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日本戰國時代的父子檔們·織田篇
尾張之虎
織田信長出身的織田家是尾張織田氏彈正忠家,當時尾張國守護斯波氏被守護代架空,尾張國分裂成了兩個織田家,分別是統治上四郡的織田伊勢守家與統治下四郡的織田大和守家,因為這兩個織田氏分別以岩倉城以及清州城為據點,因此也被稱為岩倉織田氏與清州織田氏。織田彈正忠家是清州織田氏的三奉行之一,織田家原本就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彈正忠家還是織田家的庶流,家族的地位自然是不怎麼樣了。
到了織田信秀擔任彈正忠家的家督之時,織田信秀藉助其守護代家臣的身份,名為奉公,實際上勢力則漸漸凌駕於主家,甚至與主家發生多次衝突。在織田信秀的領導下,織田彈正忠家的勢力遍及尾張國西部的中島、海東、海西三郡,並且還準備南下將勢力發展至三河國,彈正忠家通過佔領位於伊勢灣沿岸的貿易重心津島,使得家族的財力也十分雄厚。
在《信長公記》卷首里,織田信秀被稱為是尾張國的一個非常有器量的武士,各家族中的許多武士都自願前來侍奉他。其實除了因為織田信秀本人非常優秀以外,他與主家清州織田氏時戰時和,通過議和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力,最終使得他成為清州織田家內負責軍事的一把手,許多原本是作為清州織田家家臣的武士被作為與力編入到了織田信秀的手下,因為這層關係,這些與力最後與織田信秀都結成了主從。
除了這些,織田信秀還不斷地對國外用兵,在《信長公記》里,有織田信秀統率尾張國內的軍勢出陣美濃國與三河國的記錄,這說明織田信秀在尾張國的地位可能不僅僅局限於統率清州織田家軍隊,很可能在對尾張國以外的分國的戰爭中,岩倉織田家也給了織田信秀一定的軍事動員權力。
然而,織田信秀統率國內軍隊,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其地位高,又可利用職務之便與許多中下級國人領主締結主從關係,擴張自己的勢力。壞處嘛,就是爬的越高摔得越慘,倒不是織田信秀不行,而是尾張國周邊的勢力都不是好惹的。天文十三年(1544年)織田信秀率軍攻打美濃國,遭到齋藤道三的反擊,全軍大敗而歸;天文十八年(1549年),織田信秀原本從西三河的豪族松平家處奪來的安祥城也被今川軍擊破。一系列的敗仗,使得織田信秀在尾張國的權威一落千丈,主家清州織田家有許多人本來就看織田彈正忠家不順眼,此時更是蠢蠢欲動。
信秀留給信長的「遺產」
織田信長繼承家督的時候,是織田信秀非常失落的時候。織田信秀在安祥城落城的那一年便生病卧床,因此織田信秀不得不為了家中的穩定,在最後關頭將家督傳給嫡長子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在天文十五年(1546年)十三歲時元服的,元服之時,織田信秀將自己的名字里的通稱「三郎」賜給了信長,以顯示其繼承人的地位。織田信長的母親是織田信秀的正室夫人土田御前,在信長之上還有個大他四五歲左右的庶兄織田三郎五郎信廣。
不過織田信秀將家督之位傳給織田信長,並不僅僅是因為織田信長是個嫡出的長子,而是經過自己的觀察與考慮之後,深知只有織田信長能夠拯救如今四面楚歌的織田彈正忠家,從而做出的決定。
織田信長出任家督的時間並不能確定,但是肯定不是像影視劇中那樣在織田信秀臨死之前指認的,要知道織田彈正忠家又不是有皇位要繼承,沒必要玩皇上玩的那套,要是臨死前一口氣沒喘上來直接就去了,那織田彈正忠家估計就得陷入繼承人之戰,最終滅亡了,不指定繼承人對戰國時代的這些小家族來說,是一個非常忌諱的事情。
天文十八年(1549年)十一月,就在織田信秀生病的同年,織田信長的第一份文書面世,此時的信長署名乃是「藤原信長」,這封文書是發給位於熱田的八個村的一封公告。熱田位於古渡城附近,這說明此時的織田信秀已經從古渡城遷出,轉移到了末盛城,而將熱田以及周邊的領地轉交給織田信長統治。
天文十九年(1550年),織田信秀改變了自己簽署文書時署名的花押樣式,花押樣式的變更,很可能表示著織田信秀的地位變化,有可能是向世人宣告此時的織田信秀已經隱居。
不過話說來,織田信秀留給織田信長最大的遺產,就是信長的正室夫人濃姬,在《美濃國諸舊記》中,給濃姬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齋藤歸蝶。同樣,在這本書中,天文十八年二月,齋藤歸蝶就從美濃嫁進了織田家,在古渡城與織田信長舉行了婚禮,這大概是因為這一年織田信秀感到自己的身體不適,自覺時日無多,所以才如此匆忙地想讓齋藤歸蝶與織田信長成婚,其理由自然不是抱孫子,而是這兩個人的婚姻,標誌著美濃齋藤氏與織田彈正忠家同盟的成立。
織田信秀長年以來一直與美濃國的齋藤道三敵對,但是此時卻突然與齋藤道三和好,還急急忙忙地讓織田信長迎娶齋藤道三的寡婦女兒,織田信秀與齋藤道三結盟,同樣也是擔心織田信長過於年輕,無法統御家族,因此才通過尋找外援強化信長在家中的地位。
傻帽?不,是天才!
織田信秀選中的繼承人織田信長,是個十分優秀並且傑出的武士,但是卻因為行為不端而在尾張頂了個「うつけ者」的頭銜。早年間,中國人在研究日本史時,將這個詞翻譯成了「傻瓜」,也因此讓織田信長背上了「大傻瓜」的頭銜,國內的網文作者根據「大傻瓜」一詞以及「行為不端」這樣的隻言片語,或參考影視劇,或自行腦補,從而腦補了織田信長身披麻袋腰纏海帶頭頂白菜的傻帽形象(不信自行搜索「織田信長」關鍵詞,出現的介紹幾乎如出一轍)。
實際上,在《信長公記》里,織田信長擅長騎馬,又熟悉水性(《忍者少女千鳥》中的主角就是被織田信長在水中救起的,不得不說日本的編劇即便是在創作改編的藝術作品時也非常注重歷史細節),平時學習兵法、弓術,還經常去鐵炮師橋本一巴那裡接觸鐵炮這個新玩意兒。但是,織田信長卻有一些在當時的人眼裡看來不大正常舉動,比如著裝,織田信長對整齊著裝的要求其實挺高的,甚至連跟隨自己的侍從的佩刀刀鞘都得統一顏色,只是信長喜歡梳茶筅頭,又經常在路上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或者跟侍從勾肩搭背有說有笑,太過親民的打扮反而被人認為是地主老爺中的異類,而「うつけ者」的意思與其翻譯成大傻瓜,其實應該是「非主流」更為合適,或者用當時日本流行的一個詞「傾奇者」來形容更好。
織田信秀在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三月病逝,享年四十二歲,在織田信秀的喪禮上,織田信長並沒有穿正裝,而是照樣梳著茶筅頭,直接走到供桌前一把抓起香灰,撒在了父親的靈位上再頭也不回地離開。而與織田信長對照的,織田信長的弟弟織田信勝則身著正裝,十分守禮,因此家臣們對信長的評價開始降低。
與家臣對信長兄弟評價的變化相比,織田彈正忠家分裂的傾向更是可以直接從事實看出,織田信勝獲得了父親隱居時居住的末盛城,而柴田勝家、佐久間盛重等重臣都表示會追隨織田信勝。在這種情況下,擔心織田信長、同時是織田信長後見人地位相當的一門中年紀較大的伯父織田秀敏與美濃國的齋藤道三聯繫,隨後得到了齋藤道三的回信,齋藤道三在信中表示織田信長年紀尚輕,還需要織田秀敏多多操心。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正月,織田信長的次席家老,同時擔任信長老師的平手政秀以死諫言織田信長要改變之前的作為,振興織田家。其實,織田信長的作為之所以被家中重臣反對,也並不是因為之前的傾奇者行為,而是織田信長在吸取父親失敗的經驗教訓之後,著重培養一批親近自己的勢力「馬廻眾」,因此引起家中家臣的不滿。平手政秀之死,正是希望信長能夠改變這種做法,但是身為織田彈正忠家的家督,要是處處都看著家臣的臉色行事,那才是家族滅亡的前兆呢。
信長的另一個「父親」
對織田信長的人生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的,除了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還有他父親的曾經的敵人,他現在的岳父齋藤道三。在那個封建年代,婚配都是父母操辦,別說新郎新娘不需要見面,就連親家也未必互相見過,派出一兩個使者,即可促成婚事,因此從未見過女婿的齋藤道三提出了想要見一見自己的女婿的要求。
齋藤道三對織田信長也是十分看重的,當家臣在他面前罵信長是個非主流的時候,齋藤道三經常說「這只是玩笑話而已。」這樣的話來包庇織田信長。
在會面之前,齋藤道三特意在路上的農家裡躲著,偷偷看著打扮得像非主流的信長,而當在正德寺面對面見面時,織田信長又穿上了正裝,束起了頭髮,一表人才的樣子讓齋藤道三都稱讚不已。在二人會面結束之後,家臣問齋藤道三「覺得上總介大人怎麼樣?」時,齋藤道三甚至說到:「我的孩子,將來說不定只能在這傢伙的門外給他牽馬了。」
在這次見面之後,齋藤道三對織田信長的支持就不僅僅局限於口頭了,天文二十三年正月,織田信長攻打今川家在尾張國設立的軍事據點村木砦,應信長要求,齋藤道三不顧領內局勢也並不穩定的狀況,仍然派出了一千人的軍隊遠道而來尾張國,幫助織田信長防守他的主城那古野城。
齋藤軍前來防守的對象並不是今川家,而是織田信長的主家清州織田家,此時的織田彈正忠家雖然名義上還是清州織田家的家臣,但是通過與齋藤道三締結了盟約,織田信長在家中以及一門之中,確立了自己的絕對優勢的地位。
在這之後,織田信長陸續平定了尾張國、美濃國、伊勢國,又擁戴足利義昭上洛。織田信長在永祿年間曾自稱「織田尾張守」,此時上洛進京,織田信長將自己的官位又改成了「織田彈正忠」,這是織田信秀在天文十二年(1543年)向朝廷進貢四千貫錢維修皇宮時自稱的官途,織田信長將自己的官途改成父親用過的「彈正忠」,其目的就是利用織田信秀在朝廷里的良好口碑來拉攏人心,向大家宣告著,我織田信長,是織田信秀的兒子,是織田彈正忠信秀的繼承人。
在織田父子兩代的努力之下,織田信長逐漸從一介鄉下小領主,開始成為以統一日本為目標前進的「天下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