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

  • 引:這本書在一些不錯的blog上都有看到推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讀完這本書之後,能在閱讀的路上少走點彎路,讓「讀萬卷書"不再是為了滿足飄浮的虛榮感,而是能夠真正在書中汲取一些營養,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增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理解力。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當前我們的閱讀狀態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技巧性單一,停留在小學時候老師所教的「段落大意概括」,看到一段話或者一篇文章,可能有意識的想: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作者表達了什麼思想。但許多情況下是看過了,就忘了。比如剛好看到一本寫得很好的書,翻看前幾頁,沉浸在發現新大陸的新鮮感中,就像看小說一下,但第二天一覺醒來,生活該怎樣還是怎樣,幾乎沒有實際性改變。

另一種便是「碎片化的閱讀」。作者在書中說,因為新的媒體出現,在現代人看來,讀書這件事好像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了。書中所講的基本上是收音機與電視、報紙雜誌等,畢竟這本書是在上個世紀中期寫就的。但如果將書中的」電視機、收音機「,替換成當今的」互聯網、手機「是完全適用的,並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這種情況還會更糟糕一點。大家已經開始習慣了利用各種時間間隙,吃飯時看會電視新聞,排隊無聊時刷刷朋友圈,感覺空虛了就刷刷知乎……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我們閱讀的目標是什麼。一種是為了資訊而閱讀。比如閱讀報紙、雜誌或者互聯網上的一些文章,這種閱讀可以增加資訊但不能增強我們的理解力。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關注「有什麼」「發生了什麼」。如果想要切實吸收點什麼有用的東西,始於資訊,但絕不止於資訊。

另外一種則是為了求得理解,增強對自己的理解,對世界的理解。這也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怎麼樣才算理解?我們閱讀前人留下的智慧的結晶、聆聽他人醍醐灌頂的演講,通過書本,通過演講,我們理解了一些我們一開始並不怎麼了解的東西,獲得全新或者更高層次的啟發。比如閱讀心理學相關書籍,我們開始理解人的大腦是怎麼運作的,學習、記憶的機制是怎麼樣的,從原始人一路進化,我們有哪些或好或不好「天性」,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將其運用到現實中,指導生活中的決策等行為。當我們還是在校生時,我們有老師指導、輔助我們閱讀那些比較困難的書籍,但是如果我們打算繼續學習與發現,就要懂得如何讓書本來教導我們,增強我們的專業知識與邏輯思維能力。

那麼,我們當前的閱讀狀態存在什麼問題?這對我們達到自己的閱讀目標有什麼阻礙?首先對於「碎片化閱讀」,互聯網確實帶來了大門不出便知天下事的便利,我們通常會認為我們比以前了解的會更多。但太多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而現代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我們的理解力。其中的原因便是現代媒體通過精心的設計,從華麗詞藻到審慎挑選的資料與統計,一層層包裝觀點與態度,讓我們不需要經過任何困難和努力,不需要嚴謹的論證過程,不用自己下結論,完全就是純粹的被動接受的過程。想像一下,我們在雙眼停滯,頭腦昏睡情況下拿起手機(比如正在上課),刷刷知乎,下拉到最後一頁看結論,就像是突然之間得到了一份遺產,或者得到法院的判決。

對於這種問題,解決辦法就是主動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事實上,讀者不應該是被動地接收某些東西。相反,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應該就像棒球運動的投手與捕手----投手負責發送,讓球動起來(嚴謹的邏輯論證過程),捕手讓球停下來(通過思考、質疑,形成自己的判斷結論)。好的捕手,在於能夠接收、消化任何類型的球,快速求、慢速球,曲線球、變化球(可類比於不同種類的書籍、渠道),掌握能夠從每一種訊息當中吸取對自己有用、能夠增進理解力部分的技巧。當然,在實際有效的閱讀行為當中,我們需要參與的活動會比其更為複雜。

其中的複雜性也便是解決「低效性閱讀」的辦法。所謂「低效閱讀」,正像我們小時候背誦古詩詞一樣,我們可以很流利地搖頭甩尾地背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但一般情況下我們並不理解其中意境與思想。直到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閱讀詩歌(文言)的理解力也增強了,那深深沉澱在我們記憶腦海中的《靜月詩》才被我們所理解。同理,在英語水平較為低下的階段,我們去閱讀一篇英語文章,往往只關注這個單詞我懂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因此,在具有了主動性意識之後,我們需要探討如何在閱讀的每一種活動中參與更過的技巧。比如在閱讀時如何用感覺、想像力,如何掌握觀察,記憶、邏輯推理等多個方面的技巧。正如作者說的,閱讀就像寫作一樣,是一個複雜的活動。要想達到良好的閱讀,這些活動是不可或缺的。而一個人越能運作這些活動,閱讀的效果就越好。而這本書的後續部分,便是說明接觸不同讀物的不同閱讀方法----如何閱讀實用性與理論性作品、想像的文學、社會科學與哲學以及參考書、報刊雜誌,甚至廣告等。


推薦閱讀:

486.讀書21~《萬曆十五年》
從女生進化成女神,靠的是什麼?
書評 |《呼蘭河傳》昨夜的夢,昨夜的明燈
新手書店
為什麼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高冷

TAG:閱讀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