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杯酒,飄香到杭州」——京杭大運河今昔談

「京城一杯酒,飄香到杭州」——京杭大運河今昔談

枯木

作為古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是令我們炎黃子孫驕傲不已的名字,幾千年來,勤勞善良、智慧勇敢、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先祖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努力創造,給後人以及整個世界留下了浩若繁星的諸多文化遺產,星羅棋布的物質遺存,渾厚悠久的文化積澱,無處不在,影響深遠,光輝照耀著神州大地,榮譽激勵著中華民族。

古人的聰明才智是無窮無盡的,祖先的發明創造是澤被萬世的,也是後人得以繼往開來,人類得以繁榮進步的基礎,拋開四大發明,我們談談我們古人領先世界的水利技術。

古代的農業社會,人們的生存嚴重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在長期同自然惡劣環境的搏鬥中,先祖們積累了不少經驗,逐漸掌握了因勢利導自然的訣竅,發明創造了不少科學技術,尤其是在水利、灌溉、橋樑、建築等工程技術方面,成為同時期的人類的佼佼者,而這種領先,一直延續了幾千年。

在「三皇五帝」的上古時期,水患是人類生存的最大災禍,因此,治理水災就成了部落的首要目標,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這並不是傳說,現在的考古和科學研究證明,大禹治水有其一定的事實基礎。禹的父親鯀被部落首領堯王任命治理水患,採取「堵」的方式,九年大水沒有消退,因此被舜王流放到羽山,被雷殛死,舜王繼續任命鯀的兒子禹來治理水患。禹上任後採取「疏」的方式,利用山川地形走勢,歷經十三年,「決九川致四海,浚畎澮致之川」,治理了水患,贏得了人民擁戴,因此舜王禪位於禹,禹王去世後傳位於子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

都江堰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逐鹿中原,每個諸侯國都想富國強兵,而切入點無一不是開發農業,興修水利,因此,各種水利工程得以興起,其中著名的有秦國的靈渠、鄭國渠、都江堰工程,吳國的邗溝、古江南河工程,魏國的鴻溝,還有一些北方諸侯國的利用地形開鑿的「井渠」工程等等。秦國的靈渠、鄭國渠和都江堰工程造就了國強民富的秦國,為以後統一六國打好了良好的財力基礎,「井渠」工程被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引進,形成了如今的「坎兒井」工程,吳國的邗溝、古運河和魏國的鴻溝成就了後來的舉世矚目的京杭大運河工程。

都江堰

秦國的水裡工程裡面,值得一說的是都江堰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都江堰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而「坎兒井」工程,有人認為是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的三大工程,略微有點過譽,現存的大多是清代修建,雖然有1000多條,工程宏偉,但是屬於陸續建成,只不過遺存較多而已。

而京杭大運河,則是舉世矚目的宏偉水利工程,全長2700多公里(含遺產河道1011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大平原與江南水鄉上,自北向南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京杭運河的建成,使得南北物質文化交流加速,極大的促進了運河流域省份的經濟繁榮,從歷史功績貢獻來講豐功居偉。

京杭大運河,初肇春秋末期,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邗溝),於公元前486年開始建造。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為其子隋煬帝楊廣打下了極好的政治基礎和物質基礎。關於隋煬帝的功過至今仍有少討論,其實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談。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隋煬帝荒淫好色,橫徵暴斂,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為了私慾而開鑿運河,致使國破身滅,客死他鄉,也是罪有應得。但是,從歷史功績來看,隋煬帝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其南下平陳,統一南北,攻滅吐谷渾,征討契丹,東征高句麗、琉球,大大拓展了隋朝疆域,開創科舉制度,歷史影響極其深遠。尤其是開鑿運河,對後世的東部省份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大概是隋煬帝當初並沒有想到的「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

隋煬帝繼位第一年,也就是大業元年(605年),開鑿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610年溝通長江,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至此,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基本完成。據估計,共動用民工500餘萬之多,費時6年,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隋煬帝在死前曾對鏡自戀自艾「好頭顱,誰來砍?」,於618年被宇文化及縊死。

京杭大運河第三階段為元、明、清三朝,尤其是元朝世祖忽必烈時開鑿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等運道,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成為今京杭運河的前身。遂使大運河直接貫通南北,也使前代呈多支型分布的運河轉變為單線型的大運河,從而把南北方各大經濟區更直接地聯繫起來,成為中國運河變遷史上自隋代以後又一次重大轉變,奠定了此後南北京杭大運河的基本走向及其規模。此後,明朝的永樂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在整修運河工程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元明清以來,國家中心向北京轉移,尤其是自明朝永樂帝朱棣開始,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完全轉移到北京,而在其中,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由於有京杭大運河的維繫,使得華北政治文化核心與江南經濟區域緊密聯繫,因此,全國整體統一穩定局面得以維持,民族融合得以加速,民眾之間的凝聚力得以加強,可以說,京杭大運河成了南北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

到了清末,工業革命帶來的變革是巨大的,由於海運的發展,黃河的改道,以及後來的公路、鐵路運輸的繁榮,使得大運河逐漸落寞而沉寂,不少河段堵塞廢棄甚至斷流。直到改革開放後,各級政府和部門不斷投入巨大財力和人力對運河進行擴建。1995年,京杭大運河被列為國家內河航運「兩橫一縱兩網」的發展規劃,從此,京杭大運河又煥發出青春魅力。如今,京杭大運河承擔著華東地區大部分電煤運輸任務,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運輸航道之一,同時還發揮著巨大的防洪、灌溉、供水、旅遊等多種綜合效益。

歲月滄桑,河山依舊,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一千多年來,京杭大運河的水日夜默默流淌,往來反覆的巨輪,搖曳的船隻,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變遷。運河南北,文化鼎盛;沿岸都市,繁華似錦,8省35城,在大運河的孕育下茁壯成長,九州大地,再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京城一杯酒,飄香到杭州。當您坐在運河的遊船上,欣賞兩岸風光,品嘗美味佳肴的時候,可曾想過,正因為有了京杭大運河,正因為古人先祖的砥礪奉獻,才有了今天的繁榮局面,難道,我們不該一樽還酹江月,與江月同飲,笑談古今成敗,事業起伏,疑難憂愁皆拋身後,樂觀豁達盡享春秋。

2017-9-22榆木齋


推薦閱讀:

TAG:運河 | 歷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