會接觸很多新鮮的東西,也會遇到天南海北的人,在這些交流和學習生活中,我們既可以展現自己的個性,也可以吸收別人的優點。

大學時你一生最最悠閑地時光,過了這個時間段,你再想輕鬆自在恐怕要等到40年後了。

大學一開始就不是沖著合格的職場人去的,說起來大學在我國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那個時候連個手電筒都沒有,重農抑商,教育的目的在於宣傳自己的思想,比如孔子,老子。

也就是說,剛開始時討論哲學問題的,這種自由的學習氛圍直到五四運動還有。後來就變了味了,以至於我們以為大學就是為做工作服務的。



剛剛進入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很多的不習慣,它的模式是其他的學校沒有的----產教融合一體化教學。當然也培養了和其他學校不一樣的人。當然在我們出社會的時候,已經具備了職業人的素質,和其他學校一同的求職者就會相當明顯的區別。就會發現其他學校畢業的很多人,雖然身體在職場奔走,但是思想還是典型的大學生思維。我們學校這樣的模式是能培養出真正的職場人的。

大學,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三點一線:教室、食堂、寢室。家庭條件好的也許會出去旅遊,對於家庭條件一般的就是在寢室玩玩,甚至通宵的lol,條件稍微差點的回去做做兼職,賺點生活費。在大學,老師也不會像初高中的老師一樣那樣的管你,上完了課就直接走人了,誰還會管你。教的基本都是一些理論的知識,實操的機會特別少,這樣的大學怎麼能培養出真正的職場人呢?

再者大學教育的局限也是特別的多:教育發展出現人文化傾向,一些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水稻是什麼 ,更不會去做一些勞動了。

實行的學分制,必須要修滿多少的學分才給予畢業的資格,我就特別的反感這個,這個不但會降低學生自我學習的興趣,還會壓抑學生的一些天性。

.......

這就是為什麼大學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的原因了,在大學裡還是依舊把學生當做學生看待,殊不知這些學生已經具備了進入社會的潛質了。

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真正的職場人?大學教育有哪些局限



我認為這個不一定是大學的局限性,應該是融入工作和融入學習是兩碼事?這是中國的大環境所決定的,比如在大學裡面就沒有新員工和老員工之說,並且融入一個團隊或是集體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中國對於新來的人總是要欺負一下的,當你經過考驗或者是被老前輩欺負了一下後,認為你這個人有較強的忍受力才會接受你進入他們的圈子,但是作為一個年輕人如何才能讓他們覺得你和那些老同志是同一路人呢?


在職場上要迅速的融入工作的圈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必須創造機會才能融入工作的這個圈子,首先作為一個新人,我覺得帶一些東西或者說拿一些禮物給同事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首先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人家不一定是缺什麼東西,但是看到你有一個好的態度,蠻會做人,多半會接受你。然後,多和大家交流,找機會一起吃飯,工作的時候一起,或者多聊一些交心的話題,這樣很快會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最後還有一點最重要,就是要勤快,多幹活,多幫助大家,這是最有效的一條路,因為幫助人家,大多數人都會感激你,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並且在職場上少參與是非,多幹活會讓人覺得你是來工作的,是個有用之人。


我就奇怪了,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憑什麼要你成為職場人,那職場是幹嘛的。

大家討論得這麼起勁,說明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早就深入每個人的思維中永遠把現在的東西當跳板。

後面的局限答不出來,因為,我不覺得有什麼局限,大學教育是讓你做自己的主人,怎麼選擇,是墮落是奮鬥,那是你自己的問題,我並不覺得國外的教育就更好。

雖然,好大學與一般大學,確實有差距,但是其他的不也一樣如此,都是人,所以,都是一樣



推薦閱讀:

"我33歲身家數億, 但很不開心」: 不安分才是真正的穩定
助理那些事兒 1
為什麼中高層員工更不滿意薪資?
工作中同事或者領導的哪句話讓你心涼?
職場秘訣:你的理想為什麼不能實現

TAG:大學 | 教育 | 職場 | 大學生 | 大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