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後心智的進化,幫我找回生命之火
抑鬱症複發
深秋,是一個容易悲秋的季節。在這個時節,很多情緒低落的人往往會更深一步發展成抑鬱情緒或抑鬱障礙,因此,想藉此時機,寫一篇我的抑鬱治癒史,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帶給一些人幫助和借鑒。
說是治癒史,其實我現在還在服藥中,只是自己狀況不斷好轉,複診後在醫生的指導下不斷減葯,但還是要做到足葯足療程。在此也呼籲正在服藥的抑友們,自己不要私自減葯,因為那樣很容易複發,我2016年爆發的抑鬱就屬於這類,沒錯,我是第二次複發。
第一次抑鬱爆發是在2014年的秋冬季節,其實,在那年春夏就已經開始有了前奏,只是我沒有意識到而已,那時,我以為是亞健康狀態,最初表現是頸肩酸痛,體檢又沒查出什麼器質性病變,然後就是去做物理針灸,但堅持兩個療程後也沒什麼大的改善,放棄。接著又是胸痛,夏末時節又開始睡覺手麻,去醫院檢查又沒什麼毛病,只是說要減少伏案工作。
但從事設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我每天必須坐八小時,甚至還要加班,除非換工作。由於有家庭有房貸車貸,工作是不可能換的,也不敢換。
直到冬至過後,手腳麻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時候晚上會被麻醒過來,晚上休息不好,白天上班就沒了精力,工作任務就開始無法按要求完成,人就開始焦慮不安,於是,開始晚上失眠了。失眠癥狀快2個月後,實在抗不住了,再去醫院檢查,開了些安神中藥和安眠藥,西藥說會上癮,不敢長久吃; 中藥效果不明顯,再去複診時,醫生髮現我不但沒精神,而且還反應遲鈍,醫生說,你檢查也做了這麼多了,都沒發生什麼問題,要不,你去精神科看看吧,有可能是抑鬱症方面的問題。
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聽別人說我可能是抑鬱症,以前,在電視上知道張國榮自殺是抑鬱症造成的,但並不知道抑鬱症患者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以為就是想不開而已。心想那就是有錢人閑出來的病,窮人是不可能會得抑鬱症的,所以,媒體報道的信息是多麼容易誤導人們啊,現實中,得抑鬱症的患者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因痛苦輕生的也時有發生,只不過沒明星出名,媒體懶得報道而已。
我聽了醫生建議看了心理科,做了一系列檢查後,醫生告訴我結果是中度抑鬱混合焦慮障礙,得吃藥。我還以為像感冒一樣,找准癥狀吃完葯就好了,心裡挺高興,因為終於找到病根了!
但結果並不如我想像,吃帕羅西汀和另一種葯一個星期,開始出現腹瀉和頭暈等副作用,而且白天時刻都想睡覺。複診時告訴醫生,醫生開始換藥,還是不行。這次是人的動作不聽使喚,就像喝醉酒一樣,再換成百憂解,加上一些助眠的葯。一個月後,身體開始有了好的變化,終於可以正常睡覺了。
尋根溯源
整個確診治療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尋找病因的過程,現在分析我發病的原因,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的關係。第一是自己身心關係;第二是家庭親人關係; 第三是工作中與同事朋友及陌生人的人際關係。
先說自己身體。首先情緒變化是很大的,從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失眠、不願意主動找人說話,到極度自卑和固執的否定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斷的重複想一個問題,甚至想為什麼是我會得這個病?我又沒有做什麼壞事,這是心理活動,軀體癥狀就是文章開頭寫的那些。
但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必須重視,那就是運動與營養。因為抑鬱障礙最直接的判斷標準就是腦內化學物質的不平衡,缺失多巴胺和內啡肽(大麻素)就會直接導致人的情緒低落消極,身體也會容易疲倦和反應遲鈍,而營養的吸收問題也會造成大腦血清素的不穩定,這也就是現在醫院診斷出心理疾病後第一時間叫你吃藥的原因,目的就是先把腦袋裡的化學物質穩定平衡下來,再去做進一步的治療。
所以,也可以看出,堅持運動和調理營養飲食也是可以起到吃藥的效果。但因為是抑鬱成疾在先,要運動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簡單的方法就是,吃藥加上科學的有氧運動,再輔以高蛋白質的食物,如果吸收不好就先解決吸收的問題,具體方法就不再詳敘。如果你也有一些身心方面的問題,一直去醫院檢查不出具體問題,建議可以去看心理科。
抑鬱時多半人冷漠無情,缺乏感知力。
其次是家庭,對於心理類疾病,除了器質性病變和遺傳外,剩下的就是原生家庭影響了,我認為自已是屬於後者。
小時候父母吵架是不會讓我們小孩迴避的,我們像是旁觀者,但又全程參與著,大人哭我們也跟著哭。父親暴躁固執的脾氣讓我從少就缺乏安全感,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因此內向少言變成了我的性格。就連讀書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父母說不讀了,我就不讀。
先不說原生家庭一定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原生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是公認的。就在我抑鬱初期,我的脾氣也很暴躁,但又不敢對外人發泄,家人就成了受害者,當我看著小孩哭鬧時就特別想打,沒有緣由的,就是一種衝動,打完又後悔,心想當初怎麼會想著要生小孩啊?自己自私的一面暴露無遺,但又死不承認。
加上妻子開始的不理解,認為我就是自私無能的發泄,然後裝病,這種絕望和不被理解會更加重自己情緒的低落。直至走向極端。
幸運的是,我在此期間,遇上了一個好表哥,他經常去國外出差,對抑鬱症很熟。我在一次接近死亡邊緣時撥通了他的電話。提前告別也好,想抓住最後的生存機會也罷,我告訴了他我的癥狀,說我很想去出個車禍,然後留下一筆保險賠償給家人,他聽後,陪我聊了一個晚上,後來他與我妻子溝通,讓她轉變了態度,陪我一起去治療,甚至還為我考了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所以我很感恩我表哥,感恩他多次從上海飛到深圳來當面與我聊人生,工作,和家庭。
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包容
如果你確診了抑鬱等心理疾病,在此期間,千萬不要去做重大決定,就是堅持好死不如賴活著,如果家人不理解,就去找像我們鬱金香這樣的公益組織,可以在這裡找到理解和幫助,如你還是想把病症告訴家人,可以選擇一位見過世面能力相對強的親人去訴說,再通過他去影響自己最親的家人。
最後是工作和人際交往關係了,工作,其實是人際交往的一個載體。回首往事,除了身體素質差和原生家庭的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應該是造成我抑鬱障礙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的抑鬱成疾爆發都是在一件工作或生活中長期困擾的事情上發生,這並不是壞事,相反,這是我們身體的一種自動保護機制。抑鬱通過縮小我們的活動範圍,減少人際互動,把自己封閉起來來保護自己,其實也是告訴自己,該休整一下自己的身心了,該反省自己的認知和待人接物了,所以不用自責,好好療傷,也不用刻意迴避抑鬱,就去體驗這個過程,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特殊禮物。有多少所謂的"正常人",因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包容而困惑一生的還少嗎?
認知升級就是心智的進化
"從小到大性格比較內向,所以很少去主動與人交往"。
大家看這句話,表面上看是很有邏輯性的,再細想,內向性格的人就不會去主動交朋友嗎?如果去圖書館看看那些名人傳記,你會發現這個認知是有局限性的。再看看我們在抑鬱期間的觀點吧:
我不配做Ta的朋友。
我肯定與Ta合不來的。
她就是一個垃圾,我不會與她交往的。
我這種狀態,沒人會喜歡的。
領導總是針對我,我怎麼做都是錯。
以上這些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心理疾病患者總是會有很武斷的思維,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認知,不會有改變的意願,所以,心理疾病的更深層次治療就是改變認知,也就是改變我們的信念系統。
我在第一次抑鬱期間,工作是部門管理,開始的時候,我總要下屬必須聽我的,但員工偏偏就是不聽,或是表面上聽但就是不執行。我很苦惱,天天對著他們發火,精疲力盡後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也就有了去醫院檢查的事情。
在服藥好轉的過程中,精力得以穩定,我又開始固執地堅持去控制員工,一年下來,發現所有下屬都疏遠我,不願與我交往,我還天真地認為,他們就是覺悟低,總有一天他們會來找我求我的。我也在那年年底,停了葯,覺得自己的人生就要開掛,工作上少了我不行,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有時精力不足,每天十幾杯咖啡喝下去。認為人最寶貴的是時間,我要牢牢抓住時間,用工作成績來證明自己。
但我發現,身邊真的沒有朋友了,妻子也開始不再勸導我,小孩子也怕與我玩,我表哥也警告我:這樣下去,遲早完蛋。如果不是2015年底的一場工傷事故,我可能現在還不能理解我為什麼要完蛋。
工傷造成了我左臂骨折,住院一個月,出院後休息一個月回到工作崗位,發現沒有我在的日子裡,部門工作照樣正常運轉,而我再上班時竟然沒有什麼事可做,這讓我很恐慌,我開始找人聊天,但沒有人願意真心與我交流,於是,我請了直接下屬和領導吃飯,想知道為什麼或者說想得到他們幫助,我的直接下屬趁著酒意正酣的狀態說,你不覺得我已經把你的事情全部給做完了嗎?我完全可以代替你來管理整個部門,而且可以比你管理得更好。
我開始整天焦慮起來,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每天去面對他們,於是,我以手傷為由,每天打完卡就回宿舍,睡上一整天,或者在B站上看上一整天的電影。當夜幕降臨時,打下班卡回家,然後躲在房間,繼續消沉,直到2016年三月份,抑鬱症複發了,我開始怕見領導,見下屬,整天睡覺不去現場,直到領導找我談話。
我把實情告訴了他,我當時很害怕告訴他後我的工作會沒了、房貸會斷供、小孩會沒錢上學……想到這些,我快崩潰了,經過幾天幾夜的昏睡後,我又想到一了百了。
但我是幸運的,領導很理解我,他強烈建議我去醫院看病吃藥,工作上的事他先幫我帶著,還教我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與人相處,其實以前他也教過,可我聽不進去。
發現了嗎?很多事情我們沒去做之前會給自己想出千萬個不能做的理由,但真正去做了會發現,前面想像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這就是我們焦慮症的典型狀態。邁出第一步很難,所以我們不防先邁出半步,有了自信心,改變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經過這次複發,我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了,對當下的一切都是用感恩的去對待,再大的事情我都會學著微笑著去解決。同事們都說我變了,變得成熟穩重了,變得像個真正的部門老大,我沒有告訴他們我經歷過兩次抑鬱障礙,領導也做到了守口如瓶,但我知道他們都會猜測我究竟得過什麼病,我也不會害怕他們猜到我是得過抑鬱症,但我不會對他們公開去說。
就如領導吩咐我的:現在國內環境對這病的認識還不夠,能不說就不說,順其自然,等哪天大家知道了,你的病也好了,別人也不會對你再深究,要知道,中國人都很務實的。
改變認知是個艱難的過程,不是說看看書信仰一個宗教就可以改變過來的。我第一次抑鬱時也看過改變認知的書籍,當時看完也覺得在理,但就是很難去行動,這就說明還沒有真正理解。第二次抑鬱時,我又重新看一遍那些書,發現理解的不一樣了。
比如,對興趣愛好的培養這一重要課題。以前認為興趣愛好就是自己的事,跟別人無關,但現在發現興趣愛好的培養,根本目標還是在人際交往,通過興趣相投來結交朋友,然後又通過朋友提升和鞏固興趣的專業知識,一個社會功能就建立起來了。人是社會的人,不可能孤立,相反,通過人際互動和興趣愛好的培養,心理疾病將會得到根本性的治癒。
培養愛好是一種積極的對待生活的態度,通過愛好的培養,陶冶了情操,人際互動也有了話題。比如,養寵物花草,比如跑步游泳爬山騎行,你都要去不斷的行動和研究,最終會獲得內心深處的滿足感。養狗,你就會每天去遛狗,就會打破每天躺在床上不想動的消極情緒,而且,狗對你的忠誠會讓你有價值感。
改變信念系統,就是改命
最後,你將會在新的認知平台上,建立新的理想,但是你會知道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這其實已經是成功了一半。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不良經驗之後,明白了問題所在,從而改變自己的信念,那他以後便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如果他堅持沒有效果的信念而只是不斷地埋怨別人、埋怨環境,他便會使自己陷入困擾。所有受害者的問題都是由此而來。細心分析便知,他們所堅持的並不是信念,而只是規條而已。規條是做的方法,是道路,是如何做才能夠實現某個信念,而更好的態度是想想有怎樣不同的做法去實現某些更高的信念。
事實證明, 只要我們有一口氣在,我們就有充分、完全、絕對的能力,在眾多選擇中決定自己可以擁有多少成功快樂,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把這份能力奪去。就算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的神也不能奪去他這份能力!這份能力就是我們的「生命之火」。
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正如抑鬱中最艱難的日子一樣,只要我們堅持住,不放棄希望,就像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西風頌?中寫的一樣: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