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的薪水是如何定價的 - 獎金篇(下)

2017-12-25 老馬識途

易大宗,這個名字對於有些朋友來說可能還有點陌生,但提起永暉對商品圈特別是焦煤圈的朋友來說就如雷貫耳了。作為中國最大的焦煤進口貿易商之一永暉於2016年9月將中文名改為「易大宗控股」,除了14年底以1美元出售12年和丸紅共同斥資約10億美元買下的加拿大GCC焦煤礦登上頭條外,其高管於2016年獲得的巨額分紅也讓人感嘆周期的輪迴和交易創造高收益的力量。

根據易大宗的財報顯示,高管朱紅嬋2016年的總薪酬為1.42億港元,分別是35倍和24倍於其15年和14年的薪酬收入-404萬港元和583萬港元。朱還於14年和15年分兩年套現其總計2,334萬股股票。如果按照其14年和15年股票均價1.2港元算的話總計套現約2,800萬港元。

來源: 易大宗財報

當然永暉的業績在2016年的確是有目共睹,在經歷連續三年大幅虧損後終於借著供給側改革的春風於17年扭虧為盈,創造了近29億港元的利潤。當然很難界定這29億的利潤有多少是朱直接或間接貢獻的,但就按照其總分紅除以公司總利潤的提成比例也達到了驚人的5%,況且是在以億計的基礎上。

來源: 易大宗財報

來源: 易大宗財報

言歸正傳,上篇聊了交易員的薪水是如何定價的 - 基本工資篇(上),該篇來聊聊交易員的獎金提成是如何設計的。按照簡單的遊戲規則,交易員的獎金應該是交易員的盈利乘以一個比例。但現實可能會比這個簡單的公式稍微複雜那麼一點點。


初級交易員

首先,並不是所有交易員都有提成。初級交易員往往沒有跟公司談判的bargain power, 獎金還是按照N乘以月工資計算的。好的年份比如能拿12個月甚至更多,差一點的也有1-3個月。這樣的壞處顯而易見沒有upside, 但好處是不管盈虧或多或少有點獎金可分。就算碰到不好的年份如果公司整體盈利不錯,說不定也能拿個3-6個月。對於一個剛開始交易生涯且交易許可權不大的交易員來說這也是一筆不錯的買賣,畢竟拿著公司的錢來給自己增加經驗值,即使能爭取到按比例提成,但因為交易許可權限制扣掉成本後提成還不一定有按月份來拿划算。


高級交易員

經過幾年的磨礪後,恭喜你!公司終於把你放到提成獎金池裡了。一般外資貿易商的提成比例是10-15%,高值和低值就要看公司的整體盈利而定了。國內的基金高的有聽說20%+的,也有7%-8%的,主要取決於管理資金的規模大小,一般而言管理規模越大提成比例越小。管理上億元的8%當然比管理2000萬的15%更有吸引力。在提成比例固定的情況下,交易員當然會儘力爭取更大的管理資金規模,這相當於做大基數,畢竟在資金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後成本相對於獎金來說作為一個較小固定值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獎金如何清零

獎金的截止計算點一般是自然年最後一天12月31日,也有少部分公司財年是3月或6月最後一天結算的。但都不影響新一周期清零重新計算。但微妙的地方在於對於國際貿易商來說,清零是真正意義上的清零,去年的虧損不會影響今年的盈利提成。舉個例子,去年虧了1,000萬,今年賺了1,000萬,今年依然按照1,000萬的盈利提成,是不是對交易員是個天大的利好? 沒錯。但往往這類公司流動率高壓力大,不會給你太多清零重來的機會。連續兩年虧損有時候甚至一年大虧就直接可以讓交易員掃地出門了。所以任何規則都是一個權衡取捨的結果。在這類公司交易往往開局一定要好,一上來立馬掙錢,不然就會面臨老闆風控無盡的壓力和可能的惡性循環。

對於基金來說演算法相對更加合理一些,即基金經理或交易員只有在達到任何一年裡最高的凈資產價值後才能獲得分紅。簡單說就是盈利必須彌補之前的虧損後才能分紅,這主要是為了避免重複分紅的情況,在國外叫做high water level market機制。比如某交易員第一年從1,000萬虧到8,00萬,然後在第二年從800萬賺回到1,200萬,雖然該交易員在第二年賺了400萬但只能按照200萬的盈利來提成,而不是按400萬來提成。當然對於這類公司,如果一個交易員連續兩年都虧錢,第三年一盤算還要彌補前兩年的坑之後才有獎金拿,估計自己都會主動考慮下家了來個職場的重新清零。

除了以上的簡單規則,也有相對複雜的盈利分級提成,最低盈利門檻提成等機制,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主要取決於交易員和公司的談判咯。

當然對於資金管理規模很大的基金,管理費也是一筆相當不菲的收入。對於這類基金來說沒有必要追求翻幾倍的alpha, 只要保證每年給投資者創造一個20-30%的年化回報從中提成一部分外,再收取每年2%的管理費已經可以讓整個團隊過的比較滋潤咯。


公司的反制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咋一看交易員的職業感覺像給自己買了一個不用權利金(甚至是負權利金,還拿工資)的看漲期權。然後用一年的時間去博取一個沒有收入downside但有職業生涯downside的盈利機會,看上去像個不錯的買賣。但公司也學聰明了,不少國外大的對沖基金在快速成長後慢慢的也在控制甚至降低交易員的許可權,不鼓勵交易員冒太大的風險,但鼓勵你把好的交易機會和研究跟管理層分享。如果管理層覺得是個好機會就在自己的賬本上加槓桿,虧錢了,認了,賺錢了也跟交易員沒啥關係了。傳說中的研究交易外包就是這樣吧。還有歐洲的投行在經歷嚴厲的監管後也是不鼓勵交易員做大量投機交易,盡量專註於面向客戶的低風險生意,並且規定交易員一年的獎金不能超過基本工資的兩倍(當然基本工資會適當增加保證總共的收入不會下滑),這就從機制上杜絕了交易員冒風險博獎金的動機,畢竟投機交易掙再多也被封頂了,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做點低風險的收益。


推薦閱讀:

差異化定價|給商品分成三六九等
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定價=價格敏感度+購買理由
你所錯過的定價方法論

TAG:交易員 | 獎金 | 定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