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進行品德培養的訣竅有哪些?
小學生品行的形成過程包含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三個基本要素,但由於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邏輯思維正處在萌芽狀態,加上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對抽象的道德觀念難以理解。所以,對於小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首先靠組織專門的教育活動很難收到較好效果。最好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同時又要抓好時機隨時進行,在這裡,我認為有幾個條件需要注意:環境的作用。環境是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條件。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教 育環境,正是為了使學生在可能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的發展。只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學習環境,才能更好地加速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常規培養的一致性。現在小學裡從六周歲半就進行一年級學習,他們從一個耍孩子走進課堂,受不了學校的正常教育的約束,況且,他們的家長都非常寵愛他們,常規教育是對學生正確執行生活中各環節的具體制度和行為準則的教育。對小學生常規教育就堅持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小學生能接觸到的,易於理解的事物入手,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能按時上學,有規律的生活愉快、有秩序地參加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寓教於教育活動及學習過程中。
小學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活動及其自覺學習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態度,幫助其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能用正確的思想判斷善、惡、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評價能力,並能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小學教育中,思想品德課、晨會課、班隊課、周會是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學到有關的知識,通過各種活動,人的道德行為的學習,受到有關優秀的道德品質的熏陶,使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逐漸統一起來,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的8種方法:遊戲法。遊戲內容要健康、有趣、有吸引力。遊戲的主人翁應是好人,即正真、善良、助人為樂的人。榜樣示範法。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仿效。夫婦間的矛盾不應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隨便議論別人。行為約束法。要從小約束孩子的行為。自編故事法。孩子愛聽故事,如能針對孩子的某些不良行為編個故事講給他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故意忽略法。當孩子做出父母不希望的事情時,父母不要急於用責怪、批評的方法,這種方法反而容易強化這一行為,可以來用忽略法去淡化它。暗示法。暗示法可分為語言暗示、榜樣暗示、情境暗示、藝術暗示等。運用最廣泛的是語言暗示。反射情感法。
3歲之前是培養孩子性格和品德的最佳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里。父母應該多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只有給孩子樹立了好的品德教育們才能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快樂:快樂的經歷有助於造就高尚而傑出的個性,使人熱愛生命。讓孩子自己尋找樂趣,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並讓孩子在親子交往中獲得快樂,有助於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活潑開朗的性格。愛心:愛心是美的心靈之花,培養孩子具有愛心,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情操,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父母本身具有一顆仁慈的心,孩子能模仿和體驗到父母的愛心,並能逐漸獲得愛心。正直:擁有正直的品德才會擁有真正的朋友,獲得真正的友誼。1-2歲的孩子是靠最初的模仿來實踐正直的品德的,所以父母應成為正直的典範。
推薦閱讀:
※新手媽媽該給一歲幼兒做什麼樣的飲食安排?
※是誰造成了中國寶寶的缺鐵恐慌症?德國都買不到兒童補鐵葯!
※貧血、性早熟?可能是你給娃「吃太好」了
※「女兒開房被父暴揍」傳聞:父母應當尋求社會的理解
※兒科醫生告訴你:這樣給寶寶吃堅果,既營養又安全!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