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個好萊塢

大家知道,印度有個開了掛的好萊塢叫做寶萊塢。它早就蹭蹭蹭地超過了好萊塢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也許你並不知道,排名第二的,卻不是美國好萊塢,而是非洲好萊塢——奈及利亞的「諾萊塢」(Nollywood,又譯尼萊塢、瑙萊塢)。

其實諾萊塢在好幾年前就已經超過了前面兩個塢。中國2014年的電影產量是600多部,而諾萊塢光是2013年就拍攝了1844部電影。也就是說,假設一個生活在廣州的奈及利亞人,他可以分別在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夜宵時間各看一部電影來下飯,一年365天也不愁沒有「國產片」看……

不過,就算是廣聞博見、吃慣各種生冷肉食的中國影迷們,恐怕也沒怎麼聽說過,更沒看過諾萊塢電影,雖然它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


1992年,那是一個春天……一個叫肯尼斯·納布的奈及利亞人從台灣倒了一批空白錄像帶回國。但是光賣空白帶賺得不多,他想,不如拍點東西放進去,這樣應該更好賣。於是他就跟人合寫了一個劇本,花了12000美元和一個月時間,拍了一部名為《奴役下的生活》(Living in Bondage)的電影。

《奴役下的生活》錄像帶封面

片子的劇情其實就是奈及利亞版的故事會,講的是一個男人沉迷巫術,犧牲老婆來換取財富的故事。沒想到這部極業餘、連五毛特效也沒有的電影,它的錄像帶賣瘋了,竟然狂賣了差不多一百萬盒!這一年被史家稱為諾萊塢元年。

這生意實在太賺錢了,於是奈及利亞人群起效仿。管它有沒有經驗,拿起攝像機就拍,反正拍一部電影的平均成本只要1.5萬美元,時間最短只要5到7天,收益至少10倍以上,大家走過路過都不想錯過。題材則一律故事會風格,各種窮人暴富、巫師施毒、家庭爭鬥等等狗血故事,但結局幾乎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時候未到是因為還有續集……

諾萊塢的商業模式卻只有一種,都是製成錄像帶,本土自產自銷。奈及利亞不是沒有電影院,但寥寥無幾的電影院里播的都是好萊塢大片,而且票價不是普通民眾能負擔得起。由於內戰和治安問題,廉價的露天放映也幾乎絕跡。因此,在日平均收入少於1美元,預期壽命只有50歲左右的奈及利亞,在家裡看錄像帶是最安全的選擇。


諾萊塢就這樣完全不靠外國投資或政府援助,在內戰和經濟困難的環境中靜靜地野蠻生長了十幾年。錄像帶也漸漸被VCD所取代。到了十年前,2005年,諾萊塢電影已經年產2000部左右,產值達到2.5億美元。非洲電影工業已自成體系,並且有了自己的「奧斯卡」——非洲電影學院獎。

非洲電影學院獎,自2005年開始頒發

這時候,一個生活在美國波士頓的義大利製片人佛朗哥·薩奇,聽說了神奇的諾萊塢,馬上帶著兩個小夥伴,來到了諾萊塢大本營——奈及利亞最大的城市拉各斯,訪問了許多諾萊塢的電影製作人和演員。雖然相比於好萊塢的大製作,這裡只能算是手工小作坊,但是大家都是笑呵呵,就像非洲的陽光,對前景非常樂觀。

譬如這位神預言老導演:我們小時候都是看美國西部片、印度歌舞片和中國功夫片長大的,現在我們有了諾萊塢,我感到很自豪!再過個十年,我們就要超越好萊塢了,哈哈哈哈!

又如這位傲嬌的女導演:我們拍的電影是給大眾看的,不是為精英一族和那些住在玻璃屋裡的人而拍。他們愛看《機器戰警》或者別的就由他們去吧。

佛朗哥還跟拍了一個劇組。他們正在拍攝一部名為《檢查站》的「動作片」,題材是揭露警察的腐敗。整個劇組共有50人,預計拍攝時間是9天,可算是「大製作」。他們沒有攝影棚,室內場景用的都是民房或旅館。

出外景的時候,劇組加器材,基本上一檯面包車就能塞得下。如果下雨,他們就得等天晴再拍。遇到鄉村教堂或清真寺用高音喇叭做禮拜廣播的時候,沒法收音,也得停下來。拍攝最終用了11天,破了他們的最長拍攝時間紀錄。

這位長得像黑社會老大的是導演,對於諾萊塢電影,他有自己的看法:

在這裡你拍一部電影,如果賣得好,就立刻開拍下一部新戲,因為如果你不拍就會沒飯吃。我們要寓教於樂(edutainment),我相信影音的力量, 一部電影不管內容是什麼,都要包含一個發人深省的道理。目前的問題不是質量好壞,質量會逐漸提高。但是首先別忘了非洲這個社會,很多人的生活標準是一天只有一美元,而這些人才是這些電影的真正觀眾。

佛朗哥把他的諾萊塢奇遇剪成一部紀錄片《This is Nollywood》,於2007年發行。通過這部片,許多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諾萊塢世相。2008年,佛朗哥獲邀在TED大會發表演講,還特意為聽眾剪了一個《This is Nollywood》精華版。

Franco Sacchi在TED講諾萊塢?

v.qq.com圖標

佛朗哥演講里有一句話,非常能概括諾萊塢乃至電影藝術的本質:

在拉各斯遇上堵車的時候,你也許會買部電影,或者香蕉、水什麼的。是的,我必須說,這真的證明了,講故事是一種商品、一種必需品,沒有故事就沒有生活。


時隔幾年,VCD又被DVD所取代。諾萊塢電影製作越來越專業,題材越來越廣泛,其影響也越來越廣。

一向崇尚專業主義的日本人,也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奈及利亞。日本WOWOW電視台便在2013年跟拍了奈及利亞年輕導演Charles Uwagbai新作《黑色剪影》的拍攝過程。

雖然出外景同樣也是一輛破麵包車塞滿人和設備,但無論從題材、設備和製作流程上,都已經是專業級的水準。

這部電影涉及童年性侵、妓女等社會問題,這在諾萊塢電影里是前所未有的。有專業編劇撰寫劇本,製片人不滿意還可以另找編劇來潤色。

年輕導演僅有的預算都用在了支付專業演員和租賃旅館作為片場上。但他用極有社會意義的破冰性質題材,說服了一些有理想的電影人來免費參與拍攝。導演還試圖在工作餐上縮減費用,用麵包來代替米飯。不過在吃飯問題上,攝影師們毫不妥協。

工作人員們對把米飯換成麵包表示不滿

為了省錢,導演讓自己的未婚妻做好米飯,帶來慰勞劇組

導演教第一次上陣的副導演如何打板

其實先進的設備基本都是免費借來的

祈禱完,剛開機就風雨大作……

雖然有種種困難,但拍攝還是按照預計的10天時間完成。整個過程雖然緊巴巴,但也充滿了歡樂。尤其在紀錄片里,神木隆之介(!!)娓娓道來的動情旁白,更令人對這群諾萊塢年輕電影人心生敬佩:

城市、社會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巨變,觀眾殷切期盼的電影也不能放慢腳步。貼近人們的不安和孤獨,賦予其以夢想,這就是諾萊塢電影。

瑙萊塢電影的誕生:奈及利亞「世界最大電影城市」的夢想與激情?

v.youku.com圖標


目前最嚴重阻礙諾萊塢發展的問題是盜版。雖然產值高達33億,其實只有不到1%來自正規票房收入和版稅,其餘來自非法發行的盜版碟(每張大約2美元)。因此,在打擊盜版的同時,諾萊塢電影也在通過視頻點播等模式,試圖控制流失,並積極進軍非洲大陸以外的市場。

《10月1日》拍攝現場

從2015年起,一些諾萊塢新作開始登陸美國市場,譬如昆勒?阿弗雷安的驚悚片《10月1日》,由Netflix獨家全球發行。在此之前,Netflix已經發行了10部諾萊塢電影。此外,Netflix以1200萬美元購得奈及利亞同名小說電影改編權而拍攝的《無境之獸》,2016年在威尼斯影展首映並廣獲好評。甚至已經有中國電影人去到諾萊塢,參與制片和拍攝運作。想必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的視頻網站上也能看到諾萊塢電影。

最後,文末送上大鴨蛋,考驗各位英語聽力的時刻到了:

This is Nollywood,英音(奈及利亞口音)無字幕?

v.qq.com圖標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奇遇電影(ID:cinematik)


推薦閱讀:

鄧超除了《惡棍天使》還演過哪些戲?
洪金寶:希望兒子接班是真的嗎?
《猩球崛起》大概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如何看待《二龍湖浩哥之風雲再起》這部作品?
《黑客帝國》簡介?

TAG:電影 | 非洲 | 好萊塢Hollyw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