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超凡戰隊》首日票房不滿千萬,身後可是億萬級的特攝片衍生品市場

如果說80後的童年回憶是《奧特曼》,那麼90後的集體記憶可能會是《恐龍戰隊》。

曾幾何時,這些從頭到腳包裹著緊身戰服,夜以繼日打怪獸的超級英雄,成為了全中國小朋友爭相模仿的對象。如今隨著《恐龍戰隊》電影版《超凡戰隊》的上映,我們終於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到酷炫特效做成的佐德機甲,五位中二少年,哦不,五色戰士們的戰服也從原本的鹹蛋超人,變成了如今科技感不亞於鋼鐵俠的摩登范兒。

雖然目前首映的票房成績算不上理想,不過這肯定不會是登上中國大銀幕的最後一部特攝片。接下來,還有騰訊影業的中國版《恐龍特急克塞號》,傳奇影業的《哥斯拉2》,《鎧甲勇士》也有望在開播10周年迎來紀念版大電影。

什麼是特攝片(SpecialEffect,SFX)?簡單來講,這個劇種起源於日本,最早指使用特殊效果的電影特技手法拍攝的影片。如今狹義的特攝片,就是讓真人演員穿著特製戲服,並配以大量微縮模型拍攝而成的影視作品

特攝片介乎於真實與奇幻之間,劇情以科幻、奇幻甚至恐怖題材居多,比如特攝片鼻祖之一的《哥斯拉》。2000年後,特攝片也加入了大量電腦CG動畫,2016年日版的《哥斯拉》更是全CG拍攝。

為何在CG技術普及後,作為過渡的特攝技術並沒有消亡,反而在日本及中韓美等地區發揚光大?顯然製作方除了要賺票房,更看重其背後利潤過億的玩具、遊戲等衍生品市場。

就以2006年奧飛動漫製作的第一部特攝片《火力少年王》為例,片中的yoyo球成為全國中小學生追捧的玩具,單個產品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1億,要知道該劇製作成本才580萬元,利潤翻倍讓中國特攝片市場一下子火熱了起來。

正在逐漸成長的國產特攝片,會迎來紅海嗎?

  • 《超凡戰隊》投資過億美元,中國出品方要靠衍生品回本?

說到特攝片,大家腦海里往往彈出的第一個畫面,可能會是穿著花花綠綠的皮套、追打小怪獸的奧特曼。其實它只是日本三大特攝片系列之一,假面騎士和超級戰隊同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亞洲甚至歐美。

《恐龍戰隊》就來自超級戰隊系列,1992年日本東映公司製作的特攝片《恐龍戰隊獸連者》,被美國塞班公司買下版權拍成了六季特攝劇。由於開播異常火爆,導致迅速躥紅的演員要求漲工資,結果被劇方開除。因此第二季演員幾乎全部更新,而周迅的老公高聖遠當年還曾在1999年出演過第三季。

相比於日版,美版《恐龍戰隊》在中國大陸被各大電視台放映,成為90後的集體記憶。那個年代的小男孩都能擺出各種「變身」pose,感覺自己酷酷噠~恐龍戰士召喚出的巨型機甲佐德,也成為小朋友們夢寐以求的玩具。

其實早在1995和1997年,20世紀福斯就相繼推出了《恐龍戰隊》的大電影版,但票房和口碑都遭遇滑鐵盧,皮套簡陋、故事低齡化成為電影改編失敗的理由。

當然極低的預算,也讓電影版看起來並不比用模型來做假場景的電視劇版好到哪裡去。《恐龍戰隊》的第一部只用了1500萬美元,第二部則更是降到了800萬美元,導致惡評連連。

時隔20年後推出的《超凡戰隊》顯然吸取了教訓,1.3億美元的投資保障了片子特效和所有超級英雄大片一樣出彩,同時出品方獅門影業最擅長拍青春奇幻,因此《超凡戰隊》也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礎上,做了大刀闊斧的改動:

在原作中,是宇航員意外釋放了被封印中的反派麗達女王,太空人佐藤召喚五位少年對抗邪惡力量,五位超級英雄都堪稱完美的化身,有的是武術達人,也有的是高分學霸。

而新版《超凡戰士》則更像是反英雄主義的青少年成長片,撇開電影最後燃爆的機甲大戰,將近2個小時的劇情其實都在圍繞teenager的生活展開:和所有高中生一樣,五位被命運選中的主演經歷著成長困惑:有社交障礙,偶爾撒謊,會把事情搞砸,也弄不清自己的性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片頭緊跟著獅門影業出現的廠牌,是中國公司電廣傳媒影業。2015年電廣傳媒與獅門影業啟動了為期三年、高達15億美元的合作,獅門影業所有計劃投資的影片,電廣傳媒均可按照凈製作投資額25%的比例出資。

除了《驚天魔盜團》系列、《愛樂之城》等,《超凡戰隊》也是雙方合作片單中的項目之一。「風靡全球25年的經典IP +青少年科幻系+熱血特效,是我們看中《超凡戰隊》的原因,」電廣傳媒相關人士介紹。

這也讓《超凡戰隊》無論從電影本身還是營銷上都帶有不少中國元素,比如中國演員林路迪擔綱主角之一,電廣傳媒還推出了《超凡戰隊》版的「五神獸海報」,把超級英雄和中國傳統生化中的「守護獸」角色聯結在一起。

作為90後一代的童年回憶,《超凡戰隊》還在A/B站等90後密集社區,發布了針對年輕受眾的鬼畜短視頻,比如《7分鐘了解恐龍戰隊前世今生》,「葫蘆娃版《超凡戰隊》」。電廣傳媒方面表示,不管是與熱點時事的貼合,還是對恐龍戰隊元素的二次包裝,目的只有一個:讓粉絲重新找回童年的記憶。

但情懷真的能把已經長大的90後一代拉進電影院么?從上映首日票房來看,《超凡戰隊》表現並不理想。如果單純依賴票房,投資成本過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目前在海外市場拿下1.3億美元的《超凡戰士》,還要在中國取得1.7億美元票房(約合11億人民幣)才有望回本。

當然,和所有特攝片一樣,《超凡戰士》更看重的是後端收益。目前片方早已開發了不少衍生產品,漫畫書和遊戲都在3月底北美上映後推出,其中遊戲上線頭4天下載量就突破600萬。中國方面,電廣傳媒也計劃在遊戲、玩具等多方面進行後端開發和投放。

不可否認的是,特攝劇在目前的真人動漫市場上依舊流行,面向成人開發的各種限定版機甲模型、變身器和特製武器,往往會賣出上千元的高價。

根據日本最大玩具製造商萬代南夢宮公司公布的財報顯示,2016年4月至12月三個季度的玩具銷售額為1460億日元,利潤126億日元,本土《假面騎士》系列及《光之美少女》系列等特攝劇衍生品是主流熱賣產品。歐美區域方面,特攝劇《恐龍戰隊》系列的周邊玩具依然頗具人氣。

  • 國產特攝片市場:更多玩家入局,但成本和門檻都在提高

伴隨著市場發展,特攝片也在中國悄然興起。娛樂資本論觀察到,近幾年推出的國產特攝劇在視頻網站的點擊量都能達到5、6億的量級,在動漫頻道算是比較火熱的。

同時除了早期的《鎧甲勇士》《巴啦啦小魔仙》等的出品方永旭文化和奧飛動漫,中影動畫、坤耀影視、天悅東方都紛紛傳出拍攝原創或改編特攝片的消息。去年騰訊影業更是宣布,要把80年代風靡中國的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搬上大銀幕。

《恐龍特級克塞號》出品方、騰訊影業大夢工作室總經理陳洪偉告訴小娛,項目正在前期開發階段。對於中國特攝片目前的市場狀況,他表示中國公司一直在嘗試,誰也不能保證可以改好拍好,要花很多的功夫研究。

不難注意到,雖然特攝片越來越多了,但絕大多數特攝片背後的出品方都是奧飛。

「目前國內特攝片的主要播出渠道是少兒頻道,節目採購預算非常有限,而互聯網播出平台能帶來一些回報,但也肯定cover不了成本。」奧飛娛樂授權事業部總經理羅曉星告訴小娛,「根據日本同業敬業,特攝片盈利回報方式必須與玩具掛鉤。目前具備玩具產業優勢和IP授權能力的企業少之又少,因此也少有人貿然去做特攝片。」

同時,國內觀眾對於「特攝片=兒童片」的印象難以消除。一位對特攝片關注比較多的觀眾說,中國對特攝片的引進並不多,奧特曼的幾部劇集質量也一直在走下坡路。「感覺身邊的愛好者並不多,還是比較小眾的東西。」

因為特攝片受眾年齡主要集中在5-10歲,這些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質量需求較為簡單,這也降低了製作成本。資料顯示《火力少年王1》每集20分鐘,一共40集,總製作成本580萬元。也就是說,這部特攝片每分鐘的成本不到一萬塊。相比較動畫片每分鐘動輒三五萬的花費,特攝片的成本相對低廉很多。

但小成本卻可以獲得高回報。據一些媒體報道,《鎧甲勇士》上映1年就獲得了高達6億元的玩具銷售額。直至2016年,每年一部的《鎧甲勇士》系列外加大電影,讓奧飛7年間總共賣出了1800萬個鎧甲勇士玩具。這樣的數據,遠遠超過了影片本身帶來的經濟效益。但為了銷售衍生品,也讓不少特攝片遭到「特攝廣告片」的評價,比如超級英雄變身時,會特寫拍攝其變身器,以促進玩具銷量。

當然近些年,國產特攝片也開始向精良化發展,製作成本從百萬飆升到了大幾千萬。「特攝片的標誌性元素是特設服裝,並不是簡單的人偶服,而是能讓演員穿上後還能做出靈活動作的皮套。」

羅曉星透露,可以反覆使用、透氣性好、能保證演員完成高難度動作的皮套,國內還很少有生產商能開發,到海外定製一套成本高達幾十萬。一部特攝片中除了主角還有眾多配角,主角服裝可能要準備多套,成本可想而知。

  • 中日美特攝片對比:日版深刻,美版更娛樂,中國版顏值高

其實人們往往會有疑問:為什麼在特效技術已經足夠發達的今天,特攝片還沒有消失,而且在中日美等很多國家經久不衰?

在小娛看來,這可能要得益於特攝片題材和主題的不斷豐富與深化。就拿日本三大特攝片來說,早期也是走低齡化兒童劇路線,但受眾逐漸向青少年拓展,很多日本當紅男演員都曾擔任過「騎士」、「奧特曼」,小田切讓、佐藤健、水島宏、菅田將暉、五十嵐....那些年,帥哥們都喜歡組團打小怪獸。

三大特攝片從世界觀架構、人物設定,以及面向的受眾年齡層次有不小區別:

奧特曼系列是科幻故事,巨大的英雄奧特曼幫助人類挑戰外星人,講的是人與環境、與宇宙之間的關係。

假面騎士則更具現實意味,據了解,這個系列受眾定位在40歲以下,騎士們大部分時間單打獨鬥,作為孤膽英雄的他們時常需要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

如果說假面騎士是綠巨人,那麼超級戰隊可以看做是復仇者聯盟。從劇情來看,它幾乎是個子供向的童話故事,曾有網友總結該劇所有的故事都是:惡勢力搞事破壞——隊員趕到開打——壞蛋被打敗巨大化/開出機甲——戰隊合體機器人登場——惡勢力被殲滅。

這種可以高度商業化的量產故事,恰恰是少年觀眾百看不膩的套路,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超級戰隊是三大特攝片中唯一沒有斷更過的作品。

而且更重要的是,像《恐龍戰隊》這樣英雄組團打架的特攝片,可以賣的周邊也就更多,不僅有常規的變身器、人偶模型、武器裝備,還有合體後造型多變的機器人,小孩子最愛收集一套,家長們只能哭著抱緊荷包。

而日本特攝片從本國流傳到海外的過程中,又經過了一系列的演變。比如美國,雖然一開始也是購買版權全面模仿,比如早期的《恐龍戰隊》,完全是重新找來幾個白人演員玩cosplay,連特效和打鬥場景都是從日版剪輯過來的。

但很快,美國特攝片開始放飛自我。由於引進《恐龍戰隊》獲得成功,塞班公司與東映以同樣模式再次合作,將《假面騎士BLACK RX》引進美國播映,但此版本除了演員替換之外,劇情走向也與日本版完全不同。

好萊塢電影一向喜歡英雄大亂斗,比如這次《超凡戰隊》里,紅衣戰士在戰鬥中調侃了「大黃蜂」(《變形金剛》中角色),鋼鐵俠等漫威英雄也被提及,說不定下一部就會亂入。這真不是小娛腦洞大開,要拍《金剛大戰哥斯拉》的可不是我哦~

美國特攝片在特效使用上更為大方,比如在美版《假面騎士龍騎》里,變身的場景科幻感十足,而且和日本特攝片慣用偶像相比,美版也會有類似《黑客帝國》式的冷麵大叔。

另一方面在類型上也有了拓展,像《超凡戰隊》就是青春科幻,美版《哥斯拉》也不像日本版本那樣反映反核思想等沉重主題,去深刻化、娛樂性強、打鬥場面酷炫成為美國不少特攝片的標誌。

而在中國,可能最為人熟知的特攝片是《鎧甲勇士》系列,看起來比較模仿假面騎士系列,保留了日版高顏值、近身戰鬥、擁有必殺技等特點。遙想在2009年,製作方找來當時還正紅火的「好男兒」出演超級英雄,雖然劇情和特效都說不上頂級,但顏值顯然不輸於日本偶像們,所以除了小朋友,也吸引了不少女粉絲和成人觀眾。

「《鎧甲勇士》里會有一些緊張的劇情和深刻的人物,是科幻+偶像劇的綜合體,」導演鄭國偉表示。

但多數中國特攝片還是主打低齡市場,比如男性向的《金甲戰士》《巨神戰擊隊》,女性向的《巴啦啦小魔仙》、《舞法天女》,都屬於演員表演接近舞台劇式誇張,而且大概是為了方便小朋友記憶,超級英雄除了變身咒語外,往往還有一些介紹自己職能,諸如「保衛地球」「救死扶傷」之類的略雷人台詞。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特攝片在國內還屬於藍海市場。未來在特攝領域,電視劇可以依舊參照日本模式拍攝,而電影則可以考慮參照類似《超凡戰隊》模式,主打青少年科幻市場。

如此看來,特攝片要獲得發展,甚至變得「老少通吃」,質量和產業鏈條布局缺一不可。

(作者:曹樂溪 陳夢茹 編輯:吳立湘)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開心麻花電影驢得水?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影片主要講述什麼?
阿黛爾的生活這部電影真實嗎?
神探狄仁傑2前五集都講了什麼?
《喜劇之王》這部電影好看嗎?

TAG:電影 | 特攝片 | 怪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