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的「巨嬰論」不實用
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玩心理學的朋友發的狀態:
【學習心理學的三個階段】
1、有困惑,想通過心理學解決,開始主動關注並學習。
2、學習後發現自己的問題來自於原生家庭,於是開始把矛頭指向原生家庭,常見的比如:我的問題都是父母造成的!
3、學會接納。能夠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有能力去承擔並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從而獲得心靈平和。
看完後,我陷入了沉思。
1
最近在看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以前從未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得知這本書也是在新年共讀計劃時從書友們那裡來的,但那時也只是聽說,也沒有想過要看。
但是看了不少書友的讀後感後漸漸地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也正好身邊的朋友在這本書下架前買了這本書,便借過來想了解了解其中的一些新的觀點,目的是通過閱讀在不同的領域開闊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知識面。
但這本書畢竟講的畢竟是心理學,而且把國人尤其是家庭關係的「巨嬰行為」刻畫的如此深刻,難免自己會不由自主的對號入座。
比如,書中提到的病態共生、全能自戀、濫好人等等,會不自覺地審視自己和周圍身邊的人的行為,不對照,沒有意識,這一對照,觸目驚心。
武老師在書中提到了一個讓國人聽到都會心裡不舒服的詞,那就是「中國式關係」。他說中國式關係特別難以相處,原因在於,我們都是巨嬰。
而六個月以前的嬰兒都具有強烈的全能自戀型心理,他們會覺得,我是神,無所不能,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按照我的意願運轉,否則,我就會變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毀了世界或者毀了自己。
所以才有了幾乎每個國人才有的皇帝夢,放到現在社會裡,就是普遍存在的大家長制。
中國式好人的表現即安靜、被動、順從,並會感到深深的自我壓制。他們會過分客氣,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至少,別人的每一分付出,自己都要惦記著還一分,否則,就難受的要命。這種客氣,從孤獨中生出,繼而又將他們鎖在孤獨中。
中國式好人,在乎的是好壞對錯,而不是愛恨情仇,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道德正確的殭屍了。也就成了濫好人,濫好人被敬,但是不被愛。
2
反觀自己,其實自身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我是個很難拒絕別人要求的人,對身邊的人不論關係疏密,總是會有求必應。結果往往會將自己弄得筋疲力盡,總是為了別人的事疲於奔命,而他們卻只是坐享其成。
做對了,就是對了,有時候甚至連個謝謝都沒有,彷彿我理所應當為他們服務;反之,如果做不好,那立即就是氣不打一處來的抱怨和不滿。在這樣的關係里,我就是所謂的濫好人,而他就是那個全能自戀的人吧,動一動念頭,好像全世界都應該圍著他轉。
而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些年裡,我也是一個手握「大權」的班長,一心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搞好班級建設,增強同學們之間的團結,與老師們能夠相處融洽。
所以很多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按照自己的設想去要求身邊的同學甚至是老師,在潛意識裡好像我動一動念頭或者發一聲號令,大家都必須要動起來,要按照我的意念去運作,如果結果按照我的預期實施,那麼,我的內心會有很強烈的成就感,也許會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自己就是全能。
但是一旦結局不是我的預期,我就會悶悶不樂,斥責一些人,甚至是勃然大怒,現在看來竟是「魔鬼」上身。
3
從小到大,在父母長輩眼中我都是個聽話的乖孩子,一度我也因為得到長輩們對我如此的評價感到驕傲,因為在他們眼中,我不是問題少年。
但是隨著年齡的漸長,我漸漸意識到自己這麼多年活得竟是如此的壓抑,為了迎合大家心目中的所謂的乖孩子,不敢有自己的個性展示,不敢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喜歡寫作的我多年前曾在無意識中寫下一首詩:
《家是夢想的墳墓》
有人說
家是幸福的歸巢
是溫暖的港灣
是我們真情流露的地方
是永遠朝我們敞開的懷抱
它的胸懷比天高遠比地博大
讚賞我的點滴進步
包容我的莫大錯誤
而我說
家是夢想的墳墓
是毅力的消融劑
是我們意志漸息的地方
是牽絆我們邁步的韁繩
在它溫暖的撫慰下
與生俱來的惰性會肆虐會放狂
會肆無忌憚地蠶食我邁步遠行的心
家
這個讓人愛戀和思念的地方
這個讓人心疼和生畏的歸巢
我寧可一生漂泊
用惦念和追憶來祭奠生我養我的家!
沒記錯的話,這首詩應該寫在七八年前。
4
在看《巨嬰國》這本書的時候,塵封多年的記憶一一在我的腦海里浮現,突然間發現多年前自己無意識中寫下的這首詩與武志紅老師的觀點竟是那樣的吻合。
病態共生,多麼的貼切,多年來我一直想要掙脫的那根線的根源竟然是它。沉浸在書里時,我對其中的觀點確信無疑,因為他所講到的每一個論點好像都能夠在我的身上一一對應。
武志紅老師說,共生即絞殺。中國人難以承受孤獨,都必須結婚,大家庭總想著和小家庭攪在一起,而分離是可怕的。
一個生命,是逐漸走向更開闊的世界的過程,好的關係,應該最終會導致這個結果。如果在一個長期關係中,你或者彼此,都越活越狹窄,那真是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你們的關係是否變成了共生絞殺。
一個人從一個孩子變成一個成年人的標誌,就是離開父母並贏得自己的獨立空間,這個獨立,不只是經濟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而我呢,不論是在經濟還是在心理上都沒有獲得獨立。
5
我也有反思,我的反思一直都是在找除我自身原因之外的其他原因,一直在不斷地抱怨中活著,看了這本書之後又把矛頭直指原生態家庭。
昨天晚上給父親打電話,他說,這段時間都想給我打電話,但都是把手機拿起又放下,拿起又放下,他說,怕我忙,怕打擾到我。
我聽了,心裡竟然沒有絲毫的感動和歉意,反而是心裡湧起一絲反感。因為聽了父親的這句話我的思維瞬間和武志紅老師的觀點進行對應,發現正是「共生」。
於是,我毫不客氣的對父親說道,我前段時間不是跟你說過了嗎,你現在的任務是對自己好點,對我媽好點,把你們倆自己照顧好了就行了,我都二十多了,二三十了,都馬上步入中年了,你還不願意放手,永遠都是擔心我這擔心我那,我都不知道你操這閑心有啥用!你還總是說你年輕的時候我爺爺阻攔你不讓你做你自己想做的事,總是讓你守在家裡,想想現在的你比他強多少,為啥你看不慣他的行為,自己還要繼續呢?
本來跟我打電話顯得很興奮的父親,一下子沉默了,他想辯解說,為人父母都是這樣,賤心。但是被我的那句「為什麼不能轉變一下自己的認知觀,為什麼一定都要跟別人一樣,跟別人一樣的都是對的嗎?」他最後只說了一句,等輪到你的時候,你就知道了,掛了吧。
和知己聊天,我提到了這件事,她毫不客氣的批評了我一頓,她說,我在國外都能夠堅持最少一個星期給家裡打一個電話,我不但給父母打電話,還給親戚朋友打電話。而你呢,離家才多遠,不回家就算了,十天半月都不給父母打電話,你爸媽想你了想給你打個電話還擔心怕你忙怕打擾你,終於打通了,你又這樣對著他們一頓責怪,你覺得你做的對嗎?你是不是看書看得鬼迷心竅了呀?
夜裡我輾轉難眠,一宿都是在各種不同的奇奇怪怪的夢裡度過。
起床後,用涼水洗了頭,腦子清醒了不少。挺懊悔的,對父親說的話,確實過分了。
但我絕對沒有鬼迷心竅,腦袋清醒後的我依然認同武志紅老師的觀點,但是對於自己的行為表現深感慚愧,也覺得他的觀點並不能一概而論,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
6
尤其是這個「病態共生」。
武志紅老師在「共生即絞殺」這一章里提到,在中國是合則生,分則死,從國家層面看,我們這塊土地上,任何時候,只要出現分裂,總是要追求統一。
而西方國家則是分則生,合則死,每當有那個野心家,如拿破崙,想搞統一時,就會血流漂櫓,但統一總維持不了多少時間,甚至可以說,統一在歐洲從未發生。
我們則是,統一佔據歷史的大多數時間,而分裂是間隙,分裂時,各個野心家和有使命感的人,就總想著統一。
放到單個人的層面,如果你的心理還處於6個月前的共生期,那麼,你也是,合則生,分則死。
從武志紅老師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更傾向於西方國家的「分則生,合則死」模式,但這個觀點真的對嗎?我認為,武老師舉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證明中國人的心理年齡都只是停留在6個月以前的水平而已,但不足為據啊!
縱觀國內外歷史發展,不論是「分則死,合則生」還是「合則死,分則生」,都是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尋找到的更能夠適應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並沒有對錯之分。如果按照武老師所支持的觀點,中國絕對不可能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即便幾乎所有的中國人的心理年齡都處於嬰兒階段,都是巨嬰,但是巨嬰也有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方式,而不是一無是處,其實都處在混沌里也並沒什麼不好,中國不是有句古話「難得糊塗」嗎?
我不得不承認,對於這本書中的觀點,我陷入的太深,但是很慶幸,我能夠從中及時脫離,能夠更客觀地更辯證地分析自己。
但是這本書我還是要繼續看下去,並且打算珍藏,時時翻開,為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一扇窺探真實自己的窗,時時提醒自己,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從嬰兒真正成長起來,而不是總是抱怨身邊的人和事,抱怨這個社會的不公和不善。
推薦閱讀:
※分手後我們感情越來越淡,越來越遠,如何挽回?
※沒有人能打敗你的愛情 除非你自己
※假性分手的女生 都有這三個表現
※我的女朋友執意要出去工作,不想呆在家裡,我很不想讓她出去,可是她鐵了心的還是要出去,我該怎麼辦?
※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