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萬人因它而亡,戶外遇上該怎麼辦?

在戶外最害怕遇到的動物排名中,蛇的得票應該遙遙領先。

全世界已知的三千種蛇中,85%為無毒蛇,只有15%有毒。而就是這兩百餘種危險的毒蛇,每年卻造成超過90,000人死亡。(數據來源:telegraph.co.uk

行走山野,怎麼走才能避開蛇?被蛇咬傷又該如何處理?(註:封面來自wikihow.com

蛇怕人。除眼鏡王蛇外的其他蛇類都不會主動攻擊人,多數山友被蛇咬傷的事件是因誤踩蛇身或挑逗激怒蛇而引起的。圖片來源:wikimedia

蛇是變溫動物,對地表溫度極為敏感。只要溫度回升,蛇便會結束冬眠,開始外出覓食,故有「三月三,蛇出洞」的說法。在南方氣候潮濕悶熱的地區,甚至全年都有蛇活動。因此,在蛇區進行戶外活動,要格外提防蛇出沒。

毒蛇咬傷,後果很嚴重

毒蛇的毒液分為三種,不同類型毒素導致的中毒癥狀會有不同:

血液型毒素——如被五步蛇、竹葉青等咬傷,會有以下癥狀:

  • 潛伏期短,迅速毒發;
  • 傷口疼痛,伴有出血;
  • 傷肢腫脹麻木;
  • 局部壞死潰爛。

五步蛇,學名尖吻蝮。頭三角形,分布於南方山區丘陵,以武夷山區和皖南山區為多。圖/汪仁傑

溫州的一位戶外愛好者就曾在2010年7月份進山徒步時,被一條五步蛇咬到左手前臂:

沒多久,李女士開始呼吸困難,傷口處發黑。她被送往研究所時,臉色蒼白,已處於休克早期狀態了……而且其心、腎功能都已受損。要是再遲上兩個小時,可能很難救回來了。(信息來源:溫州都市報 周俊朗)

神經型毒素——如被金環蛇、銀環蛇咬傷,會出現以下癥狀:

  • 潛伏期長,1-3小時內癥狀輕微,但一旦毒發迅速遍及全身;
  • 四肢無力,發熱或寒顫;
  • 視覺模糊,聽力障礙;
  • 說話和吞咽困難。

銀環蛇是中國毒性最強的蛇。頭橢圓形,黑環白環相間,分布於南方各省。圖片來源:Flickr

杭州的小張去年5月在蕭山釣魚時被一條黑白相間的蛇咬了右手食指一口。開始只是稍微有點麻,小張便沒放在心上。不料半個多小時後,他感到手逐漸沒了力氣,眼睛也看不清東西,還出現了胸悶、噁心、頭暈、氣急等癥狀。醫生認出小張帶來的蛇是銀環蛇,

當時小張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瞳孔也大了,流著口水,別說講話,連呼吸也困難意識也漸漸不清了。(信息來源:錢江晚報)

混合型毒素——如眼鏡蛇、眼鏡王蛇、蝮蛇的蛇毒。其毒液對循環系統和血液系統同時發生損害,上述癥狀可能同時發生。

我國境內的眼鏡蛇主要是中華眼鏡蛇。頭橢圓形,被激怒時,身體前段會直立以恐嚇對手,主要分布於南方各省。圖片來源:wikimedia

廣東的戶外愛好者韋某去年七月獨自一人在楊梅觀音寺山頂露營時,沒拉好帳篷就睡著了。當他凌晨醒來,被一條正在「散步」的眼鏡蛇嚇出一身冷汗,

他發現自己右小腿被蛇咬了一口,傷口正滲出血來。很快,一種麻痹感傳遍全身,緊接著,自己上吐下瀉。(信息來源:廣州日報)

被蛇咬傷的戶外事件屢屢發生,一方面是蛇在山林間廣泛分布,另一方面也和傷者對蛇知之甚少,不會科學處理蛇傷有關。

知蛇善認,見蛇躲著走

我國分布的蛇有206種,其中毒蛇59種。如果參與雲南廣西福建的戶外活動,防蛇是重中之重。這三個省均有30餘種毒蛇分布,數量也位列全國前三。

蛇的活動區域和活躍時間——當外界氣溫在25~32℃時,蛇活動較為頻繁。不同的蛇類的晝夜活動規律不盡相同:多數蛇在白天外出,金環蛇和銀環蛇則習慣晚間出洞覓食。蛇在連續陰雨後初晴時經常出洞活動,尤其是傍晚,更易傾巢而出。

  • 春季氣溫回升,蛇喜歡在向陽坡活動。山友在享受陽光的同時要時刻注意腳下;
  • 盛夏,蛇喜歡在涼爽、水源充足的地方避暑,比如樹蔭、草叢、溪旁等陰涼場所。休整時小心蛇來搶納涼寶地;
  • 秋天,蛇經常外出捕食為冬眠儲能,所以如稻田溪邊這些小動物出沒的地方,也是蛇的活動區。

最常見的6種毒蛇中,在北方海坨山、華山、長島等有可能見到蝮蛇;其餘眼鏡蛇、眼鏡王蛇、竹葉青、五步蛇、銀環蛇廣泛分布在南方各省,如徽杭、張家界、神農架等潮濕的線路遇蛇頻繁。圖片來源:justcatvideos

區分毒蛇和無毒蛇——牢記毒蛇的三個特徵:毒牙毒腺,排毒導管,三者缺一不可。毒蛇的毒液實際是一種唾液,主要成分為蛋白質

  • 通過頭型區分:我們常聽到的「三角頭是毒蛇,橢圓頭是無毒蛇」的說法適用於判斷大部分蛇。

但這條標準也有例外,比如頸棱蛇和多種錦蛇雖是三角型頭部卻無毒;而圓頭型的銀環蛇、金環蛇等都有劇毒。圖片來源:ces.ncsu,翻譯:戶外探險Outdoor

  • 通過牙齒區分:毒蛇毒牙成對,無毒蛇牙齒成排,能噴液體的均為毒蛇。

話雖如此,大多數人見到蛇時哪有心思觀察是否體前段能豎起、頸部能膨扁,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圖片來源:Quora,翻譯:戶外探險Ourdoor

  • 通過牙痕區分:如果不幸被蛇咬傷,應通過傷口處牙痕形狀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即,有一個或兩個大而深的圓形齒痕為毒蛇咬傷;反之,若牙痕均勻的排狀分布則為無毒蛇咬傷。

當無法清晰判斷傷口時,以防萬一,應一律按照毒蛇咬傷處理。圖片來源:thesurvivaldoctor,翻譯:戶外探險Outdoor

防蛇有招,相遇走為上

小心腳下,敬而遠之」是防蛇的總體原則。

在野外,動可能誤踩蛇身;靜可能蛇不請自來。無論是行進還是紮營,都牢記不要主動挑逗和激怒蛇。蛇以「S」形前進,並不會斜行,迫不得已逃離時應以「Z」字形跑開,切勿跑直線。

行進中——山友途徑灌木要留心。踩到休息的蛇,被蛇視為攻擊才會自衛反擊。因此,手腳四肢要格外保護好。

圖片來源:wikihow。

  • 在蛇可能出沒的地方穿長衣褲,著堅韌的靴子和綁腳;
  • 觸碰樹枝和灌木時小心觀察;
  • 手持木棍或登山杖,時常打草驚蛇;
  • 與蛇相遇要冷靜,留時間讓其逃離;
  • 若與蛇僵持,將手中物品或衣服向其擲去以轉移注意力。

紮營時——石縫、岩縫、草叢遮蔽處是蛇常藏身之處。蛇有趨熱性,溫暖的帳篷和睡袋可能吸引蛇的到來。

圖片來源:wikihow

  • 將帳篷附近長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類躲藏;
  • 關合帳篷內外拉鏈,防止蛇躥入;
  • 攜帶驅蛇葯和蛇傷救治包(刀片或三棱針、高錳酸鉀粉末、2~5毫升注射器等)。

面對蛇傷,處理快穩准

多數蛇傷致死事件並非因毒素如何劇烈,而是因為救治不當或不及時,故被毒蛇咬傷的一小時內被稱為「黃金救助期」。傷者被咬後應保持冷靜,盡量記住蛇的主要特徵(頭型、花紋、長度等),同時避免行走而加快毒素擴散。在不確定是否被毒蛇咬傷的情況下,一律按照毒蛇處理。

處理無毒蛇咬傷——消毒最重要。蛇長期在野外生活,被咬後不及時消毒有患破傷風和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

儘快用清水或肥皂水沖洗傷口,可用乾淨的棉布包紮以防感染。圖片來源:wikihow

處理毒蛇咬傷——現場處理,破壞蛇毒,儘快送醫」是基本原則。

  • 用針頭或消毒後的小刀挑開傷口或將其「十」字型劃開;

以下動圖均來源於廣西衛視《健康老友道》

  • 利用注射劑空泵吸出毒血

蛇毒通常是金黃色或蛋清色,同血液很好分辨。毒液沒有真空泵的情況下可以用打火機燒毒血或用塑料薄膜覆蓋在傷口上用嘴吸出。不建議擠壓毒血,因為有將毒液擠向血液深處的風險。

  • 取1-2滴高錳酸鉀加水搖至黑色,打進傷口進行沖洗以破壞蛇毒

如果帶有茶葉,可以嚼碎敷在傷口處,因為帶有鞈酸的草藥可以使蛇毒蛋白凝固。

  • 在沒有高錳酸鉀、無法破壞蛇毒的情況下,應防止蛇毒被吸收

取彈力紗布或布條沿回血方向大面積包紮傷口周圍,防止毒素被靜脈吸收。

  • 將傷者儘快送往醫院注射抗毒蛇血清

六大防蛇誤區

1.小蛇不毒嗎?

不一定。

蛇種類不同,毒性也不相同。如體型小的銀環蛇含有劇毒,因此見到小蛇也不應掉以輕心。

2.石灰粉、雄黃可以驅蛇嗎?

收效甚微。

從五金店中買到的「石灰粉」多是已經加水放熱後的熟石灰而非生石灰。石灰粉再次遇水時,放熱效果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點了,自然不會對蛇做出威脅了。

有實驗證明,蛇只是不喜歡雄黃的味道,但並未到害怕的程度,所以雄黃驅蛇的說法並不科學。

3.被蛇咬傷後可以冰敷嗎?

適得其反。

蛇毒在低溫環境中能保存20年而活性不受影響,所以使用冰袋不能緩解蛇毒被吸收。

4.酒能解蛇毒嗎?

不能。

酒精會使蛇毒在體內循環加快,且飲酒後血管通透性會增強,容易加重肢體腫脹,不利於後期肢體功能恢復。

5.被蛇咬時用嘴吸出毒素可行嗎?

可行但不提倡。

用嘴吸毒血可能導致二次中毒,尤其是口腔潰瘍者絕不可用嘴吸蛇毒。如果當下沒有工具且口腔沒有傷口,將嘴隔層塑料吸蛇毒是可行的。

6.「打蛇打七寸或三寸」有道理嗎?

有但不提倡。

蛇會因吞咽動物而使內臟位置發生改變;且一些小蛇體長不足七寸。出於安全考慮,並不建議對蛇提棒相向。

蛇的三寸是蛇頸部,是其脊椎骨最脆弱的地方,最易打斷。蛇的七寸是指其心臟處,通常在距蛇頭20厘米左右處。製圖:戶外探險Outdoor

恐懼來源於未知,正確與蛇相處是縱橫山野的必修課。

不怕前方有蛇出沒,怕的是不懂得蛇才是山野的主人,而我們才是過客。

推薦閱讀:

吾鄉×武漢周末:懶癌患者的10000種治療方式
推薦給中國攀登者的工具網站/App
戶外運動有哪些,幸運葉子體育介紹
釣魚人碰到電工千萬別衝動,教你一招讓他乖乖走人!
國外孩子在室外玩什麼車?開電動汽車傲嬌小區嗎?呵呵

TAG:戶外運動 | 旅行 | 戶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