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解讀-心念改變,命運就會改變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心經的一切的義理和乃至整個佛法的義理都包含在這四句當中了。觀自在菩薩五個字連起來,就是說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法門,返聞自性證到了自己不生不滅的聞性,了知一切法皆不出本心,而證得了涅槃妙境。菩薩要了知的就是一切作用的萬能體,也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也叫它自性。一切的相都是我們的佛性的顯現,我們要透過這些相、透過這些作用,看到我們自己佛性、性之體,這就是明心見性。

所以,有一個禪宗的大德有一首詩說的很好,他說:「心隨萬物轉,轉處實能幽,隨緣習得性,無喜亦無憂」。心隨萬物轉,就是說我們的心隨著萬物生起了種種的妙用,這裡說是因緣接物,事情來了怎麼解決?工作來了怎麼完成?實際上我們心裡都很明白,心裡都不糊塗,所以叫心隨萬物轉。當然這裡不是說心有所住,而是指我們心都了了分明。

金剛經裡頭也有一句話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其實心不是說不生,念不是說不起,要有妙用怎麼可能不生心呢?關鍵是要生無所住之心,而這個所生的心不能夠停留到什麼事物上。起念的時候,不見有念可起,起念之後又猶如叫作「雁過長空,了無痕迹」。如果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儘管做事,儘管的接緣待物,但內心卻一無所住,毫無患得患失之心,比如說我們事情做成了,也不會沾沾自喜,因為本來就是我們盡職盡責做的,也沒有什麼驕傲誇耀的;如果說失敗了也不會憂惱,因為自己並沒有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竭盡了自己的力量去做,所以我們覺得失敗了也沒關係,改正了錯誤就可以。這就叫做「轉處實能幽」, 你心裡頭總能夠坦坦蕩蕩,清凈無染。

「隨緣識得性,這句話非常的重要,我們做的一切的事情,都要隨緣。隨緣則起妙用,反之就會升起種種的煩惱,因為一切的事物實際上都是假象,只有自性、佛性才是真實不虛的,我們做事情他只是隨緣起用,無所執著,那麼這樣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當我們一旦認識到了我們自己的本性,我們自己的佛信就不再著相了,做起事情來就可以隨緣起用,我們叫遊刃有餘,這就叫做隨緣識得性

「無喜亦無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說因緣很順,我們做的事情很圓滿,那麼我們也沒有什麼要沾沾自喜的。反過來如果因緣不合,事情沒有做好,我們也不必憂慮,因為一切事物,它本來就是一種假象,本來就沒有得失,所以所做的事情都是叫做隨緣起用、恆順眾生,利益群倫,並非為了自己的私利。如果是這樣想的話,那我們就得到大受用大自在了。如果說我們真正能夠像觀世音菩薩這樣明自心,那麼就可以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得到十種自在,願大家都能夠得到自在!

佛是從哪裡產生的?佛是由我們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地獄、餓鬼、畜生是哪裡產生的?也沒有離開當下的這一念心。因此,一念覺悟的心,可以讓我們成佛;一念迷的心、愚痴的心、嗔恨的心,也可以讓我們墮落。當我們明白了是心可以作佛,就要善用這顆心。


推薦閱讀:

弘新開示:悟道本來佛心通
末法時期給佛教修行者的一些話
弘新開示:佛心道妙傳古今
什麼是出離心?
什麼是清凈見?

TAG: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佛法實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