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衝刺工作坊:像藍樽咖啡一樣打造超級IP
本文受大琪分享啟發(11月30日 設計衝刺上海第四次Meetup)
藍色小瓶子的進化
2002年,在舊金山灣區演奏了十年單簧管之後,詹姆斯·弗里曼(James Freeman)認識到自己不可能被招進大型演奏團體了,於是便開始在離自己位於奧克蘭的公寓幾英里遠的一個盆栽棚里烘焙咖啡,並在伯克利的一處農夫市集出售。
2004年1月,美國特色食品展(Fancy Food Show)在附近的舊金山莫斯康展覽中心(Moscone Center)舉辦,詹姆斯在渡輪大廈(Ferry Building)農夫市集設立的攤檔前排起了15個人的隊伍。排隊的人一直不斷。
2005年,他在一個舊金山朋友的車庫內開了第一家門店。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生意發展,他慢慢擴張門店。到了2012年,藍樽咖啡已經在舊金山、奧克蘭、曼哈頓和布魯克林開設分店。
近來,Blue Bottle更是增加了類似WeWork的共享辦公功能空間,完成了對「咖啡」場景的一次有效延伸。憑藉全新的「咖啡+電商+聯合辦公」模式,Blue Bottle完成了高達70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它被視為生活美學品牌,也被定義為科技公司。
谷歌風投和設計衝刺
2003年,傑克·納普(Jake Knapp)有了第一個孩子,開始非常認真地審視工作習慣,發現並沒有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工作上,於是開始優化工作習慣。看了不少關於工作效率的書,還製作了表格來記錄不同情況下的工作效率對比。漸漸地,工作變得越來越專註,越來越有條理。
2007年,傑克得到了在谷歌工作的機會。那裡有最適合流程狂人的公司文化,傑克重新思考了團隊討論會的形式。把這些神奇的元素——專註於個人工作,製作原型的時間,無法避免的最後期限加進來,會怎麼樣呢?它叫做「設計衝刺」(Design 「Sprint」)。
2012年10月,藍樽咖啡從包括谷歌風投在內的一群矽谷投資商那裡募集到了2000萬美元的投資資金。詹姆斯對這筆投資有很多打算,不過最顯而易見的一個計劃就是打造一個更優質的在線網站,售賣新鮮的咖啡豆。
幾周後,在12月一個晴朗的午後,布拉登和約翰與詹姆斯·弗里曼見面了。他們坐在吧台旁,一邊喝咖啡,一邊討論藍樽咖啡面對的挑戰。線上商店對於公司發展很重要。要找到正確的道路需要花費時間和資金,而且從哪兒入手也是個難題。聽起來是個實踐設計衝刺的好機會。詹姆斯同意了。
幾個月後,藍樽咖啡的新網站上線了。結果令人驚嘆,在線銷售額翻倍增長。第二年,他們併購了一家咖啡訂購公司。他們明白,要把網上商店真正經營好,還要花費幾年的時間。但是通過運用設計衝刺,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開了步子。
很明顯,負責設計藍樽咖啡線上商店的程序員得參加。不過詹姆斯還選了藍樽咖啡的首席運營官、首席財政官和公關經理。還有負責處理客人諮詢和投訴的用戶服務負責人。甚至還選了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布萊恩·米漢(Bryan Meehan)。當然了,詹姆斯本人也要參與其中。理解、發散、決定、原型、驗證
星期一早上,藍樽咖啡團隊聚集在谷歌風投位於舊金山的一間會議室。我們在白板上畫了一張圖,展示用戶在線上商店的活動路徑。藍樽咖啡團隊的目標場景是一位新用戶在選購咖啡豆。詹姆斯希望在衝刺中集中關注這個場景,因為這裡的難度係數最高。
第二天,團隊成員分別草擬了對線上商店的設想。
星期三上午,我們得到了15個備選方案以供篩選。這個數字對測試來說太多了,因此團隊成員進行投票來縮小範圍。然後決策者詹姆斯在最終勝出的三個方案中進行選擇。
星期四,我們決定三個原型都做。畢竟,我們不需要搭建實際能用的網站。為了顯得真實,每個虛擬在線商店只需要展示幾個主要頁面就夠了。我們與藍樽咖啡團隊一起,利用蘋果電腦的演示幻燈片軟體keynote做出了三組模模擬實網站的系列頁面。
星期五,團隊觀察了用戶測試。每次一個人參加,咖啡愛好者要在幾個網站上買東西,其中藍樽咖啡的三個網店與其他競爭者混在一起。(為了避免提示測試者,我們給每個網店起了化名。)
通過設計衝刺,詹姆斯和他的團隊成員獲得了信心。他們離找到網上商店的正確模式更近了一步。而且,他們邁出的這一步遵守了他們熱情友好的原則。他們知道,這個在線商店會帶來真正的藍樽咖啡體驗。
寫在最後
2016年7月,設計衝刺社區正式成立。至今在上海舉辦了三場工作坊,下周六(12月10日)第四期設計衝刺工作坊將在北京舉辦,閱讀原文,趕快報名。
推薦閱讀:
※到底怎麼才能做出「低調奢華」的設計?
※如何成為像靳埭強的一樣的設計師?
※美國Master申請(設計方向)面試經驗分享
※開玩笑,這是你想開就開的?開關也是有脾氣和尊樣的
※《我的世界》有哪些挖礦技巧?
TAG: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