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書單推薦
1、《精神分析導論》(Jand Milton等)這本書清晰介紹了精神分析學派的發展歷程,詳細介紹了對精神分析的批判、研究、擴展以及跨文化精神分析,語言流暢,對重要概念的闡釋清晰,看完會對精神分析形成輪廓。
2、《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現代精神分析思想史》(斯蒂芬.米切爾/瑪格麗特.布萊克)精神分析流派內部百家爭鳴,在學精分過程中很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本書梳理了精神分析流派重要時期、代表人物和主要爭議,作者對精神分析整個流派的發展有著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洞見,是系統學習精神分析不可缺少的一本書。
3、《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歐文.亞隆)孤獨、自由、無意義和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存在的終極議題。靜下來反思這四個問題,會讓你對自己和人生有深刻的體悟。歐文.亞隆寫的的專業書籍和他的小說一樣,流暢優美,是一本可以推薦給所有人閱讀的心理書。
4、《存在心理學》(羅洛.梅)羅洛.梅是歐文.亞隆的老師,是「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也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傑出代表。20世紀中葉,他把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思想介紹到美國,開創了美國的存在分析學和存在心理治療。 所以想要深入了解存在主義心理學,追根溯源,還是要讀羅洛.梅。
5、《焦慮的意義》(羅洛.梅)二刷,本書是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代表作,對個體焦慮和社會焦慮問題有深刻的洞見。我們生在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正如帕斯卡所說,人們最需要的是想方設法不去「想到自己」,因為一旦他們停下腳步自我沉思的話,他們就會感到悲憐和焦急。而人們為了逃避焦慮而採用的各種心理防禦機制(物質濫用、虛無主義、濫交.....)會帶來更大的空虛。羅洛.梅對上世紀50-70年代美國社會的預言正在當代中國上演。
6、《我們內心的衝突》(卡倫.霍妮著)《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與《我們內心的衝突》,這兩本書是我反覆讀過多遍的心理學著作,非常建議讀英文版,中文版翻譯得比較晦澀,但依然不失為一本極好的書。在臨床諮詢中,霍妮的理論幫助我從文化、關係和情境的角度理解來訪者;在生活中,霍妮的思想也幫助我去理解自我和我們所處的時代。霍妮拋出一個問題:我們該怎樣面對自己內心的衝突?也許,我們屈迎別人,暴虐無度,恐懼迴避…..不過是為了逃離自己。不過是以「假我」壓迫「真我」,讓真我無法自由。讀罷你會在內心更加呼喚「真」,更有勇氣投入真實的生命。
7、《自卑與超越》(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至少讀了5遍的一本書,阿德勒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卑是本能」,「自卑具有普遍性,自卑是推動我們的人格動力,越自卑,越超越」,讀過這本書的任何人都知道,他不是在講雞湯。阿德勒的書是寫給所有人的,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摘幾句,送你們:「孩子喜歡用喜怒哀樂支配大人,這是他們慣用且奏效的把戲,長大以後,如果還想用這種情緒支配別人,那就幼稚了;過去和心理創傷都不能支配你,無論經歷過什麼,現在的你都能選擇未來;人生沒有那麼多苦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單純得難以置信; 自己想要迎合的標準越多,自己真正熱愛的反而越容易被擱置。」
8、《媽媽及生命的意義》(歐文.亞隆)媽媽對我們的一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本書試著用文學加心理學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歐文.亞隆是心理圈最會寫小說的人。在這本書中,亞隆回顧了他和自己母親的關係,很真實,也很犀利。書中講述的諮詢故事也很啟發人。作為諮詢師,越來越能從治療層面理解亞隆。比起剛開始做心理諮詢,現在自己更加溫和,比如,不會再輕易剝奪來訪者的自我防衛,除非有更好的可以取代;比如花更長時間去建立關係,不再那麼框架化地看待來訪者,更尊重來訪者。
9、《探索夢的原野》(羅伯特·伯尼克)作者是一個很有智慧的荷蘭心理學家,他在書中說「我們醒來,嘗試控制我們的夢,用解釋馴服它,然而,夢卻是天才之舉,從夢裡的角度,我們可以知道,誰都不是造夢者。」我們的夢太豐富,之前看《盜夢空間》這部影片,覺得每一幀都想暫停,有太多可講解的地方了。關於諮詢師如何進行夢的工作,伯尼克有個很有趣的比喻:「有時候,夢的工作就像是釣大魚:對於基本的情感,我們要時而拉緊,時而放鬆,而釣魚者要時刻小心連著魚的線一定不能斷。」這根線就是問話。夢的工作過程就是不斷地進行問話的過程。夢的工作者會對夢者不斷地問話,帶著夢者去發現躲在夢中陰暗角落的自我。當夢者看到結果的時候,夢者就不會對原有的負面的東西對抗,而是去面對,去接納,因此就產生了治療效果。問話是重點,而詮釋是關鍵。伯尼克認為,時機對詮釋很重要,「詮釋把我們從做夢的過程引向意義的理解,所以詮釋會使我們喪失對做夢本身的探索。」總之,我們都要學會尊重夢,感受夢,探索這片神秘原野。
10、《拖延心理學》(簡·博克/萊諾拉·袁)各位深度拖延症患者,堅持看完這一本,等於深度治療一療程。本書的兩位作者是實戰派,他們的拖延工作坊和心理諮詢功力都讓這本書變得更實用,不是紙上談兵。作者戳穿了我們掩藏在「拖延」面具背後的真相,「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比如我們是用拖延安慰我們的自卑心:「就是我拖著沒做,如果我去做,我就能做的很好」;用拖延替我們做出了被動選擇:「好吧,我原來做不來這件事」;用拖延來逃避對成功的恐懼「我不能過的太好,一旦成功,必然會帶來其他方面的喪失」,你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原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治本。
推薦閱讀:
※2018春節旅途微書單
※2018年書單推薦 | 我去年看的好書(基本)都在這裡
※女神節丨讀最好的書,做最好的自己
※書單來了 | 毛骨悚然!5部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懸疑推理小說
※尋找寧靜:40本創投閱讀達人推薦的年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