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上課前充分預習,考試前充分地複習,與「打有準備之仗」有同曲之道。預習效果好,聽課才能有針對性;聽課有針對性,複習才能順利進行;複習深刻,作業、考試才能得心應手。所以說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掌握好高效的聽課方法
課上集中精力聽課,是掌握知識的捷徑。聽講時,思想上必須與老師講解的思路保持一致,聽老師對事物是怎樣分析、推理;聽老師解決問題是用什麼方法、技巧;聽老師對問題有哪些提問和解釋。這樣才能把握住聽課的重點。聽講中,要把自己在預習中的理解,和老師講解的相比較,看自己和老師有哪些相同點和區別點。
三、合理安排複習時間
很多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幾個時間段有利於鞏固記憶。一是學習後最初幾分鐘內,電生理活動引起蛋白質的合成;二是學習後在48小時內複習;三是一周之後腦突觸發生永久性變化。根據人在學習過程中這一生理變化,採用複習加強記憶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習的內容即將忘記時進行複習,那麼複習的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發現了人的記憶與遺忘規律。實驗證明:在學習僅過了20分鐘後,就忘記記憶內容的42%,1天後忘卻量已經達到了66%,到了第31天,忘卻量高達79%。他根據實驗結果,畫成了著名的遺忘曲線。並表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這條規律提示我們,—定要儘早、及時地對所學知識進行複習,以便在知識還在大腦內時就加深印記,否則大腦中已經沒有痕迹了,只能再費精力重學。合理安排複習時間特別重要並且必要,制定複習計劃,嚴格按精英特速讀記憶計劃執行,并力求形成習慣,是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力求努力做到。
這裡有七種做作業的技巧:1、先複習後做作業。複習是做好作業的關鍵,只有複習得好,作業才能做得好。做作業前先把老師這一節課所講的內容認真地看一看,弄清楚基本原理和概念後再去做作業,作業才能做得既快又好。 2、認真審題。 做作業最關鍵的—步就是審題,連題都判斷錯了,作業內容就全錯了。首先第—步要弄清楚題目的內容,所給的條件,什麼要求,需要聯繫哪些知識等等;其次是考慮好解題思路、方法、步驟,要善於把—道題分成幾部分,化大為小、化難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聯繫,設計好整個解題步驟, —定要讓自己做到不明白題意不做題,不清楚方法步驟不下筆。3、細心的做題。 做題是表達思路的全過程,這個過程要求既動腦、又動手。做題的關鍵是要保證「規範」、「準確」。要做到這兩點就要求學生認真的抄好題,書寫格式必須正確、規範,嚴格按照各類題的解題要求,仔細演算解題的每—步,得出正確的結果。只有平時做題認真細緻,步驟完整,思路正確,表達嚴密,準確無誤,考試時才能按照這種良好的習慣進行。4、要認真檢查作業。做完作業後認真檢查,是保證作業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作業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漏洞和問題,因此,作業做完了之後, —定要認真檢查之後再交上去,這樣就避免了作業中的差錯和漏忘。作業檢查—般分四部進行:—是檢查題目是否抄對;二是審題是否正確;三是運算是否正確?四是方法、思路與步驟是否正確。平時做完題要認真檢查,養成習慣,考試時方能如此。5、做完作業後要耐心思考。作業完成之後,—定要耐心的再思考—遍,想一想做這一道作業題用了哪些概念、原理、公式,這道題和例題有什麼關係,和哪些題有聯繫,有什麼特點、規律可尋,稍加變化還能變成什麼樣的題,是否還有其它的解題方法等等。這樣才能把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系統掌握,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的目的。6、認真分析批改後的作業。老師把作業批改發回來後,—定要儘快翻閱,認真分析、耐心反思。對做對的題目,想—想是採用什麼樣的思維和方法做對的,以後遇到類似的題能不能觸類旁通;對做錯的題,要找出做錯的原因。是由於慌張、馬虎、粗心大意而搞錯,還是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弄錯了概念、定律、公式,或者是思路不對?屬於第一種原因,就要警告自己以後做題時多加小心;屬於第二種原因時,就要在預習、聽課和複習上下功夫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後再去做作業;屬於最後一種原因者,就要認真鑽研和分析例題,明確解題方法。只有經過分析反思,才能吸取經驗教訓,避免今後再有類似的錯誤發生。7、改掉作業拖沓的習慣。有的學生是因貪玩而拖沓作業;有的學生是對學習無興趣而拖沓作業;有的學生是因為能力限制完成作業有困難而拖沓作業。無論是屬於哪些情況,都不能養成拖沓作業的習慣。當天的學習當天完成,明天還有明天的學習任務,困難只會越積越多。克服作業拖沓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天天督促要求自己當天辦完當天的事。
五、重視錯題積累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可能遇到過一錯再錯的現象。究其原因,多數是由於在學習中不求甚解,不注意總結積累所致。那麼,該怎麼辦呢? 實踐證明,自編一本「易錯題集」是避免做題一錯再錯的最好辦法。
錯題本的複習方法:
1、每周把該周錯題本中記錄的題目快速瀏覽一遍;
2、每月把該月錯題本中記錄的題目再快速瀏覽一遍;
3、每個季度把錯題本中三個月記錄的題目再快速瀏覽一遍;
4、大考前把該錯題本中的所有題目認真複習一遍,確保題不二錯。
我認為這個過程是不斷的試探出來的,首先一個人真正合適的學習方法是適合於自己的,這就與其他人的會不同,中國這麼多人,每個老師講的學習方法不是適合所有學生的,那麼我就說一下我的學習方法。
首先一個就是錯題整理法,一個人會做很多的題目,也會錯很多的題目,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把錯的題目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體系,針對自己錯的類型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複習,這樣比跟著老師要好很多,老師的複習方法是針對大家的,而你自己的錯題是針對自己的,這樣複習是十分高效的。
還有一個就是目標學習,首先你要制定目標,這個模板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不具體的,比如你在一個月之內看完高數上冊,或者是在一個月之內,將自己的完形填空控制在5個以內,為達到這個目標你就要不停的去努力學習。
還有就是歸納總結學習法,這個時候你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點不停的分析,把自己的困難的原因分析出來,這個時候你就會把自己的弱點很聚焦了,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了。
在我的體會中,知識體系的建立基本可分為這幾步:獲取知識;整理知識;利用、創新知識。
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像建設一棟大樓一樣,先要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材料,然後才能開工。獲取知識就是建立知識體系的第一步。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我習慣還是以讀紙質書刊為主。知識本身就是無形的,通過這種有形的載體學習,自己更覺得有一種充實感、成就感。當然在網路社會,通過網路這種方便、高效的學習途徑也是勢在必行的。百度的存在,讓人幾乎無所不懂。
只獲取知識、收集知識,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整理,自己會很快忘記的,因此要及時進行整理,以達到分類、鞏固的目的。整理知識就如同大樓的施工開始,是一個艱苦、繁瑣的過程,一定要堅持下去才會有所成效,不要妄想一天或幾天就能完工。只要自己形成一種習慣,堅持就不是一種很難的事情了。
在利用、創新階段,主要是在工作、生活中實踐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生活效率和質量,降低試錯成本。這相當於大廈投入使用階段了。通過這個階段又進一步鞏固、強化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是一個長期養成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有足夠的耐心。經過一段時間後,積少成多,你的知識廣度、深度都將得到擴展。不停的積累、沉澱,在以後的時間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所謂的厚積薄發,就是如此。
建立知識體系貌似沒啥速成的方法,只能靠時間堆,也沒有什麼高效的手段。
無非就是三點,增加知識寬度,提升看問題的高度,善於總結。第一個就是多看,多記憶,有了廣度,才能夠找到突破口,進而有深度,費力做了個已有的東西就是無用功。看問題的高度需要經驗,多從總體宏觀的角度自頂向下分析問題的目的意義,結構框架,難點和關鍵技術,然後才是具體每一個怎麼實現,尤其是工程問題,前期論證應該是占工期百分之25以上。至於總結,實際上就是沉澱積累和思考,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個人認為看問題的方式能夠決定一個人在一個項目或者活動中的層次。大概如此,這個只能靠時間和天賦,畢竟大局觀不是人人都能練出來的,知識體系也不是人人都能構建的,實在不是這塊料,成為某一個知識點的專家也是不錯的,因為大部分人,連成為專家都做不到
至於高效學習,這個就看你給自己多少壓力和什麼樣的目標,漫無目的的學習無非是打發時間,要想學的快,直接上手解決工程問題,你會發現你會快速的吸取營養。當然,上進的人才會快,混日子的大概不知道什麼叫學習百度百科上說高效的學習是這樣的:一位因為快速學習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應用自己發明的學習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線性代數,1年學習4年MIT課程的「不可能任務」。本書就是對他學習方法的全面介紹,其中包括整體性學習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體技術,詳細介紹了快速閱讀法、流筆記法、比喻法、內在化等七大方法,並為高效學習提供了從生活到時間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跟隨作者,你也將成為高效學習的超級學霸。那麼該怎麼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呢?
就拿學習來說吧,為什麼要學習、該怎麼學習、要學習什麼、怎麼才能學習更多的知識,最後思考一下學習到了什麼?已經搞清楚了目的,也知道了要學什麼,怎麼學之後,接下來我就要理清楚我能從哪裡獲取知識。知識,不是信息,也不是數據。知識是我可以用來做用的,而信息和數據不一定是。優衣庫的視頻和郭美美被判刑的信息對我一點用都沒有;但是小米的飢餓營銷卻可以被我利用,成為我的知識。這樣兩者的結合就能高效的學習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了。
我基本上是通過大量閱讀,特別主題閱讀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主題閱讀具體體現在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
一、我對筆記的要求:能把書中的框架和重點都展現出來或者你用一頁紙能把重點說清楚,就算合格。第一步來說理清結構,歸納重點。第二步是捨棄對自己無用的部分第三部分按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有時會把導圖按照7W3H的方式從新做一個思維導圖第四步用自己的話從新表達出來第五步是實踐,然後根據結果進行調整和改進。不斷重複這幾步二、建立初步框架1、讀過的書,儘可能做成筆記或導圖,筆記放在OneNote里。導圖放在MindManage里2、針對不同的主題,建立思維導圖,盡量提練重點,然後在Note或分支中加下注釋或出處。3、定期整理和匯總,不段調整分支和整體結構。4、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做成PPT或寫文章,能把所關注的問題,用自己的話給清楚表達出來5、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三、資料補充如果學習的東西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1、還需要建立自己的專業名詞字典2、做資料收集工作,定期整理3、針對特定大量閱讀本專業的期刊雜誌和相關資料,提練重點4、會記錄所有自己學到的東西和心得5、把遇到的問題和處理辦法單獨記錄,定期總結和分析
我有一個同學,有著學渣的學習行為,卻有著學霸的成績,簡直是學神級別的人,我們這些凡人只能感慨真的很會學習。說是如此,有時候也會去取取經,他告訴我們最多的是邏輯二字。當你有邏輯的將知識點都聯繫到一起時,你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怎樣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首先是綜合概括能力。你要將一個學科的知識點看成一個大的知識點,在裡面有無數的小的分枝,去整體把握這個學科。就算你沒有這個能力吧,每一本書有目錄,你可以看一下目錄它是按照什麼去細分章節的,根據這個去概括整個學科。拿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做一個例子,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是按照年代去細分章節,比如說30年代、40年代這樣細分的,每個年代按文學樣式分為小說、戲劇、散文、詩歌。當你建立了這樣的整體形象,你再去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其次是邏輯推理能力。當你對你所學的學科有了一個整體映像之後,你學習時適當的加上邏輯思維和根據學科特點去進行推理。比如現當代文學史裡面有一個作家叫做趙樹理,他橫跨了現代和當代,由於他的人生的經歷,他喜歡寫農村小說,再聯想一下40年代和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年代特徵,就會知道在40年代,他就會比較傾向於批判農村的愚昧,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更喜歡寫對於農村建設的美好設想。這樣他的作品基本的大方向就知道了。學習難,難在於只知道學,學習不難,不難在於會思考。就像孔子的那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