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不讀書,多說無益
這本書算是名作,只因中譯出了名的爛,可讀性不太好。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能隨時發現譯者用錯的字詞與概念。一部分是因為譯者來自台灣,許多文字上的用法,與大陸有不一致的地方,當然,也有一些確屬錯誤,或者沒有使用符合中文習慣的句式,導致許多本來清楚的事,也變得曲折複雜。
作者的基本立論,是閱讀有三種目的:獲得娛樂、獲得資訊、獲得理解力的提升;涉及四個層次:
- 基礎閱讀:掌握基本字詞與文法;
- 檢視閱讀:能在較短時間內了解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關鍵信息;
- 分析閱讀:全盤地、仔細地讀,掌握書本的結構框架與邏輯細節;
- 主題閱讀:圍繞一個主題,系統性地閱讀各類相關資料,得出關於這個主題的綜述與比較分析;
一般的學校教育,只教授閱讀的前兩個層次,在第三第四個層次,給學生的指導很少。而正是後兩個層次的閱讀,才是幫助我們獲得理解力提升,而不只是獲得娛樂或資訊的關鍵。
分析閱讀的基礎,是做一個主動型的讀者,提出自己的問題,主動地與作者對話,求得他的回答。閱讀一本書有四個基本問題:
-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 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也就是了解框架,掌握邏輯,比對評判,價值梳理。要做好其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基本的規則,作者也在書中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當然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深入的閱讀,事實上許多書都不值得浪費時間,絕大多數書只需要粗略閱讀(檢視閱讀),只有極少數真正的好書,能幫助我們心智成長的書,值得我們的反覆閱讀,深入體會。我們也需要這些好書,因為:
「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地好書之後,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長期來說這一點更重要——一本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像只提供訊息的書所形成的那樣。你會成為一個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畢竟,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一些人與人之間,或人與非人世界之間的關係,誰也不能下定論。這不光在科學與哲學的領域中是如此,因為關於自然與其定律,存在與演變,誰都還沒有,也永遠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們熟悉的日常事物,諸如男人與女人,父母與孩子,或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都如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跟被放逐到荒島上的人沒什麼兩樣。我們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挑戰——如何找出內在的資源,過更美好的人類生活的挑戰。」
關於這本書,許多人都說,遲看不如早看,似乎大家都認同作者所說的,學校在閱讀方面沒有給我們提供足夠的指導。我倒覺得不一定,許多事情,本來是隨著我們自身的成長而發展的,不到那個時候,許多話說了也沒有意義,我們也不一定能理解,可能只是在一些人生的關鍵時刻,沒有人告訴我們在閱讀理解方面還需要提高,於是浪費了不少時間,走了一些彎路。
正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少有邏輯取勝的時候,如果說話的人還沒有做出足以讓你信服的成就,如果你對世界與人生的體認還不到相應的階段,則多說無益。只有在一個合適的情境中,各種緣分都到了,一語點出,如醍醐灌頂。
作者所提閱讀的方法,當然都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有些地方,於我來說,不免覺得太過奢侈。就主題閱讀來說,絕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必要的條件、方法、心力與知識,去找出所有相關的書目,至於深入研讀、分析比較,一般也僅限於一兩本、三五本書之內。更多的時候,還是以問題為導向,以某本書為基礎,藤引而出,不斷拓展其邊界。
閱讀是極為個人化的事情,得失都在存心之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正如作者所說,這是一本實用性的書籍,最終的體會,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不讀書,多說無益。
推薦閱讀:
※如何用2小時讀懂一本書?
※讀書的捷徑
※美國孩子一年讀100萬字!看看他們的英文閱讀力是怎麼提高的
※如何培養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