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原則》

最近有一本很熱門的書,名字叫《原則》,作者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的創始人。書中前半部分是寫作者的人生經歷,後面是寫生活和工作的原則。

在1979到1982年之間,作者因為自視過高,決策不夠嚴謹,最後導致公司破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書中他提到《千面英雄》的成長之路,也一再強調痛苦加思考等於進步,可見這段經歷對他的影響之深。

一、過上有高度自主意識的生活

其實這本書,就是作者對人生全面的反思,包括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性格、思維方式,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等。這是一個雄大的工程。

作者提到人主要受兩個方面支配,一個是有高度自主意識的我,另外一個是潛意識的我。如果一個人自我認識能力太低,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為什麼這麼做,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對自己來說有什麼意義,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什麼,在支配自己的行為的觀念是什麼。

所以,倒不如把背後這些東西找出來,然後檢驗它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能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正如蘇格拉底說的,「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在這方面作者已經做到。

人生那麼短暫,如果糊裡糊塗地活著,好像真的沒什麼意思。

所以需要去了解自己,去分析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持什麼樣的價值觀,最看重什麼東西,人生追求什麼樣的目標,存在什麼樣的行為模式和習慣,弄清楚這些問題,然後用投入和產出、流程化、精細化和回報後置四個維度去優化自己的人生:

3年之後我們想達成什麼目標,有哪些關鍵的節點,怎麼實現每個節點。

今年我們需要達成什麼目標,有哪些關鍵的指標,怎麼實現這些關鍵的指標。

現在我們每周都在幹什麼,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

幾點起床,怎麼刷牙的,一天能聊幾個項目,這些項目的質量怎麼樣等等,當審視這背後的一切,我們就知道需要改進哪些地方。

很多人為什麼沒辦法做到自律,總是在強迫自己養成一個好習慣。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當我們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生活,問自己想要什麼,這是我們自主的選擇。在這裡沒有受害者,沒有別人強迫自己,也沒有自己強迫自己。它而是發自內心的行為——因為愛自己,這樣做能讓自己的感覺更好。

這種情況下,自己的內心是和諧的——不需要去圖書館、咖啡廳,藉助環境的氛圍,找到貌似有人在監督自己的感覺,也能心平氣和地看完一本書。我們不僅僅是人生的執行者,還是人生的設計者和體驗者。

找到這種感覺的人生很美妙。

二、抱著開放的心態

通常人生經歷過重大打擊的人,比那些從小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天之驕子,心態會更開放,更懂得聽取別人的意見,勇於否定自己。所以,作者反覆強調怎麼證明自己是對的,在決策當中要做到創意擇優。

從自身做投資經歷來說,作者給我很多啟發。

在開例會時,當自己在介紹這個項目時,合伙人就在不斷地思考,像老中醫一樣診斷這個項目有什麼毛病,不斷地挑戰自己。所以,能快速得到反饋,是不是自己有些地方沒有考慮到,思想存在盲區,或者沒有抓住這個項目的重點。

對一般人來說被別人挑戰,內心是很難接受的。但是投資是一種商業行為,就是為了得到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所以這時候個人的感受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事實是什麼,這個項目有沒有投資價值。

自己看項目時也一樣,如果自己比較熟悉對方講的內容,可以適當引導下對方講重點、節約時間,但是非常有必要聽對方講完。

當一個投資人對某個事物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又不是非常了解的時候非常容易錯過項目。因為這個時候他沒有好奇心,沒動力去了解更多信息,以為自己懂了,把自己封閉起來。而不是秉持以下的理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和性格特點,有必要聽聽他是怎麼解讀這件事情的,看看他是怎麼形成這種認識的,有什麼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

當理解了人和人大不相同,就比較容易做到讓對方把話說完,善於傾聽,再去分析對方說話的邏輯。


推薦閱讀:

TAG:讀書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