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最佳辯手教你一舉擊破口語難題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優秀的辯手,但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大膽地說英語,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人說,讓我用中文辯論,我可以滔滔不絕說上三天三夜。可是一到英語辯論,我腦子中想法很多,可是卻不知道怎麼有條理有邏輯的組織語言。我要怎樣抓住核心,建立有說服力的 speech ?我應當用什麼樣的方法提高我的口語水平?
什麼是英語辯論?
賽制介紹
英國議會制辯論(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分為正反兩方(也稱政府方和反對黨)。每方會有兩支隊伍共四支隊伍,每支隊伍有兩個人,每個人需要做 7 分鐘的演講;辯題直到辯論開始前 15 分鐘才會揭曉,也就是說每個辯手只有 15 分鐘的準備時間,而且在準備期間是不可以上網查找資料的,所以只能依靠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當時的腦力風暴。
英辯的特點是沒有中文辯論常見的 cross-examination(交叉質詢),每個人都是完整的 7 分鐘演講。然而英辯也有其特殊的 「 質詢 」 規則:Point of Information,在對手發言期間,你可以站起來說 「 Point of Information 」 示意要求提問,經發言者允許後向發言者提出,如果對方不接受就只能坐下。
亞洲議會制辯論(Asian Parliamentary Style)也分為政府方和反對黨,但總共只有兩支隊伍,一支隊伍三個人;需要你和你的對方商量在三個辯題選擇一個進行辯論,有 30 分鐘的準備時間。其中,在同隊伍的三個人中會有一個人需要發表兩次 speech :第一次演講需要 7 分鐘,而第二次需要 4 分鐘總結回復性質的演講。
Australs(澳亞大學生辯論賽賽制)是亞洲議會制辯論的變體:每個人有 8 分鐘的 speech,並且沒有「 PoI 」。
辯題範圍
我們的辯題是從政治與政策到經濟、國際關係、平權、藝術一直到體育運動。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非常 soccer specific 的辯題,大概講的是如何改變一個足球社團的運營方式。我平時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但比較幸運的是我不是第一個辯手可以先聽聽別人怎麼講然後總結別人的論點。所以英辯跟平時積累息息相關。
辯論社團
我們的社團基本上還是以學校為基礎,國內各個大學的辯論社,如:北京大學辯論社,清華大學辯論社,北京語言大學辯論社、牛津大學辯論社、曼徹斯特大學辯論社等等。比賽基本上還是以各個學校辯論社為單位組隊參加。還有以城市為基礎組織的一些辯論協會,如:北京大學辯論協會(BUDA),倫敦大學辯論協會(ULU)等等。
國際賽事
最有名的還是世界大學生辯論賽(WUDC),除此之外還有歐洲大學生辯論賽(EUDC),澳亞大學生辯論賽(Australs)等等其他各式各樣的辯論賽。
國內賽事
有中國公開賽(China Open)、北京公開賽(Beijing Open)、China BP 之類。可以通過自己的學校進行聯繫,自己的社團進行訓練。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讓學校帶著你們參加一些workshop , 如:ADI (韓國)、CIV(廣州)、 CBP、HKDO(香港)、SIDO 等都是以學校為單位的,所以大家可以直接去聯繫自己學校的辯論社。
如何構建說服力強的speech ?
也許會有人看到要寫 1000 字或者要說 7 分鐘題目的時候就腦袋一片空白。其實一個完整的 speech 就是幾個論點的結合體,可能是由淺入深也可能是層層遞進。那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不同的論點然後把它們完整地結合表述出來,當把它們 break down 成一個一個小論點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A.找尋核心信息
構建說服力強的論點首先要邏輯通暢,自己要能說服自己。可能有很多同學覺得自己想清楚了,可實際上開始說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越說越糊塗,有的時候甚至自我矛盾。這是因為大家其實還沒有想透徹自己究竟想說什麼,定義不是很清楚。
而更深層原因是 Chinese native 普遍受中文的影響比較大——中文是一門很模稜兩可的語言,我們習慣了「 意會 」而不是「 言傳 」。如,「和諧社會 」、「 好青年 」、「 美好未來 」等此類詞我們張口就來,但這些不管在英語口語或者寫作中都是大忌。因為這些詞都沒有統一的定義,是主觀的,對這些詞句的理解受聽者說者甚至環境的影響非常大。
比如同樣一個問題:小陳是個好青年么?如果老師問領導問家長問意思可能都不同,如果同學回答女朋友回答在申請入黨的調查里回答在相親的場合回答……「好」的定義也完全不同。如,在申請調查裡面「好」的定義就是政治正確、熱愛國家、幫助同學尊老愛幼等,而在其他語境中,「好」又是另外一番定義。
所以無論是寫作還是口語,拿到題目第一步首先是鎖定信息,必須要清楚你要論述的東西定義是什麼,context(情境)是什麼,要學會 contextualisation(情境化)。而你要做的就是要先了解 Status Quo(現狀)是怎麼樣的,以確定你對題目理解透徹。
例:This House Would Ban Smoking.(禁煙話題)
此時你就需要想一想 StatusQuo(現狀)是什麼?如果是在英國其他的話,公共場所已經全面禁止吸煙了(現狀),所以你就不能再重複「我認為公共場應該需要禁煙」。所以你可能就需要思考到底是需要怎樣禁煙:到底是所有場合都禁煙?還是煙草生產都要一起禁止?禁煙如何實施?或者需要「禁」哪種「煙」,只禁雪茄還是 cigarette ?…… 而這些定義都會嚴重影響你下面的論點。
給自己一個清楚的一定義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避開那些模糊不清的主觀形容詞和定義廣泛的大詞。比如,有很多同學在拿到禁煙這個話題時很快會聯想到「吸煙對健康不好」這個理由。然而「對健康不好」是一個很模糊很寬泛的概念,我們通常想到的會是得癌症、對肝不好等等,但是需要清楚的是這裡對健康的定義究竟是「生理健康」還是「心理健康」。如果你一開始就得出「對健康不好」這樣一個常識性的完整論點。有的人可能就會想以「心理健康」作為理由反駁:某些人就是深深愛著吸煙,吸煙讓其身心愉悅,如果不讓他吸煙就會得抑鬱症,因此即使得癌症他也要吸煙。以上這個例子體現了定義的重要性,不定義清楚就會被對方輕易找到論點漏洞。
第二步就是要清楚自己的立場(stance)。我們經常說的 be critical (要思辨),我個人對思辨的理解就是要了解所有的爭議都有兩面性和可辯性。
-什麼是兩面性?
-任何事情有黑就有白,但無對錯,像這樣的兩面性就產生了可辯性。所以一定要認識到像在寫作、口語或者辯論不是代表了絕對的對錯,我們只是想說服別人。所以我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立場:我會以什麼身份站在誰的角度上說話,我代表的是誰的利益?
明確自己的立場在各個階段都非常有益。在初級階段,你可以迅速情境化和細化自己的論點,避免假大空胡說也同時避免自己的思維過度發散,自己迷惑自己。
例:The House Would Legalize Prostitution(賣淫合法化)
我們先思考賣淫合法化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有哪些,如政府、性工作者、性產業消費者、女性等。我們先站在政府的角度,憑直覺想想賣淫合法化能帶來什麼?政府如果把該產業合法化就能規範該產業,能收稅造福社會;從性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合法化之後可以保障了自己的權益、working condition 等;性產業消費者角度,合法化之後就不用再擔心違法罰款等;女性可能就不會站在支持的角度(原因則需要進一步思考)。
先從直覺出發,快速思考站在這幾個人的角度上會產生怎麼樣的意見,再迅速細化詳盡化自己的論點之後得出有理有據的論點。在高級階段可以迅速預測出對方可能的論點,想辦法從對方的立場思考這件事情,也是很有益的。
還是以禁煙話題為例,寧願得癌症也要吸煙因為吸煙對他的心理健康有益,這是之前從吸煙者的立場提出的。可是站在醫生的立場考慮,這個所謂的「心理健康」真的是可持續的么,難道不是因為長期吸煙後帶來的病態心理,然後長此以往人格都無法獨立,所以不應該犧牲眼前吸煙帶來的短暫性愉悅來換取真正的心理健康。那就要看你的思考角度了。
再看之前賣淫合法化的例子,性工作者也不一定夠得到保護,總會有人有變態的需求也會有黑市的存在,黑市上的性工作者可能可以得到更高的工資,所以他們可能會更願意去黑市工作,可在裡面他們的權益也不能夠得到保證。在這裡要提到一句 moral high ground(道德制高點),不管你是在為誰辯護,你都一定要踩一個高的制高點,但這不是絕對的。只是因為辯論的 debate line 是比較偏左的,所以大家 turn to be left wing,政治觀點更 liberal 一點,所以就有 political correctness(政治正確),所以這個 moral high ground 直白一點就是你不能說你不支持賣淫合法化是因為輕視性工作者等等,這個在寫作裡面也一定要注意,西方社會還是很重視這個問題的。
如何訓練自己找定義找立場的能力?入門級的練習可以去搜索 IDEA ( International Debat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 ) top 100 debates,或者 IELST 的大作文題目。拿著定義與立場的眼光去看,會發現這些題目全部都是 open up(開放式)。要學著去定義它,從自己的立場上講它,然後就很容易找到切入點,再將其細化情境化。
B. 邏輯嚴密的論點(ARE 模式/ SEXY 模式)
Assertion 論斷:當你找到邏輯之後就是用簡潔直白的語言闡述核心觀點。然後再一步步寫下你的定義、立場、理由,這樣很方便快速閱讀,如果把重要信息放在最後就很容易吃虧,辯論也是一樣。你一開始就擺出你的論斷:禁煙會使公共商業利益大幅上升。如此一來,別人可能就會好奇你是通過怎樣的思考得出這樣的結論。可這樣強有力的論斷可能是對的,也可能不是,所以全靠接下來你的證明。但你已經達到了你的目的,你表述了你的結論也同時吸引了大家的關注。還有需要注意的是,你的論斷可大可小,之前我們有提到定義和細化,至於細化到什麼程度要看辯題需要。
例:Nationalism(民族主義)vs Ban School Uniforms
民族主義可以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那麼你的論點可以是:
1. 站在國民的角度,沒有民族主義會帶來國民的 identity crisis(身份危機)。
2. 沒有民族主義,小國會輕易被大國的 hegemonany(強權)化
至於像「校服」這樣的話題會比較適合更細化,用更事實化的分析取勝。
Assertion(論斷)一般有兩大類,一類是 Justification(應該),另一類叫 Benefits / Backlashes(後果),一般來說兩者都會包含。
Justification,也就是正當理由,重點在「正當」,無論從什麼理論上講這件事情就應該這樣。比如:謀殺。不管理由再怎麼充分,或者被殺者是多罪惡,從法律上而言謀殺者就應該被懲罰(形式正義大於事實爭議);不管某個地方的女性地位有多低,女性教育有多難,政府都需要推進女性教育此類。
而 Benefits / Backlashes 則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直白來講就是,這樣做了可以得到什麼益處,不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壞處。我們懲罰了謀殺者會有威懾作用,威懾了其他想要犯罪的人,這就是好處。如果我們不懲罰他們,社會秩序就會紊亂,這就是壞處。所以你的assertion 就可以從這兩大類出發,而且一定要強有力。
Reasoning 論證:辯論的時候,評委最常會說分析不夠,根本原因是辯手在分析過程不夠清楚嚴密。當你在做論證的時候,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白你的觀眾只是有常識的普通人。你不要假設觀眾或者讀者對你要講的東西有任何專業的了解和經驗,切忌跳過分析直達結論,這樣就需要強迫自己把每一步都分析透。
其次,要做到深入思考的關鍵點是要不停問自己 Why & So What。why 就是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現狀(Status Quo)是怎樣發展為你的預期的?So what(如果如你所預期地發展那麼又會怎樣)
比如說,形式正義大於事實正義。
-Why?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對正義的理解都有不同,事實正義是無法客觀評價的。
-So What?憑什麼因為事實正義無法客觀評價,形式正義就要大於事實正義?
就是因為事實正義無法客觀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去執行正義,可能會造成社會混亂。
Example 論據:論據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信用度和說服力。學過統計學的同學應該知道樣本容量和代表性的重要性,寫作的時候如果能使用基於大量好的樣本的出來的數據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數據要舉例子,那就最好用大家都知道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這裡有三個注意事項:第一,慎用名人名言,可以作為引用但不能作為例子,虛擬的例子也要慎用;第二,要分清主次,論據是為了畫龍點睛使論點更加強有力,千萬不要本末倒置變成了講故事,要把例子中與論點最相關的部分提取出來講清楚
C. 整體環環相扣:論點的組合與重點的突出
三三法則(Rule of 3s)
A. 三個論點可以是由淺入深也可以由深入淺,但必須先 justification 後 benefits/backlashes 。因為你要先 justify 這個東西,再討論這個東西帶來的好處或者壞處。
B. Assertion說三遍。
1. introduction里介紹自己的三個論點
2. 在內容裡面按介紹的順序詳細分析自己的三個論點
3. 總結的時候再次重複自己說過的三個論點
Signposting(示意)
不管是寫還是說都需要向讀者或者聽眾示意你上一個主題講完了要 move on 下一個論點。如,「My first point is……」示意你要開始你第一個論點了;「 moving on to my second point」,聽眾就明白你要開始你下一個論點了。你還可以適當短暫停止。聽眾有可能還停留在你的上一個例子中沒回過神,這時候你就需要暫停一下來示意大家,你這個話題已經講完了。
D. 駁論(Rebuttal)
Dare to Disagree:一個強有力的 speech 能夠保持它的說服力很多時候不止靠自己還要靠駁倒對方的觀點。但需要注意,駁論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服對方,而是說服觀眾、聽眾或者讀者。所以千萬不要害怕 confrontation(對峙),哪怕對方又反駁回來,你還是要敢於表達自己不一樣的意見。
Critical Thinking: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有意識訓練自己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這裡可以從三個方向進行訓練。
1. 從不同的立場想。你之前站在某個人的立場上想了一個論點。現在你可以預測一下你對手站在他的立場上會有什麼樣的利益出發點得出了什麼論點。一個人的身份決定了他的利益,如果你的身份是煙草公司老闆你的利益就來自煙草公司,你自然不希望禁煙。在這裡,有個很重要的東西,叫做 intersectionality,大概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同身份,每個人都是多重身份複雜的結合體,且並不是簡單的累加在一起。
比如某個身份是:白人女性某跨國公司的 CEO。這三個身份都是指同一個人,如果她 prioritize(優先化)自己女性的身份,可能會僱傭更多的女性僱員,但如果她優先化了自己 CEO 的身份,她可能就會認為女性的工作能力沒有男性強,也因此很有可能不提拔女性員工。所以你要站在不同立場思考,用 intersectionality 的這種思維方式去找到每個立場上不同的論點、思維角度。
2. 站在同一立場的不同思維角度想。同一個出發點也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你質疑邏輯推理的過程中。
3. 信息優勢:在大家的信息還建立在昨天的基礎上,而今天最新發生的事實正好可以反駁對方觀點,此時你就可以顯現最新的信息以反駁對方的論證。
例: Legalize homosexual marriage
? 立場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出發點:同性戀者希望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宗教信仰者不希望同性婚姻合法化;平權運動的支持者想要合法化,而保守派卻不想……這樣思辨性就出來了。
? 同一個立場有不同的出發點:都是同性戀,難道所有同性戀都想要同性婚姻?有的同性戀者就覺得婚姻本質上就是異性之間的 institution,如果接受了同性婚姻就相當於把他們跟異性戀同化了。
? 同一個出發點會導致不同結果:即使同性婚姻合法化,難道就可以讓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平等了么?所以真的可以體現平權么?
? 信息優勢:即使對方論點有理有據,但在很多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請問對方可以怎麼解釋這些案例呢?這就是你的信息優勢。
強有力的駁論:
駁 Assertion : 就是反駁對方的論點和結論——根本不會出現你論斷中提到這件事
駁 Reasoning :事情不會如果你預料一般發展。比如說對方的邏輯思維: a 事件導致了 b 事件,再由 b 事件導致 c 事件,那你就可以反駁 a 事件根本不可能導致 b 事件,來反駁對方的邏輯思路。
駁 Example :有事實性的錯誤,所舉的例子根本無法支持你的論點。
其中,駁 assertion 的強度是最強的,也是最難的。反駁 assertion 之後你自己還要發展自己的 counter argument 來解釋為什麼對方的 assertion 是錯的,而你的是對的,所以你自己還得得出一個完整的論點,這是最難的。
Embrace Dissent 擁抱異見:最後大家還是要以平和的態度去面對異見,因為異見肯定會出現的。立場、角度或者其他各個方向的想法、思維方式不同都會造成異見。以平和心態接受,讓自己的論點變得更有說服力向讀者呈現出來就好。
E. 場外因素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演說錦上添花,首先要放鬆自己,熟悉自己辯論主題的內容,試著給自己的表演加一點花樣。首先你得有適當的感情,我曾經在辯論的時候講到 rape 話題的時候是哭過的。當自己有非常強烈情感的時候,你可以相應表達出來但不能太過。
還有最重要的,卻經常被忽略的是 eye contact 。很多人會把辯論當成是朗誦。我的意見是,站在台上的時候你可以掃視全場,這樣你既與每位觀眾都有了眼神交流而且都不會太長,讓你的視線不會總固定在一個人身上,也就不容易那麼的緊張。第二,保持清晰的表達。我們很容易一緊張就講快,但千萬要把自己的速度放慢,寧願少講一點也要讓大家明白你在說什麼。很多時候特別是在辯論比賽的時候,中國學生的英語語速反而比外國學生快很多,這反而不容易讓人明白,最後什麼重點都抓不到。
如何提升口語與辯論?
我剛開始辯論的時候,就有學長向我們介紹經驗。他非常斬釘截鐵地說:How you say does no matter, one mater is what you say. 你說什麼不重要,重要是你的內容。我在聽了很多舌燦如蓮的辯手辯論之後認識到語言不是不重要,但它的重要性在於錦上添花,較弱的內容可以被非常優秀的辯手包裝地非常強。但是如果你仔細認真的聽還是掩蓋不了內核較弱的缺點,所以兩者相比較取一個的話,說服力還是主要來自內容。
很多人會說自己英語不好開不了口,可是開不了口究竟是因為你語言不好,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這裡犯了一個誤區就是:很多時候我們中文之所以可以長篇大論是因為我們可以從語言方面找補。但其實仔細聽就會發現,裡面有很多離題萬里或者無邏輯的空洞言論。像什麼「價值觀不正」,「不良風氣」,「對傳統文化的蔑視」之類的我們張口就來,但其中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可能全部都不知道,然而英語我們卻不會這樣隨口說。我們沒辦法理清楚在講什麼,我們也就沒辦法開口。其實在語言變為短板的情況下,將重心放在對內容中心上反而會成為練習演講或者辯論的優勢。我的意見是要先自己開口,一方面是建立信心另一方面是可以有比較的基礎。
在初級階段,回到剛才講到的定義與立場上,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想要說什麼,下好定義站好立場想好表達東西牢牢記住自己的 theme 和 definition,然後從各個角度了解自己要講的內容和內容核心,然後自己再 paraphrase(改寫)找不同的語言表達同一個內涵,不停地重複,了解自己的邏輯,建立自己的語言大綱。這樣有個好處是,當你再次站在台上的時候,因為你非常熟悉自己的內核,你不用再拿著一整張紙上面寫滿了你要說的細節、論證然後在一條條挨著讀。你自己心裡有數大概要講的是什麼,你分析的方向是什麼,立場是什麼。之後可以按照那個方向來,你就可以侃侃而談。進階的時候,才是你要用語言慢慢包裝自己的內容。
Be accurate:在語言學術界中有一個說法就是非 native speaker 是沒有辦法自己造出非常 native 的語句的。到了進階的階段就是要忘了自己造的詞句,native 怎麼說我就怎麼說。但這一點要基於你在對這個內容有一個自己造的詞句的基礎上。比如,你想說:你先走,你用英語表達就是「You first」,等到你知道 native 的表達是「After you」,你就一下子記住了。
Be concise:將更多的信息放入同樣長度的句子里。當我們自己改寫的時候,把長句子break down 成非常多短句子,可是能把短句子還原成長從句的時候是更考水平的,如果能在同樣長度的句子里表達更多的信息內涵,那你就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講更多的內容。這個需要一點點的積累,同樣一個意思,當你看了別人的長句子之後你可以先拆解成幾個小句子,然後你再試圖從自己的小句子里還原成長從句,再與對方的長句做對比。
Be sensational:感情渲染。比起單純用 described language 去闡述一件事情,你要是用更 sensational 的語言就更能帶動對方的情緒。在初期的時候,如果我們用 sensational language 就會很容易用大量定義不清形容詞,我們需要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準確的感情渲染。
有效提高聽讀量:講輸入轉化為輸出
這裡有一個誤區就是練聽力為了提高聽力水平,練閱讀是為了提高閱讀水平。聽力和閱讀都是輸入,懂了之後還要會用,把你的輸入轉化為輸出。這裡的核心就是看別人是怎麼表達的,你需要有的放矢地學習。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圍繞一個話題,找大量相關辯論和文章閱讀,將這個話題相關的辭彙和表達短時間熟悉起來,之後如果有興趣可以再找書深入閱讀。這樣你就會注意別人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對比你之前思考這個話題時的想法,把你自己學到的東西轉化為輸出。因為現在的內容信息都非常多,你要做的就是找對關鍵詞,分清主次要。
比如,你對女權這個話題特別感興趣,你先看 first wave 再看 second wave,你找到了幾個 wave 地運動,你以 wave 為線索,你找了每個 wave 下面主要的理論、主要的思考、主要的著作,看完之後就跳到下一篇,不要糾結細節。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了解的話,一定要拋棄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
老生常談的練習:shadowing
Shadowing 就是反覆聽寫一段較短時間的聽力不斷重複,最後達到能同聲默寫的程度。這是最枯燥但也是最有用的。我經常做的是 shadowing 辯論,這樣不止學了他們的語言,還學了他們的內容。通常我第一遍的 shadowing 只寫內容、關鍵詞,第二遍再慢慢往裡面加細節。我這裡推薦的材料可能需要翻牆,在 Youtube 搜索年份+WUDC+final。內容都是很高質量的,但你也不一定聽辯論,你可以選擇其他一些你感興趣的內容如 TED 。但如果你想在內容上有提升的話,還是盡量聽一點思辨性比較強的東西。
Q & A
Q:請問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抽絲剝繭,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靈活運用到辯論中?如何能做到如此高效?
A:這個其實跟我剛才講的「如何快速熟悉一個話題,然後把輸入轉為輸出」有很大關係,你想要抽絲剝繭,你首先要對這個話題有一定的熟悉度。基礎的術語、事實背景資料這個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比如說美國大選,你必須得知道美國大選是怎麼回事?候選人有誰?分別是哪個黨派的?理出自己的知識脈絡,然後再讀相關的文章一點一點往上積累,只要你清楚了基礎的術語,讀到後面你就越來越快判斷出這篇文章對你有沒有用,一段時間後,你對這個話題的文章只要掃一眼就知道這篇文章對你有沒有用,對之前的知識脈絡有沒有補充。因為你對這個話題已經熟悉了,那你新得到的知識就可以靈活運用了。高效的話前期肯定是沒有辦法非常高效的。
Q:請問如何快速構思好一篇小論文並脫口而出?
A:就按照我剛才那幾個步驟來。第一個步驟思考核心信息,它的定義是什麼?情景是什麼?現狀是什麼?然後我的立場是什麼?我要講的是什麼?我從這個立場的哪個角度出發?把 ARE 模式的三個論點結合起來,再加一些駁論就是一篇完整的小論文了。
Q:請問怎麼樣組織自己的語言使得自己的發言更加精鍊簡潔一語中的?
A:這就是我剛才講的「辯論與口語提升部分:怎樣在一句句子里包含更多信息」。可以在自己看到一篇非常精彩的句子記錄下來,然後用自己的的語言改寫成三個短句子改寫,然後把長句子放一邊,之後反覆讀三個小句子,自己想辦法新組成一個長句子,然後與原句對比。
Q:請問怎麼做好 argument 的 link?
A:你要不停問自己 why & so what,把對手當白紙一樣一步步講完分析清楚。
Q:有些生僻的話題之前都沒有做過了解。前期準備時,有什麼網站什麼資源可以搜集各個領域各個話題的資料?
A:新聞網站如 BBC、CNN,網站如 AEON,書刊像經濟學人、FT 等。平時辯手間討論的話題都是辯論間經常出現的,太深的話題靠經驗積累。
Q:怎麼能在短暫的準備時間說服自己,並準備 status quoe?
A:如果你以政府的立場,就一定要以政府的思維思考。先想好自己的論點,再想對方會怎麼反駁。
Q:請問 BP 辯論 15 分鐘準備時間如何充分利用?有的隊伍是一人準備己方,另一人準備反方;有的是兩人一起準備己方,邊想論點邊自我批評,想對方怎麼反駁。
A:我一般頭三分時間先跟我搭檔頭腦風暴,再花一兩分鐘時間挑出個人要講的點,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獨立準備了。一般不會刻意花時間想對方的論點,很多時候站住了自己的立場,對方說什麼都可以反擊回去,還有一點要記住的事你不可能完全說服對方。
Don』t be afraid to speak.
You must try to speak,
even if you make mistakes.
對棕櫚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戳下方二維碼回復關鍵詞「知乎」,可獲海量資料~
推薦閱讀:
※This is us 第九集打卡學習06
※看電影學口語-瘋狂動物城
※聽音樂練發音, 空靈的Illusions 1
※獨家:與外國人練習口語的對話技術
※做巴菲特的合伙人並不需要聰明絕頂,只需要… 英文金句領讀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