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你該知道的養生秘訣!
北京時間2016年12月21日18:44:07,農曆2016年十一月(大)廿三進入冬至,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科普: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人說冬至是陰極之至,日影最長,陽氣始生,各地氣候進入最寒冷的階段。民間從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小節,共九九八十一天。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過後,全國各地都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此時起居養生不可大意。
冬至養生秘訣
一「冬藏」
冬至正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人極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冬季運動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鍛煉一樣再大汗淋漓了。
建議:冬至養生講究「去寒就溫」、「無泄皮膚」,平日要小心保護自己,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
二「冬養」
冬至後養生原則就是要盡量減少陽氣的消耗,保養精氣,做到養精蓄銳,有益於防治疾病。冬至養生應以靜為主,切忌過於運動出汗,同時,冬至「養心」也很重要,應避免過於抑鬱,思慮,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建議: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患得患失,還可以通過午飯後適當打盹、多曬太陽、泡腳、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養生。
三「冬補」
●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
氣虛的人:可選人蔘、党參、黃芪、山藥、白朮,以及栗子、胡蘿蔔、牛肉、羊肉、海參、蝦米、韭菜、胡桃仁等;
血虛的人:可選當歸、阿膠、桂圓肉、熟地、何首烏、枸杞,以及銀耳、百合、鴨肉、動物肝臟、桑椹、大棗等;
陽氣虛的人:到了冬季手足冰冷,可選紅參、黃芪、党參,或附子與雞肉或羊肉同煮,喝湯吃肉,以補充陽氣。
建議:天寒地凍,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食宜溫熱熟飲,多吃堅果類食物,可禦寒、補腎健腦、強心健體。
冬至飲食習俗
北方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後可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南方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寧夏:「頭腦」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不過在冬至這一天,羊肉粉湯不叫羊肉粉湯,而叫另一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凈、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腌。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蘇州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福建: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葉紅,丸子捧。」這是關於冬至的一首兒歌。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搓丸」手藝細巧,晉江深滬、石獅祥芝、惠安崇武的漁村婦女,搓丸速度快、質量好,粒粒小如魚目珠子,令人讚嘆不已。在搓冬節丸的同時,還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瓏的瓜果動物和金錠銀寶,以象徵興旺吉祥有財氣,俗稱「做雞母狗仔」。
貴州: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民間也有「冬至吃狗肉,明春打老虎」之說。現在北方,貴州等地區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推薦閱讀:
※現在就要來養生,避免以後養醫生!
※黑豆的功效與作用?
※正確午睡的習慣有哪些養生效果?
※水牛肉對人體有那些功效?
※關於「瑜伽練習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