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要買蘭博基尼!」 我是這樣回答的……

不知大家生活里有沒有被孩子的類似問題問住過:

「媽媽,我們再買套大點的房子吧!」

「爸爸,我的存錢罐里打算買飛機的錢有多少了?」

「媽媽,我今年的壓歲錢可以去買輛車嗎?」

前兩天我家超級愛車的兩個男孩心血來潮,就跟我來了一場有關買車的對話

那天哥哥Joshua 突然問我:「媽媽,我們以後買一個保時捷911 GT3吧。」

弟弟Eric 也嚷著說:「我不買保時捷 GT3,我要蘭博基尼Roadster,兩輛!」

別懷疑,這真的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口頭詞,我家的書70%都是關於車類的。我心底默默地又和他們學到了兩款車的型號。

我覺得很有趣,便繼續和他討論了:「你們知道保時捷GT3和蘭博基尼Roadster要多少錢嗎?」

兩個孩子搖搖頭。哥哥倒是有點想法了,「我想,要很多很多很多錢吧」。

「嗯嗯,是的,很多很多很多錢,我想把我們的房子賣了,可能都買不起你們想要的這三部車。

我思考了一下,接著說:「但即便買得起,我們也不會賣掉我們的房子吧,因為那樣的話我們就沒有地方住了。」

Joshua 畢竟也是快五歲的孩子,腦筋轉得很快,就立刻說,「當然不賣房子,我覺得我可以像你和爸爸一樣工作,然後就可以買我們兩想要的車了」。

Eric 腦袋像搗蒜一樣點點頭。

我於是藉機又跟他們討論起了大人是怎麼樣工作的。比如,工作也分高收入和低收入,越專業、越無可替代的工作,像律師、醫生,收入也更高。後來他們兩個還想開個水果鋪賺錢買車……總之,那天,我們聊了很久,都在討論怎麼買車的問題。

這幾年來,我跟孩子們在金錢方面的溝通是越來越順暢了。

很多時候,他們從一開始懵懂,到積極討論議題,甚至很多時候,金錢反而是孩子「好奇心」來源的一個重要領域。

今天,我很想借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在孩子5歲前,金錢管理層面的兩個階段特徵,以及相應的財商教育

第一階段

3歲之前,教會孩子認識錢

認識錢,是財商教育的第一步。

從1歲開始,孩子們就逐漸了解生活中金錢的使用場所,和錢的基本用途了。

我們可以通過過家家的角色扮演,或者低齡的大富翁桌游,幫助孩子了解什麼是「錢」,以及「錢有什麼作用」

過家家之模擬水果店鋪

哥哥Joshua1歲8個月的時候,我和孩子玩的遊戲是模擬店鋪遊戲。讓孩子扮演店鋪老闆,自己扮演顧客,用常見的日用品當商品來售賣。

比如,我和Joshua分別在椅子兩邊,在椅子上擺放好許多蔬菜水果貼紙。我把 A4大小的白紙對摺剪裁成8份,在每一份上寫好「1」,作為1元。

遊戲規則也很簡單,我會問孩子:「小羊先生,我是小兔子,我想買胡蘿蔔,你可以給我嗎?」

等 Joshua 選擇好了胡蘿蔔給我之後,我就會把寫好1元紙條遞給他,並且告訴他,「謝謝小羊先生,這是1塊錢,我買下了這個胡蘿蔔。」

在剛開始玩的時候,孩子不一定能夠立刻進入到角色里,所以前期需要我們更多的代入溝通

Joshua 開口說單詞比較晚,大概1歲10個月後才可以說第4、5個單詞,開始玩這個遊戲時,他的表現更像是「默劇」。(我經常笑說這是沉默大老闆和嘰嘰喳喳小顧客之間的水果鋪。)

玩多了,我就用下面這些話,來強化孩子的商品買賣意識

「小羊先生,你每個蘋果多少錢?我現在手裡只有3塊錢(攤開手頭的三張紙幣),我給你多少錢,才能買到1個蘋果呢?」

(Joshua 會指著其中一張紙)

「哦!你想要1塊錢對嗎,所以給你1塊錢,你就會給我1個蘋果嗎?」

(Joshua 一般會點點頭)

「好的,小羊先生,太謝謝你。那1塊錢買1個蘋果,我想要買2個,我給你2塊錢,你給我2個蘋果好嗎?」

(剛開始,Joshua 會杵在那裡,思考我這句話,後來慢慢熟悉了我的「套路」,就知道如何應對了,把2個蘋果拿給我,再從我這裡拿走2張紙條。)

把簡單的數字啟蒙和財商啟蒙結合起來,別小看我每次補充的信號,其實每增加一個信息量,都是在給孩子一個新的認知點。

購物清單類桌游

弟弟出生後,大概1歲半,哥哥已經快3歲了。

我便綜合了弟弟和哥哥不同的階段認知,對水果鋪過家家遊戲進行了改良。這個時候,我選擇了購物清單類的桌游

我當時給兩個孩子選擇的桌游的ORCHARD TOYS的Shopping List(購物清單),它的特點在於,低幼的孩子可以先從配對遊戲玩起,稍大齡的孩子,也可以直接進入更豐富的情景模擬中

因為弟弟年紀小,所以我們玩這個遊戲基本上是2V1,我和弟弟組隊。

我們先從基本的買賣配對玩起,玩熟了,我就加上了「付賬」的小環節。

我用家裡另一套玩具的星星當做「錢」,每次給哥哥和弟弟分別5個星星,一個星星代表1個「錢」,每個「錢」都只能買1樣東西。這樣他每次都只能買5樣東西。

弟弟還是玩基礎的買賣引導。比如弟弟玩到後面能夠明白,1個星星對應1個可以換置的物品,2個星星對應2個。

哥哥呢,規則會複雜些,比如我們會深入討論起必需品的採購

選擇東西的時候,規定有2個必需品,比如像麵包、牛奶、雞蛋。如果有自己想買的其他東西,需要用多餘的「錢」來買。

註:這個方法我的好搭檔小腦腐的娃大王也示範過,詳情可以參考明天的團購開團文:購物清單。

第二階段

3到5歲,引導孩子使用錢

逛超市家庭理財計劃

孩子3歲後,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參與到家庭理財計劃里了。

我最常和孩子做的「理財」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逛超市跟孩子一起準備添置或處理家裡的物品,一起來計劃和比價

出發前,我們要統計家裡的購物清單,內容就是把過家家的購物清單遊戲現實化,並列好我們的目錄表。

到了超市之後,孩子們需要幫忙看價格標籤,和我一起比比價格,並且確定最終要採購的商品。

等到結賬的時候哥哥就負責去計算總價。(雖然只能用點手指頭的方式點著來數數……)

之前我們也會帶零錢過去,讓孩子感受找零的過程。現在手機支付太發達了,所以孩子們就直接拿著我的手機,讓收銀員掃碼支付。

每到這一刻,兩個孩子會興奮地湊過去,看著上面的數字說,「媽媽,我們今天花了589.4元,還得到了一個2.6元的支付寶紅包」。

讓孩子感受數字,包括商品價格,還有優惠活動的價格,都是超市採購體驗中的重要一部分。

逛幾次超市下來,你會發現,孩子逐漸地,看到商品標籤,就會有意識地去找商品上的價格信息。

孩子其實已經進入理財管理的前意識階段,這也意味著孩子進入了更深層次的金錢管理階段。

教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真正跟錢有關的問題,估計就是令大部分家長頭疼的「媽媽我要買」問題。

如果父母在這時候,只用了簡單的方式,「不行,沒錢」,或者「可以,也不貴」來回應,恰恰是錯過了對孩子第二階段財商引導的啟蒙。

這時候,我們除了讓孩子了解金錢是家庭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還要讓孩子懂得區別什麼是「必需品」,什麼是「期待物」,也就是什麼事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

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討論生活事務,讓孩子慢慢理解這個概念。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購物清單的桌游中,我和兩個孩子在涉及到「必需品」和「期待物」購買時,我會這樣說:

針對必需品的溝通:

﹣ 「你看,我們得先買大米、面巾紙和今晚吃飯要的魚和青菜。這是我們需要的東西,因為如果沒有大米的話我們會餓肚子,沒有面巾紙的話你要擦嘴巴就沒有辦法了,沒有魚和青菜的話,那我們今晚也沒有東西吃了。這些都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們很需要它。」

針對孩子提高區別判斷力:

﹣ 「弟弟,你選擇了這款小麥片啊,你是需要這款小麥片,還是想要這款小麥片呢?」

針對孩子提高自我管理力:

﹣ 「我們今天的任務是先買必需品,哥哥和弟弟,你們可以選擇好你們想買的東西,和我們一起買單哦。記住,每個人只能選一個,所以你們要認真做好選擇嘍。」

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在必需品和期待物上的判斷是模糊的。

比如弟弟在選擇玩具車和大米時,毅然地把玩具車作為必需品,這時,其實不需要強行否決孩子的想法,可以順勢地提出:

「哦,媽媽明白了,玩具車對弟弟來說,是必需品。大米對媽媽來說,也是必需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無數次的對話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我們如何和孩子進行延展的討論。有時候,我會圍繞一個大的原則,把答案作為一個問題去看:

「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當我們決定用放鬆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其實根據這個設問,我們至少有10秒鐘,可以認真想一想可能的答案。這樣,我們其實也在給孩子提供無數種進行對比分析、修正和調整、重新建構和梳理的思維訓練


對於我家哥哥 Joshua 來說,其實正如我在文中開頭描述的那段場景,他已經順利從基本的金錢認知階段,過渡到金錢的管理和籌劃、判斷階段了。

這是金錢管理的第三階段,但不是今天的文章的重點。

第三階段,其實是孩子社會能力層面自我管理的加強的必經之路

零花錢、壓歲錢的運用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可以讓孩子了解錢意味著什麼,能夠做出一定的分析和選擇。

這個階段起碼需要花上3年以上,才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建立用錢的規則,更引導孩子學習什麼叫花得其所。

這個階段能否順利過渡,需要前面兩個階段的充分鋪墊。

如果孩子的整體思維更系統了,到第三個階段,可以多跟孩子開展金錢管理的複雜討論。這是幫助孩子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如我家經常三個人(我、哥哥和弟弟)開展過的十萬個為什麼的系列

- 媽媽,為什麼人要工作呢?人為什麼分為有錢的人和沒錢的人?

- 媽媽,我想買一個風火輪軌道,為什麼不能立刻下單去買呢?

- 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像 Sofia 一樣有兩棟房子?

- 你說這東西很貴,那什麼是貴呢,什麼是不貴?

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都不容易回答。這些問題背後,都反映了父母對金錢的觀念和看法

我們從小的傳統教育是「金錢是罪惡之源」,不談錢,不管多大年齡段的孩子,都不適合談論金錢。

但不談錢,就不會用錢,說到底,我們討論財商教育,本質上還是需要把規劃、責任和價值植入到孩子的心裡,讓金錢成為教育的工具

我們這一代的人,也許經歷了十幾年才形成自己的金錢觀,但是我們下一代的人,註定會在日新月異的社會進程里比我們更快、也更早的感知金錢的功能、作用和角色。

生活就是一個大煉爐,自己不教孩子的,生活最終會代替自己去教。所以認認真真談錢,從最基礎、最系統的財商啟蒙開始,這才是我們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生活財商課。


推薦閱讀:

為每所幼兒園配備一位責任督學,能夠解決「虐童問題」嗎?
讀懂圖畫書的回應,也許就知道怎麼給孩子選繪本了
佩奇小豬動畫片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思維啊?
為什麼現在幾個大人都照看不了一個小孩?
為什麼給孩子看小豬佩奇第四季?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財商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