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真的沒幾個人看得懂馮小剛的《私人訂製》?

如果非要雞蛋裡挑骨頭,馮導這部《私人訂製》略微有點散,片段式的結構可能不容易看出重點,網友們看不懂或許跟這有點關係。

曾經,有個老人在病危時說了這麼一句話:該走的時候我就走,也給後人們替個空。

老人最淺顯易懂的話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假如先人們全都長生不老,地球上還有後人們的立足之地嗎?因人口過剩餓死人的事不是沒發生過吧?先人們走了,替出位置供後人們到這世上走一遭,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這不是最好的選擇嗎?如不然,你我怎有機會在這裡欣賞電影並評頭論足?

這些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也不止一個人說過類似的話,但也有許多人發出「人若能長生不老該多好」的感嘆。現實與理想為何總是矛盾?

我們就從葛優最後一段話說起,他願意捐100萬、1000萬,因為他沒有100萬、1000萬;他不願意捐一輛車,因為他真有一輛車。這個曾經網路上的段子,僅僅反應了人類的虛偽嗎?用膝蓋想想,馮導的用意也絕非如此,葛優心中有美好的理想選擇嗎?有!多少錢他都捐!有現實的生計選擇嗎?有!一部車也不捐!范偉想當一個好官嗎?想!結果當成好官了嗎?沒有!宋丹丹想有錢嗎?想!撿破爛能發財嗎?不能!大導想高雅嗎?想!最後他高雅了嗎?想必沒有!同樣創意的電影,如果說《甲方乙方》是理想,我們雖然經常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我們永遠有一顆真愛之心;那麼《私人訂製》就是現實,我們雖然有一顆真愛之心,但我們的行動總是與之相差甚遠。

捫心自問,你的現狀與你的理想差距有多大呢?雖然現實與理想的主題足夠拍無數部電影,

但我認為,

馮導這部《私人訂製》絕非停留在現實與理想矛盾的主題上。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自我服務偏差」,簡單來說就是自我感覺良好。有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比周圍的人有更好的品質,那麼誰的品質更好呢?也有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已婚人士都覺得自己對整個家庭的付出更多。

看起來人類都是自私的,都想用更少的付出獲得更多的回報。不錯,這或許是最有效率的選擇。人們總是喜歡計較得失(你的網友里有幾個叫「捨得」的?),葛優的理想可以捐出所有,人類歷史長河中,肯於讓出所有的個體能夠獲得繁衍後代的機會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都是那些在爭配偶、爭食物中獲勝的人的後代,那些純粹利他的基因都放棄的繁衍的權利。

同樣,現代社會,我們最起碼不要放棄生存權利和生育權利,為了保證這些,我們還有什麼不能放棄的嗎?當我們的個體利益與他人的個體利益發生衝突,或者與群體利益發生衝突,該如何做出選擇呢?葛優應該捐出車子嗎?個人與他人如何進行競爭與合作?個人對社會如何進行索取與付出?范偉應該得到什麼,應該付出什麼?我們自己呢?

另外,當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捆綁在一起時,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怕污染空氣,我還開車嗎?還燒煤嗎?怕污染水源,我該如何享受工業帶來的便利?

去年冬天,因為霧霾污染,學校放假,工廠停產,我們該如何選擇?

「不願意。因為我真有一輛車。」最通俗的段子里藏著最深刻的選擇。

最起碼,人類從自私的起點出發,走上了一條逐漸合作的道路,前方的風景是怎樣的,還要人類生生不息地去探索。

至於同性戀為什麼越來越多,為什麼放棄生育權利,甚至放棄生存權利的也越來越多,不再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人性是什麼?是《肖申克的救贖》無限絕望中窺見希望,是《阿甘正傳》極致簡單中成就極致偉大,是《辛德拉名單》殘酷屠殺中體現人間真情,是《現代啟示錄》人類獸性中體現人性,是《大話西遊》愈想擺脫命運愈是無法擺脫,是先人先死方有後人後生,是大導俗極方顯大雅。魔佛本是一體,生死乃是一家,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你是如何選擇的呢?你看懂馮導的黑色幽默了嗎?

我認為馮導這部電影絕對是言之有物,屬上上上成之作,滿分推薦!

(水平有限,寫作倉促,如有不當,歡迎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
iPhone X創造的《三分鐘》和《紅樓夢》里的茄鯗
電影敦刻爾克票房高嗎?
《三塊廣告牌》別哭了,眼淚里的鹽分會讓傷口惡化的
經典電影推薦有哪些?

TAG:影視評論 | 電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