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屋屋檐上為什麼會有動物雕像?
走獸名為仙人走獸,簡稱走獸,因其在隊列中統一採用蹲坐的姿態,所以又名蹲獸,是我國古代的宮殿建築的屋脊上的脊獸,它主要由仙人和走獸兩部分組成。通常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位騎著鳳凰的仙人,也叫「騎鳳仙人」,後面依次排列著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和行什這些小獸,最後面有一個比較大的獸頭,稱為「垂獸」,又稱角獸,內有鐵釘,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結合部。這種在屋脊上安置的走獸的排列順序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越靠前地位越高,其數量也和宮殿的等級相關聯,最高級別的為10個,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殿角的屋脊上就有這樣一組走獸,據目前的資料顯示,只有北京故宮太和殿的這一組走獸是最完整的,其餘的殿堂的走獸數量都相應減少了,只留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走獸雕像。故宮午門、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上的走獸就都只有9個,去掉了行什,而坤寧宮有七個,東西六宮有五個,去掉的走獸都是從後往前依次取消的。這種仙人走獸是有一定的歷史的,它最早出現在漢朝的陪葬品中,剛開始並沒有明確的等級劃分和使用規定,在清朝時期才有了官方標準。
據說騎鳳仙人又叫真人或冥王,他是東周列國時的齊閔王的化身,齊閔王當時和燕將樂毅大戰慘敗,在逃亡途中被一條大河阻斷了去路,危急關頭一隻鳳凰飛來,齊閔王便騎上了鳳凰渡過危機,後來將這一形象鑄在屋檐上取其逢凶化吉之意。
在這些走獸中,龍有眺望之能;鳳寓意賢德,預示天下太平,幸福美滿,是祥瑞之兆;獅子在佛教中是護法王,象徵威嚴;天馬追風逐日,象徵忠誠;海馬翻江倒海,寓意勇敢;狻猊形如雄獅,象徵兇猛;狎魚能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獬豸能辨曲直,有神羊之稱,代表著勇猛、公正;鬥牛能除禍滅災,是吉祥物;行什背有雙翼,以金剛杵為降魔武器,因其造型很像傳說中的雷震子,所以取其防雷之意。
在屋脊上安置這些走獸,不僅可以使房屋建築更加美觀、威嚴,也寓意著消災避禍、吉祥如意,起著威懾妖魔、清除災禍作用。而且它還有一個實用功能,因為屋檐都有一定的傾斜度,為了固定瓦片,所以就需要用鐵釘加固,為了掩蓋鐵釘加固的痕迹,同樣也為了避免鐵釘淋雨生鏽,這些走獸便就派上了用場。
推薦閱讀:
※古代皇帝用的印章都是壽山石做的嗎?
※古代法醫學的著作是什麼?
※劉歆與劉向,誰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更大?
※那些年我們建過的墓
TAG:中國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