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未真正拼過》書評
《你從未真正拼過》
因為彼得蒂爾,從而知道雷德霍夫曼,進而知道領英的,而《你從未真正拼過》是LinkedIn(領英)全球第一本簡體中文實體書。在寫這些評論的時候,我也去看了豆瓣上別人對這本書的看法,褒貶不一。其實,正如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對於這本書的認識自然各有各的看法。我認為一本書值不值得讀,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從中獲得啟發——這本書是將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進行整理歸納後形成的合集,共有47篇,我想你總能夠因為其中的那麼一兩篇獲得一些感受,所以還是值得一讀的。
最初,我買這本書的時候,以為內容是雞湯類的,然而書中卻是反對的雞湯的,他認為雞湯會麻痹自我,讓人安於現狀,會像孔乙己一樣不斷自我催眠,從而喪失鬥志。於是,我又將其定義為職場指南,因為從書中目錄可知,多是圍繞職場展開的,可書中的各位作者的起點都很高,往往身懷各種技能,給普通大眾的參考價值有多大,實在不好說。因此,我最終此書定義為一本生活指南,對其中認為有裨益的,畫上橫線,感慨道:有道理,即可。
我將此書認為比較有收穫的文章歸納為三個部分:規劃時間、自我投資和總結:
一、規劃時間
文中提到「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和「將工作時間碎片化」的區別。針對是那些在工作上看起來很忙的人,他們因為低效率、工作時候不聚焦、容易受外界干擾等原因,往往在整塊的工作時間內無法完成工作,造成加班,甚至影響到生活。為此,作者舉了現實生活中AB兩個例子,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說明,避免工作時間碎片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平衡工作生活。
這段文字對我很有啟發,因為過去我了解的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一些閱讀(簡單的認為就是節約時間),卻從未想過自己在工作上是否存在「碎片化」,而且作者的關注點並不是簡單的職場上的時間規劃,他的著眼點還在生活上,從某種角度講,都是為了更好的去生活。曾經一位導師說過:工作可以辛苦,但是我的生活不能辛苦。我想,這才是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思維。
最後,作者也提到了如何集中精力工作的辦法——番茄工作法,即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這5分鐘你可以用來回微信,看看微博等。(《你在利用碎片化時間,還是將時間碎片化》)
二、自我投資
自我投資由三篇文章組成,分別講了如何走出dirty work,如何發現自己的天賦,以及如何投資自己。
如何走出dirty work。什麼是dirty work?dirty work就是指那些「重複,弱智,沒人知道你在做,沒人在乎你做完了,你不知道為什麼你學了這麼多年長大了就是每天在辦公室里做這個」的工作。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工作完全符合dirty work的定義?是不是發現很可怕?然而,作者提到,dirty work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把每一個工作都看成是dirty work,他強調什麼都是有one more thing。作者自然也是舉了例子,大意是單位中一個負責數據的部門,做的工作內容就是收集數據,利用設定好的公式進行計算,最後將結果群發出去。而其中有一個同事,在收集數據的時候,會把其中拎不清楚的問題一個一個地去問清楚,進行分析,最後問的問題越來越深,答案也越來越複雜,最後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作者強調,在完成工作的時候,告訴自己是不是還有one more thing,這是離開dirty work軌道的最好辦法。
這篇文章所強調的「one more thing」思維方式其實都被提爛了,然而我之所以放到自我投資的內容來說,就在於你之所以會買這本書(至少我是這樣),很多原因是你並不滿足於現狀,或者說你認為現在的自己還不夠好,需要一些指導,我想,這就已經符合one more thing的要求了,至少我們認為我們是需要接受指導的,我們也願意去聆聽成功人士的經驗,這是自我投資很重要的一步——能夠意識到自己存在不足,需要提升,還有one more thing。(《99%的人職場打開方式不對》)
如何發現自己的天賦。這篇作者提出了他認為能夠有效發現自己天賦的13個方法,能全面的幫助認識自己。包括三個步驟:發現興趣愛好,篩選愛好,定出目標。書中講述的方法我並沒有去實踐過,不過感覺具有一定的實操性。
很多文章都強調發揮天賦,挖掘自己,但是很少文章提到如何挖掘自己。就拿我自己來說,工作了好多年,我至今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也很難說出自己感興趣的是什麼。所以,我看到有這麼一篇講「方法論」的文章,還是很激動,至少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途徑,利用他們專業的素養為我們提供一個解決辦法。(《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並將它發展成你的事業》)
如何投資自己。作者的觀點是多看書,尤其是捨得花錢買紙質書。他說人們之所以不捨得投資自己原因在於人們只看短期利益、思維受限制、不明白成長的價值、不懂得如何成長,因為沒有獲得預期的收穫而失去動力等。於是,作者提出讀書是投資自己最直接也是最好的辦法(當然,作者也提到這個辦法也是見效不快,而且不見得就是你想要的成果)。作者也並不是單純強調讀書,也講究方法,比如制定目標,確定主題,交流總結,系統分享,升級知識系統和思維模式等。
曾經學生時代的我,也很喜歡看書,記得當初圖書館借書都是用借閱卡來登記的,幾乎每本書都有我的名字,不過那時候根本沒有什麼計劃性,也沒有針對性,很多書就是翻了幾頁不愛看就不看了。到了大學時代,看書的頻率就少了,工作至今更是沒看過幾本書。這篇文章多多少少喚醒了我讀書的慾望,這也是我推薦看這本書的原因之一。(《你會自我投資嗎?》)
三、學會總結
這本書沒有具體哪篇文章講總結的作用和方法論,但是
幾乎每篇文章都多多少少提高復盤和升級。現在大家的工作節奏多很快,很多時候做了一件事情,看了一本書,我們很少會想著再回去總結,也就很難說吸收多少,沉澱多少。這也是我寫這個評論的原因:一方面,在評論的時候可以再次消化;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分享。
最後,單從書的質量來說,這本書還是值得肯定的,封面是紅底白字,用大字體突出主題,並沒有其他花俏的東西,紙張都是米黃色,行距適中,看起來真的很舒服,這個細節也是很值得肯定。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利用 LinkedIn?
※LinkedIn 已經上市了,它成功在哪裡?
※微軟花262億,以溢價5成收購Linkedin?小心成了下一個諾基亞啊
※八卦橫行的脈脈領英們如何改掉「走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