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王國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分裂成的四個王朝怎樣了?
歷史書上基本只涉及到埃及托勒密王朝(因為埃及豔后的原因)。那其他的三個王朝是否跟羅馬帝國或神聖羅馬帝國(查理曼大帝)有關聯?
從亞歷山大死後一直到奧古斯都吞併埃及為止,在原馬其頓帝國的領土上分裂出來的遠遠不止「四個王朝」,除去最為人所知的三大王國:馬其頓的安提柯王國,亞洲的塞琉古王國以及埃及的托勒密王國之外,其他諸如亞歷山大母后奧林匹亞絲的老家,同時也是腓力和亞歷山大在位期間馬其頓盟友的伊庇魯斯;從原來的科林斯同盟中獨立出來的希臘本土諸城邦,在全新的希臘化時代,原來城邦之間的爭鬥已經變得毫無意義,而且它們的影響力也日漸衰弱:其他新興希臘化城市(亞歷山大里亞、安條克)逐漸取代它們昔日的文化經濟地位,希臘本土城邦之間也先後組成了數個同盟抱團取暖(亞該亞同盟,埃托利亞同盟,貝奧提亞同盟,愛琴海上的群島同盟,赫勒斯滂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帶的北方同盟);在色雷斯先後有高盧人建立的泰里斯王國和取代了他們的色雷斯人的奧德里西亞;小亞細亞上有阿塔羅斯王朝的帕加馬,比提尼亞,留下的高盧入侵者建立的加拉太,卡帕多西亞,本都以及亞美尼亞。而在更東邊,還有後來從塞琉古分裂出來的帕提亞王國和獨立出來的猶太哈斯蒙尼王朝,然後再往東靠近印度,你還有巴克特里亞王國以及印度-希臘王國。
我姑且把問題中的其他三個王朝算作安提柯、塞琉古和帕加馬的阿塔羅斯吧。在第四次馬其頓戰爭之後,羅馬人擊敗了安提柯最後的國王,腓力六世/安德里斯庫斯,終結了馬其頓王國的統治並在其之上建立了馬其頓行省;塞琉古由於自己的領土過於遼闊,無法有效地控制,使得先後幾個總督(帕提亞、卡帕多西亞和巴克特里亞)從其獨立出來。儘管中期曾有過輝煌時期並一度壓倒了老對手托勒密王朝,但很不幸地趕上了羅馬人的擴張時期。在敗於羅馬人與他們的盟友手中後,188BC塞琉古的安條克三世與羅馬人和他們的盟友簽訂了阿帕米亞和約,被迫拋棄了所有歐洲的領土以及大部分小亞細亞的的領土,從此塞琉古便再也無法與羅馬所抗衡。而自己的領土也一片混亂,更是在帝國晚期內戰不斷。最後在內憂外亂中失去了越來越多的國土,並被羅馬的龐培所征服並變成了敘利亞行省。
相比之下,帕加馬王國的結尾好了不少。這個由萊西馬庫斯部將菲萊泰羅斯建立的小王國先後一次次挫敗了塞琉古的侵略,並通過和羅馬人的結盟,不僅保住了自己的獨立地位,更一度在小亞細亞西部擴張獲得了大片國土。而王國也並沒有像塞琉古那樣最後於一片混亂中消逝,而是乾脆在阿塔羅斯三世去世以後以遺囑的方式將整個王國贈送給了羅馬人(儘管死後還是出現了阿里斯東尼克/悠美尼斯三世的叛亂)。
總體來說,這三個希臘化王國最後都成為了羅馬的一部分(就像其他許多希臘化政權一樣),但是無論如何,他們是和神聖羅馬帝國,一 點 都 沒 有 關 系 的。
題主對歷史的興趣很值得肯定,但是希望以後再提問時可以先做些功課。
馬其頓王國在大帝走了之後,分成了很多個政權,挑主要的簡述結局,以供參考。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統治馬其頓本土,前168年彼得那會戰敗於羅馬滅亡,被分成四個小共和國,並於146年被吞併為馬其頓行省。
敘利亞塞琉古王朝,最初統治敘利亞地區、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安條克三世時期一度佔領小亞細亞,侵入希臘,後因羅馬介入、帕提亞崛起,被壓縮僅剩敘利亞地區,前64年被羅馬名將龐培廢除。國家大而鬆散,類似一個城邦和地方總督的聯盟。
埃及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昔蘭尼加和腓尼基,前30年被羅馬屋大維滅亡。
巴克特里亞王國,統治河中地區上游和興都庫什山北麓,前145年為大月氏人滅亡。
色雷斯阿加索克利斯王朝,短暫統治色雷斯、馬其頓、小亞細亞,前281年因國王利西馬科斯(或譯萊辛馬庫斯)戰死而滅亡,色雷斯被色雷斯諸部落佔領,馬其頓歸屬安提柯王朝,小亞細亞歸屬塞琉古王朝。
伊庇魯斯王國,統治伊庇魯斯,皮洛士在位時期短暫強盛,之後的情況不了解,公元前198年附屬於馬其頓。
帕加馬王國,統治小亞細亞東部,前133年國王去世,將王國贈與羅馬,為亞細亞行省。
本都王國,統治小亞細亞北部沿海東半部、黑海北岸和東岸沿海地區,極盛時統治小亞細亞並侵入希臘,後為羅馬所敗,成為附屬國,64年被羅馬皇帝尼祿廢除。
和神羅查理曼都沒什麼關係,這三個哥們基本最後都被羅馬擠沒了。查理曼帝國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兩三百年才崛起的,神羅就更靠後了。而且繼業者們都是希臘化國家,查理曼帝國是法蘭克人,神羅是日耳曼人為主,那硬要攀關係的話,都算雅利安人。
這個問題感覺百度應該有。
首先,一般來說的三大繼業者有:安提柯的馬其頓,塞琉古的塞琉古帝國(主要是原波斯領土),托勒密的埃及。其他繼業者還有皮洛士的伊皮魯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中國稱之為大夏)。在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之後,繼業者王國之間很快陷入內戰,三大繼業者都想繼承亞帝衣缽 ,小繼業者也是地頭蛇。
其中,馬其頓,塞琉古,伊皮魯斯,埃及等這些均先後為羅馬帝國所滅(翻翻地圖看看羅馬帝國的疆域)。至於你說的神聖羅馬帝國,那個東西和羅馬帝國儘管相關,但卻大有不同。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帝國之後,西部帝國在5世紀蠻族入侵中滅亡,而東部帝國繼續統治著南義大利,希臘,小亞細亞,埃及一帶,或者說原先的繼業者王國區域大部分還在東部帝國領土內。而在西部帝國的疆域上,蠻族彼此撕逼,最後法蘭克人基本一統西歐,在8世紀,其領袖查理曼應教皇援助請求,和羅馬教廷夾擊北義大利的倫巴第人,並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後來這逐漸發展為「神聖羅馬帝國」。前面有答案說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這大抵說的是15世紀或者更之後的事情,在霍斯亨陶芬,薩里安的時代,神羅還是強盛的這幾個王國叫做繼業者王國,是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下們分了他的地盤,這幾個王國存世的時候,正牌羅馬還沒崛起呢,神羅這個盜版山寨的羅馬得要一千年後才出現,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他們和神羅的關係,不會比和中國的關係更近。托勒密埃及是幾個王國最後一個被滅,與神聖羅馬帝國沒有關係,一丟丟都沒有,如果非要說有的話,埃及是羅馬帝國的一個部分,羅馬帝國西部被蠻族佔領後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埃及一直屬於北非變成了穆斯林王朝並且和十字軍也就名義上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經常作戰
該說的一樓已經說了,沒有啥好補充的。但想不通的是,但這裡題主怎麼會扯到「神聖羅馬帝國」呢?(以下簡稱「神羅」)亞歷山大帝國分裂(約公元前三世紀)與神羅建立(約公元九世紀)相差一千多年……亞歷山大帝國的主體是希臘(馬其頓)人,神羅是日耳曼人……完全八杆子打不到一塊。
塞琉古王國,馬其頓王國,埃及王國都被羅馬給吞了,巴克特里亞王國被塞種人滅了。另外西方史學家對神羅的態度是: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亞歷山大死後,其帝國就分裂成數個王國,我們可以叫它們為繼任者王國,因為亞歷山大大帝還沒得及培養接班人就掛了,這幾個王國,分別是馬其頓王國(繼承了帝國本部,畢竟亞歷山大大帝是從那開始發展的)、塞琉古王國(繼承了帝國亞洲大部)、托勒密王朝(繼承了帝國非洲部分)。三個王國之間又互相攻打,爆發了敘利亞戰爭(三國圍繞敘利亞地區的戰爭,這一場戰爭極大損耗了三國國力,尤其是托勒密與塞琉古,為羅馬人、安息人可以順利崛起、擴張造成了影響),這一時期恰是希臘文明最後一站:希臘化時代,也就是希臘文明進軍東方大陸的時代(亞歷山大遠征軍所到之處,至今仍有些地方留有當年的痕迹,比如亞歷山大港、中亞地區的古希臘遺迹)。這是文明與領土的遺產,其次是軍事。對於軍事方面的遺產繼承,就要提到馬其頓方陣,這種靠諸兵種合作而無往不勝的戰術在亞歷山大之後就死絕了,我是說繼承者方面乏善可陳。馬其頓王國軍事家及其他繼任者對馬其頓方陣的改造,使其愈發偏向純步兵方陣,而且配備的武器也愈發笨重,這樣一來拋棄了騎兵又過分加強了重步兵裝備下的馬其頓方陣就顯得落伍了,皮洛士的兩次慘勝就是運用了這種已經衰老的戰術所致(但是,皮洛士慘勝也有其他因素,如羅馬軍團戰術的出現、伊庇魯斯王國及希臘城邦的經濟力量無法維繫馬其頓方陣部隊的消耗)。至於說,與神聖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的關係,都相差1000年(拿托勒密王朝的滅亡與查理曼帝國的建立為例,二者就相差800-900年),因此無法說存在關係。先如此,有疑問再問。
推薦閱讀:
TAG: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 | 羅馬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 | 古馬其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