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部書讀後感

《老人與海》有感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想必大部分人都印象深刻,曾收錄在上學時的語文課本中,也一直是我最喜歡一篇小說之一。這次重新拾起來,從海明威的介紹中,體會到不同的生存味道。提起這篇小說,讀過人可能第一印象便是永不屈服的精神,尤其是那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意志。讀完之後感覺人生無論還有幾多,拼搏永不言遲的激情,這也是從上學到現在很喜歡這篇小說的原因。隨著人生經歷的變化,再次讀起這篇小說,其中的各種感受也是千滋百味。雖然整篇小說依舊洋溢著老人的那種永不服輸的精神,卻也深深的感受到他的孤獨、無助、與無奈。

《老人與海》的譯文有很多版本,我讀的是李繼宏版。我不是什麼文學大家,也沒有那個水平去讀英文原版,所以,對於不同版本的優劣依舊不做任何贅述。對於作者海明威,也不想太過多介紹,如果百度一下可能比我講的清楚的多,我只聊小說。

開篇,就對老人的基本生活做了簡單的敘述,老人,孤單,貧窮,又是個時運不濟老頭,身上布滿歲月的痕迹,除了眼睛。他喜歡躺在長椅上,看著報紙上的棒球新聞,關心狄馬喬每次的賽事,當然,也不了解他的報紙是不是經常更新。然後,靜靜的進入夢鄉,在非洲的金色和白色海灘上,一群獅子在戲耍。這夢境也許就是他內心的寫照,獅子,百獸之王,征服一切的渴望,這也為後文老人與大魚性命相搏埋下了伏筆。曾經唯一跟著的小男孩,也因為他84天沒捕到魚,被父母逼迫換條漁船。在描述這裡時,雖然老人沒有太多心理對白,但是從他的每日日常生活習慣看來,他是多麼希望小男孩可以守在身邊,在後文老人曾多次提到,懷念小男孩在船的日子。他看著小男孩卻鼓勵他離開自己是對的,畢竟夢想不能當飯吃,即使我相信自己有一天會成功。談到這,卻發現老人的現實生活似乎並不是大海,而就在我們身邊。夢想不能當飯吃是多麼熟悉一句話,身邊有多少人都是干著同樣的事。就拿我這家公司而言,每次有員工大量離開時,大老闆們就開始發朋友圈,只有始終如一的員工,才是公司的未來,可是有誰想過,他們為什麼離開。難道對於員工而言,工作輕鬆就是好公司么?有誰想過他們每天怎樣計算著過日子。在我看來離開亦不過是生存的需要,就像小男孩一樣,可有多少老闆像老人一樣即便不舍卻依然豁達的祝福。

談到老人為什麼能捕到大魚,馬上想到的便是他那永不服輸的拼搏精神,這是固然沒有錯的,但也只能說是精神可嘉罷了。

在我看來他的成功歸結一下幾點:

第一、為了目標持之以恆的堅持與準備。機會不是固定的班車,等待就會到來,而是秋風,准好準備,才會乘風而去,否則只能靜靜在土壤中等待潰爛。如果細細品味過小說中老人生活的敘述,就會發現他就是個時刻准好乘風的人。每天老人都提前準備第二天的捕魚需要的所有工具,每天都保證好的睡眠與飲食。從老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可以看出,大魚的出現不是偶然,也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對於稍縱即逝的機會把握。夢想每個人都有,我也有,希望自己變成一個有錢人,除了去買買彩票,並沒有什麼其他的補充與準備。曾經我也抱怨過自己的工作,慢慢的我明白了,並不是工作的問題,而是自己。既然工作並不是自己理想的,我可以隨時離開,但是,如果有一天讓我去做我心目的那個收入水平的工作,我又有多少能力與信心呢。這也是我為什麼想在三十歲之前想讀一百本書的原因。夢想的可貴之處在於,為了夢想你堅持與準備了多久。

第二、豐富的閱歷與經驗。閱歷與經驗無論什麼時候都比理論上要有用的多,雖然這話說的太絕對了,可真做的時候才會發現,經驗卻比理論要可靠的多。在小說中,老人曾經是水手,一個傲視大海的優秀水手,他清楚大海上的每一個生物的習性,如何在海中辨別反向,怎樣去認識天空。就像小說中敘述那樣,他看見軍艦鳥在空中盤旋,他知道那是獵物的信息,看見水中的水母,知怎麼去避開它們毒素的干擾等。尤其在敘述與大魚拚命時,憑藉在海上的經驗,知道怎麼樣才可以保持體力打贏這場持久戰。在閱讀這篇小說的時候,老人那種在困難面前堅強不屈固然讓人內心很受衝擊,但是在面臨這些困境所做出的應對才是我們學習的。如在小說中,老人與大魚堅持一天一夜,看不見燈塔,但是憑藉海風與周遭的風景,可以立刻判斷出自己回去路徑,在食物與匱乏的時候知道怎麼去補充體力,尤其在那左手抽筋的時候依然可以不慌不忙專註自己的事情。無論是本能反應,還是經驗的積累,都建立在豐富的閱歷之上,這也是很多人缺少的。我們往往覺得自己學歷有多高,曾經生活在多麼資深的學府之中,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無論多麼高深的書本都沒有直接的解決問題辦法。成功的路並不是一直堅持就可以走到盡頭,而是走過的無數的路匯聚而成。

第三、堅定不移的信念。談論成功時,堅定不移永遠是老生常談話題,但是真正做到又有幾人。小說中在談及老人信念的時候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和自言自語。在被大魚拖進了深海,甚至看不見回家的燈塔時,老人心理雖然害怕食物和水的不足,也擔心再也找不到回家方向,但還與大魚堅持到底。在與大魚博弈的時孤單、落寞。後來食物與水不充足時,也默默害怕自己因體力不足而失敗。尤其在左手受傷的時候,他抱怨過自己老了,沒用了,這也是他第一次這樣抱怨自己,但沒有知覺的左手卻依然沒有放下魚竿,即使自己因左手不便,體力與精神不支而受傷,也沒有放下手中的魚。每當讀到這裡的時候都被深深的打動,並不只是老人的精神,也為老人感到可憐無奈。這裡他曾不止一次設想如果小男孩還在船上的情景,可惜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他需要摒棄一切雜念,與大魚堅持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或許他不並不是對於大魚的渴望,而是征服對手,尊敬兄弟,更是對小男孩以及所有人的證明。就像在文中老人說的那樣大魚既是我的兄弟,也是我的敵人,所以我必須一些殺死它。這種帶著生命旋律的悲壯總是會讓人鼻尖一酸。是啊,現實生活、工作、追逐夢想的道路又豈會比捕大魚簡單,有時為了夢想我們放棄的、犧牲的、奉獻的可不僅僅是自己血肉和精神的磨礪。我們需要面對誘惑時,而不改初衷一路向前,面對困苦與艱辛時,而坦然接受,從容解決。人生路漫漫其修遠兮,老人的精神就是無論路途多麼崎嶇,我要做的就是想盡辦法踏過去,而不是如果會怎麼樣的假想。

第四、懂取捨。取捨之道,看似簡單兩個字,實際在人的一生相伴左右,早上出門穿什麼衣服,早餐吃什麼,去到哪家公司面試,結識哪些人等等。生活中到處都有取捨之道,有的取捨可能影響一天,比如選著哪條路上班,結果堵車遲到,而有的取捨可能決定一生,比如報考哪些大學,結果可能直接決定未來你從事的行業和工作的地方。在小說中,也存在很多取捨,但是並不是捨去就一定會等到想要的。老人的船上有四個魚竿,兩個淺海,兩個深海。在與大魚博弈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深海魚竿也上鉤一條魚,當然那是不是大魚也不是很清楚,因為老人果斷的砍斷的魚線,因為他知道他手上的兄弟需要更多魚線才行。這樣也說明老人對大魚的執著和專註,更體現老人對於取捨認識。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機會就像那個仙人掌,可能等了60年才發現永遠不會開花,有的時候機會來的時候好像曇花,一夜綻放,去也在晨光之時。我們不能抓住每一朵花開的瞬間,但是我們可以捕捉到一朵的美麗時刻。捨去的可能會更好,更舒適,就像老人捨去的另一條魚,也許那條會更大,也許那條魚可以被他完整的帶回碼頭,但是永遠沒有與手上的兄弟戰鬥更精彩。

老人結局其實是悲劇的,也可能跟作者海明威的生活時代有關,但也實實在在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寫照。大魚,雖然已經捕捉在手,魚肉的鮮美即使沒有被烹飪成美食,鮮美的味道也在心中蕩漾開來。但是,最後亦不一定成自己獨享的勝利品。就像老人的結局,他頑強抵抗著蜂擁而至的鯊魚,即使做了最後的掙扎,丟掉所有捕魚工具,卻依然成為鯊魚的口中美餐。我們可能為了夢想付出了全部,收穫也許只是空空的魚骨,和象徵勝利的巨大魚頭。即使這樣,一切的拼搏也是有意義的,因為他收穫了小男孩的肯定,其他捕魚人的羨慕。正所謂,生命不息,征途不止,大海又豈會只有一條等待被捕捉的大魚。

老人,有人說他成功了,因為他成功的戰勝了大魚,也有人說他失敗了,因為他丟失了大魚,被現實的殘酷所擊敗。在我看來,無論最後說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大魚,不是他的第一個目標,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至少,在今後的生活中,他永遠是夢中的,在金色和白色海灘上玩耍的獅子。

推薦閱讀:

2018年,做一個安靜讀書的美男子
天黑,請睜眼!
小樂圖書館-前言-閱讀的人是幸福的人
讀書心得| 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
寫在斷網讀書會之後(上)

TAG:讀書的意義 | 讀書筆記 | 豆瓣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