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你記憶中的春節么?

十五,應付完親戚,越來越平淡的春節過完了。

反思過去,我們所熟悉的東西都被新的事物所替代,但熟悉的東西仍舊承擔著某些意義,有時候失去的東西要靠你自己把它找回來,比如過年的所帶來的儀式感。

物質豐富的現代生活讓我們再也感受不到小時候吃年夜飯,穿新衣服帶來的喜悅感。

不用去長輩那裡磕頭拜年拿紅包了,不用熬夜守歲,不用傻瓜相機來一張全家福,不用熬漿糊貼春聯,一切都精簡,最後連對新年的期許也精簡掉了。

少了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會讓我們感覺找不到年味兒了,我們真的不在需要了么?我想大部分人都想找回卻沒上心的為了這個家做點什麼,用一點點小心思就能讓我們在相對平凡的日子裡增添幸福和美好的回憶,只要你想去做,比你低頭搶紅包刷微博而丟下同在一桌的長輩要來的容易。

前段時間的班前早會我給同事們講了我2016年的反思,並且分享了小時候的春節與現在我們所感受的春節的不同,也希望每個人都從平凡的生活中點亮自己剩餘的時光。但同事們依舊抱怨,依舊沒有感觸的過著自己都不滿意的生活。

我不想這樣30歲死了,等到80歲才埋的命運,給自己點精神上的愉悅比每天吃肉帶來的快感要多的多,但有的人就是不願意去嘗試學習給自身帶來的快樂。

十年的文化斷層,讓我們身邊的多數人覺得學習看書並沒有什麼卵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們沒有通過學習看書嘗到甜頭,在一個這樣的環境中,你通過學習和思考之後得到的啟發或僅僅是常識與他人分享時所帶來的不全都是認同或覺得你與他共同進步,而是覺得抹殺了他的面子與自尊,大驚小怪,嘲諷隨之而來。

自己給自己進行了無痛截肢,沒人能幫得上你,除非自己願意擺脫舒適區,讓自己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找到一種積極主動式的應對,才算真正活過一次。

年後主動撿起被你拋棄已久的書,別在碎片的時間裡尋找你本不成體系的認知。


推薦閱讀:

如何促進觀點的自由交流?
未來孩子決定性的能力
指甲被連根拔起是什麼體驗?

TAG:生活方式 | 閱讀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