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雖然驢死了,但最慘的不是驢

11月4日,在《驢得水》下線之前,閑暇之餘的時間趕緊買票看了這個電影。

還好來得及~

電影的故事情節,我看到的跟大家一樣:一個荒山僻野的地方,一個建在破舊的廟宇里的學校,4個老師、一頭驢,演繹了這麼一出好戲。

驢得水是在批判教育制度嗎?是。電影全篇都發生在一所破舊的小學裡,加上校長在內的四個老師,留在這個窮山僻壤的學校,可見他們心中的理想是崇高而純潔的。教育沒有經費,謊報了一頭驢作為老師;英國留學回來的特派員下來檢查,竟然被一曼問到Good bye後回答了Good morning;要把優秀教師頒發給了呂得水,校長、一曼、裴魁山、周鐵男對學校的貢獻如此大的人,都被拒絕了;銅匠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銅匠,接受了教育後,開始釋放仇恨;10萬元變成3萬元的階級剝削...都是在說教育,但又從未出現過一個學生的影子。聯想起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全篇說的大宅子的一家之主——老爺,卻從未露出老爺的正臉。看過黑澤明的《羅生門》的也應該很有感觸,代表著公正的法官大人全程在判案子,卻只能在電影里聽見他的聲音。

驢得水是喜劇還是悲劇?都是。電影前半段,全場笑的前俯後仰;電影后半段,深深的涼意,全場聽到的是嘆息。我努力了一天,失敗了的事情,我不會放在心上;我努力了999天,還有1天就能成功了,這個時候的打擊是致命的。得到驢得水老師的工資後,立刻煥然一新的學校,算是一個小高潮,夜晚的學校燈火通明,就像過年一樣。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是啊,大家來這裡為了什麼呢?不就是為了這所學校嗎?這是最接近理想實現的時候,也是這幾人共築的烏托邦最夢幻、最美好的時刻。人們常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情撕碎給你看——驢得水發揮出了120%的精華,驢得水的悲劇是,把美好的夢想、馬上就要實現的美好的夢想,撕碎給你看。有可能就是你一輩子不會再碰那個遊戲、那堆積木、那件朝思暮想付出期待的事。

驢得水是在說人性嗎?是。我們是不是習慣了影視劇里的十惡不赦的反派?習慣了無所不能無所不會、心地善良的傻白甜主角人設?可事實是人性永遠都不是非善即惡的,人性非常複雜,通常是閃光點與邪惡並存,這也是電影的真實之處,為每個人物都設置了豐滿、立體的展示形象,為電影拔高了一個高度。校長:這麼艱苦的條件下,收留了一曼,帶著大家到學校來幫助學生;又為了學校、為了經費,一味的委曲求全(自甘毀滅),一味的出賣自己的原則底線;事情敗露接受批評後,依然回到這個學校「幸好學校保住了」——他對這個學校的愛還是依舊無私。一曼:可謂這個電影的靈魂人物,敢愛、敢恨、敢承擔責任的新時代(當時的時代)女性代表;三教九條根本不會束縛她,她不會為了婚姻守身如玉,不會封閉在女人想睡男人就睡是一种放盪的觀念里,她只是在很自由的做她自己;銅匠的老婆找上門,一曼二話不說的承認,銅匠老婆要打人,一曼也並沒有縮起來;裴魁山罵一曼婊子**一曼依舊回之以微笑——你不懂老娘的心老娘也不在乎的樣子;但當校長把一曼的頭髮剪掉的時候,一曼竟然崩潰了——(注意!!)導演是有意突出剪頭髮的動作,先罵、再打、第三部酷刑是剪頭髮,可見頭髮在當時的地位之高!頭髮如果代表了舊社會男性對女性的一種標誌性認知的話,一曼因為失去頭髮而瘋,又恰恰駁回了一曼是新時代女性這一觀點,我所認識的一曼,應該繼續爛漫的笑著、花枝招展,才對,這又充分的體現了人性的多面性。周鐵男的一根筋,死都不怕的一股勁,動不動就要弄死你,耿直boy一枚,連走路的姿勢都像在述說他的性格一樣;被打了一槍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特派員說的話就是聖旨,一曼被強姦也不敢出手,可謂是人之常情(但就是在此刻,我笑不出來了,一個耿直的人由於畏懼變成了唯命是從的人,深深的涼意從心底升起,電影的寓意開始湧現出來...之前笑的有多大聲,後面就有多悲痛);裴魁山的形象就更加豐滿:追一曼,理解她、相信她,還許下諾言要娶一曼、帶她遠走高飛;被拒絕後,在一曼睡服銅匠的那個晚上徹底變臉,月黑風高的小山坡,裴魁山回答校長的一句「分錢」,對一曼的恨徹底瀰漫天地;罵一曼那段話,是壞到極致的一部分,當初裴魁山表白一曼口口聲聲說出的理解、尊重、愛慕,在自己的辱罵聲中徹底消失殆盡,罵了一曼、也罵回了自己;但電影的結局卻出乎意料,沒有了驢得水老師的工資條件更為艱苦,本來就有機會去條件好的地方任教的裴魁山,竟然留了下來,人性光輝的一面又閃現了出來。

如果電影就這麼結束了,頗有常見的大團圓結尾之感。電影總共出現了兩聲槍響,第一聲槍響,人性徹底泯滅,整個學校籠罩在強權控制之下;第二聲槍響,學校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但一曼開槍自盡了...空中回蕩著一曼的歌聲,電影拉上帷幕。

銅匠這個笑容的消失,感慨。
推薦閱讀:

TAG:驢得水電影 | 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