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的髮型應該是什麼樣的?
觀音菩薩的髮型應該是什麼樣?
這個很難說啊,為什麼呢?
因為觀音菩薩的人物造型,是經常變化的。
白衣觀音圖(唐 吳道子 )
這個也是吳道子所繪製的觀音像
這是正法明如來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阿難曾向釋迦牟尼佛請問觀世音菩薩的來歷。佛陀告訴阿難言:「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
這是在普陀山的普濟禪寺毗盧觀音寶像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這是中國清代宮廷畫家禹之鼎的作品,觀音菩薩的造型更是與其他的不同。
以上僅僅是一部分觀音菩薩畫像或者雕像,在以上圖片中不僅僅說是髮型,就連造型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個人覺得,造型和髮型的演變,應當根據所處歷史人文環境來進行說明的。
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哪怕是高於生活一萬八千里,取材還是來自基本的生活狀況。
佛教,畢竟屬於外來宗教,雖然現在佛教在其發源地的信徒已經比較少了。受到了其他宗教的衝擊,
印度教、耆那教、佛教都是誕生在印度,而且現在印度國內宗教種類也比較多,在印度境內信奉的宗教主要有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基督教、和耆那教。耆那教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這個宗教分成兩派,一派別叫做天衣派,另一個叫做白衣派。區別在哪裡呢?那就是天衣派又稱裸體派。。。。。感興趣的,自己去找找相關的東西吧。
既然佛教誕生於印度,那麼佛教的一些元素,就還帶著印度的風采。
這是《青銅鎏金悉達多王子擺件》
唐代時期,佛教素材藝術品,更是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相互吻合,
人物形象更是接近於現實生活。(上圖)
比如以胖為美。和物質生活的提高,佛教題材的藝術品中,人物身上更是攜帶了大量的飾品作為裝飾。當佛教處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人物的造型更是趨於「秀骨清像」,看起來更是絲衣博帶、神情飄逸。(下圖)
佛教自印度起源之後,於中國歷史漢代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在進入中國之後,兩種不同的文化發生了碰撞與融合。在文學作品、畫像、雕塑等方面,兩種文化融合的極其明顯。
如,在大量佛教故事的影響下,大量充滿神魔色彩以及鬼怪元素的小說出現《搜神記》,畫家也開始大量創作佛教題材繪畫,甚至出現了以畫佛教繪畫而聞名的吳道子。
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菩薩作為佛教中重要的神話人物,遵循佛教的理論是沒有固定的形象的,同樣每一個形象也是菩薩的具象化,既然眾生心中認為菩薩是這樣的,那菩薩就是這樣的形象,人人心中都有佛性,也就是我即為佛的概念。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音菩薩身份為男性,這在古印度佛教和漢傳佛教中都有記載,漢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擁有了最初的信眾,但是影響力並不高,主要是不受當時統治階級的擁護,但是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導致人們對於佛教並沒有太多的排斥,另外因為佛教的影響力不大,所以也沒有收到本土教派的攻擊。
佛教在中國傳教的過程就是中國和印度文化融合的過程,不過中國文化的屬性比較強大,一般外來文化都會被同化,於是佛像的造型逐步開始轉變。觀音菩薩一般象徵著慈悲和智慧,去獨特的特徵類似使他的氣質偏向於柔美的一方,所以在漢傳佛教的演變過程中,觀音菩薩逐步以女身的形象出現,並且唯美的形象更容易被新的信眾所接受。
觀音菩薩像在中國的特徵主要是傾向於漢唐時期女性修士造型,比較類似於中國道家的道姑,這也是文化融合的產物,佛教在中國起於西漢,興於盛唐,於是在這一時期的佛教形象流傳最為深遠,並且對於後世的佛像造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在體態和面龐上會有一些改變,但是在服飾和髮飾上大多沿襲傳統,又有很多崇信佛教的匠師精心雕琢,觀音菩薩的形象變得越來越美好,也形成了人們關於觀音菩薩為女性的錯誤認知。
觀音菩薩髮飾多為白色紗巾裹扎,長發,並沒有固定的髮飾,以突出莊嚴慈悲的形象為主,信眾可以依照內心的形象去描繪,只要滿足表達內心信仰即可,不過為了大家能夠辨識,你可以參照傳統觀音造像去臨摹和闡述,不必拘泥於傳統的要求。
在研究「觀音菩薩的髮型應該是什麼樣的? 」 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兩個問題:
1、觀音菩薩是男性,還是女性?
2、觀音菩薩有幾種化身的?
對於問題一,我們可以通過研讀《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這其中說的大意是觀音菩薩是為普度眾生而來,實質上本無性別之分,只是隨著面對的說法對象而變換著更恰當的普法形象而已。比如面對僧人的時候,觀音菩薩變回幻化成為僧人的形象來為他們說法,當面對居士的時候,觀音菩薩更多的會幻化為女性形象來為他們說法。再比如當他們面對孩童的時候,就會幻化成為相應孩童的形象來為他們說法。而面對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等,就會現真身來普法。
對於問題二,我們可以參見各學佛網以及佛門貼吧可知,在大乘佛教當中他們講菩薩的諸多幻化歸結為「普門示現」,而如果細細數來則有三十三種化身。至於「普門示現」的最好解釋,建議參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由此,我們回歸原題便可知此題中的答案,那就是觀音菩薩常見的法相當中,多以長發和盤發為主。尤其是男相觀音菩薩中,應當說長發和兩撇鬍子居多。這是由於觀音菩薩尤其是在唐代以前,男相多過於女相,而且以有兩撇鬍子居多。但隨後,由於妙善公主傳說的興起,女相菩薩日漸多餘男相,尤其是在漢地多見。雖然解析至此,可是我始終認為普度眾人的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為人為道為神為妙足以見得真章,不必過多糾結於菩薩的髮型。
推薦閱讀:
※一罐腐乳的三兩事
※決定去工業界
※為什麼超市裡風乾牛肉乾的價格那麼貴呢?
※大學迷茫,自認為失敗,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上大學以後記憶力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