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俄羅斯江河日下的今天,哈薩克依然對它忠心耿耿?

俗話說得好,樹倒猢猻散,蘇聯一解體,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這中亞五國便脫離了俄羅斯,成為了獨立的主權國家。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雖解體,但作為承接其衣缽的俄羅斯而言,早已在中亞經營了數百年,中亞五國要想真正逃出俄羅斯的手掌心,又談何容易。雖然,俄羅斯已經沒有十足的能力將這些國家維持在自己的版圖之內,但將他們控制在自身的勢力範圍內,還是有那個能耐的。

而作為主權國家的中亞五國卻對俄羅斯的認同根深蒂固,心甘情願成為其附庸。

21世紀初,美國曾想藉機阿富汗戰爭,將影響力打入到中亞,進而通過顏色革命,一度影響了最南邊的烏茲別克、土庫曼兩國的政治傾向。不過,這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熱情」,終究擋不住俄羅斯這箇舊人的深情呼喚。而再看看前蘇聯東歐加盟共和國的離去是如此的決絕,哪有烏、土這麼戀「舊情」。

當然,這不僅僅是烏、土戀舊情的緣故,還有俄羅斯的殷勤召喚。但是,美國如若強勢進逼,國力大不如前的俄羅斯又豈有招架還手之力?東歐和喬治亞的背叛,便是最好的證明。

如此一來,就可以斷定:烏、土兩國,乃至整個中亞板塊都是處於自願的而選擇了親俄。

既然中亞五國政治上已獨立,那又是出於什麼原因甘願受俄羅斯的控制?雲石君將做具體分析。

從地緣結構的角度看,在前蘇聯的版圖中,中亞板塊顯得比較突兀。蘇聯——俄羅斯橫貫歐亞大陸北部,整個國土呈東西向的類長方形較完整的地緣格局。

不過,中亞是個例外,以及與其隔裏海相望的高加索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南,凸出於這個長方形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半島格局。

這裡就談談中亞的半島格局,俄羅斯文明要對其施加影響,只能從北面這一方進入,這自然會影響到俄羅斯文明吸納中亞。

再看看俄羅斯內部的地緣結構,作為一個橫貫亞歐的大國,其本部核心區卻位於領土最西端的東歐,而占國土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亞洲地區處於邊緣地帶的尷尬位置,這也影響到俄羅斯對中亞的掌控。

這樣的內部地緣格局,俄羅斯本部要釋放自身地緣影響力便是:東歐核心區以西伯利亞鐵路這個歐亞第一大陸橋為主軸,由西向東投射地緣影響力的路徑。

這是從俄羅斯國情出發的最佳選擇。不過如此一來,遊離於長方形之外的亞洲其他部分,則就大大偏離了俄羅斯地緣影響的主軸線,進而在經濟和文化上顯示出極強的獨立性。

蒙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使得俄羅斯並沒有吞併它,而是以附庸國的方式控制。

好在中亞不像蒙古,凸出程度相對較小,加上離東歐核心區相對較近,而且在北方有烏拉爾工業區,這是俄羅斯在亞洲部分的最大本部核心板塊,西北部又與以斯大林格勒為中心的南俄工業區為鄰。這種種因素,決定了中亞受到俄羅斯輻射力更強,這也使得俄羅斯強盛時能將其納入版圖。

但這也只是相對較強的影響力。從地緣結構上,中亞遊離於俄羅斯之外的獨立屬性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因此,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力並不是非常穩固。於是,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也很難控制維持這個凸出板塊,中亞五國獲得了獨立。

不過與東歐板塊鐵了心與俄羅斯各奔東西不一樣,在蘇聯解體時,中亞板塊並未表現出強烈的分裂傾向,反倒是俄羅斯主動要劃清界限,一定程度上,中亞五國是被逼的獨立。

很多人會納了悶,俄羅斯這樣一貫以擴張領土為榮的國家,就這麼主動放棄中亞五國?

不過,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這是俄羅斯最明智之舉。

從地緣結構上看,中亞遊離於俄羅斯整體格局之外,又不屬於東歐核心區,這使得該地區的文明特質與俄羅斯有極大不同;從人種上看,該地區土著多為泛突厥系民族,文化上信奉伊斯蘭教;從經濟上看,由於偏離俄羅斯地緣主軸,該地區發展水平比較落後,經濟結構也相對獨立,與俄羅斯主體部分的關聯度並不大。

這些都決定了對於俄羅斯而言,中亞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維持該地統治的成本較大。具體來講,即在政治和軍事上要有強力威懾,以壓制分裂主義傾向,在經濟上要補貼中亞,從而來緩解民眾不滿。

正常來講,俄羅斯支付中亞的成本是足夠的。不過,到了冷戰末期,蘇聯已近崩潰。冷戰結束後,作為接盤手的俄羅斯必須要付出高昂代價來強行保留中亞。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整體實力也大幅下降,烏拉爾、南俄兩大工業區繁榮景象不復之前,俄羅斯對中亞的地緣影響力也隨之減小。伴隨而來的是中亞各民族的分裂主義的增強。這意味著俄羅斯要維持對中亞的統治,要支付遠遠高於蘇聯時代的政治軍事高壓和經濟補貼。

毫無疑問,對一個註定要崩盤而復甦艱難的國家來說,維持對中亞的政治統治,早已將俄羅斯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旦強撐不下去,引發分裂衝突,俄羅斯會面臨更大的困境。

為了舒緩壓力,俄羅斯不得不選擇戰略收縮,這才有了中亞五國的獨立。

事實證明,俄羅斯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蘇聯解體後沒幾年,車臣戰爭爆發,俄羅斯因國力衰竭,在兩次車臣戰爭中損失巨大。小小的車臣,就把俄羅斯耗得精疲力盡,如果換做中亞五國,俄羅斯不就是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讓中亞獨立,俄羅斯在中亞獲得的利益也將是最大的。依靠自己殘存的地緣影響力,俄羅斯實現了對中亞的實時控制。

為什麼這麼說?這還得從中亞的封閉地理環境說起。

來看看中亞五國的地緣位置,身處於歐亞大陸內陸腹心,除了俄羅斯,找不到其他主要經濟體來來交流。而只有追隨俄羅斯,中亞才不至於孤立無援,發展相對好得多。

另外,中亞國家領土完整都離不開俄羅斯。如哈薩克,因內部地緣結構上分裂,使得其面臨國家分裂的危險,這樣就不得不依賴俄羅斯這個強大外力維護統一。在從外部形勢來講,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嚴重威脅到中亞,如此一來,中亞五國又不得不取得俄羅斯的保護。

基於以上原因,俄羅斯才敢讓中亞五國獨立。此舉不僅避免了與中亞獨立勢力的衝突,也獲得了他們的好感;獨立後的中亞,俄羅斯也就沒有義務去保障中亞的經濟發展,肩上的擔子頓時少了不少。

對於中亞來說,自身的落後自然是找不到俄羅斯這個背鍋的,如果要想不至於太落後,他們就不得不選擇跟著俄羅斯走,哪怕俄羅斯實力大衰,他們也會將其當成救世主一樣,誰讓自己身在如此封閉的地理環境里?

這種基於地緣關係產生的依附性,美國見了也只能一聲嘆息,打道回府了。這才有借阿富汗戰爭之機,美國將勢力打入中亞,大肆滲透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等等南部邊緣國家的顏色革命。不過,好景不長,天高皇帝遠,美國對中亞的政治和經濟影響缺乏長期穩定的支撐。

不過,俄羅斯能擠走美國,卻不一定能擠走中國。隨著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俄羅斯面臨的挑戰也更大。

為什麼說俄羅斯難以阻擋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將為您繼續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40章。喜歡本文的朋友,可關注本微信公眾號,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多重理論視角看待朝鮮問題
眾多發展中國家為何敢於對抗強權了?

TAG:哈薩克 | 國際局勢 | 國際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