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消除無意義感?空心症的治療
我先問大家一個簡單的問題,怎麼消除飢餓感?
吃飯就是了。
如果有一個人說,我就是不吃飯。我要總結,我飢餓,是因為昨天我媽媽沒給我飯吃,搞得我現在才有飯吃。都是我媽的錯。我就是不吃飯,我要想辦法消除飢餓感,我就不信我戰勝不了飢餓感。
大家什麼感覺?是不是很搞笑。
那麼到了「消除無意義感」這個問題上,大家怎麼就犯傻了呢?
天天找人背鍋,試圖撫平創傷,玩精神勝利法。
為什麼不去構建意義?
如 @羋十四https://zhuanlan.zhihu.com/p/23855087 所說,意義是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構建的。讀書、思考、實踐。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豐富的生活中,抽象、總結,構建自己的價值觀,把自己變得強大。當生活有了意義,自然就沒什麼「無意義感」了。
作為一名前空心症患者,我認為輿論導向是有問題的。
第一,空心症這個提法,彷彿這是一種疾病,彷彿患病的人有錯。其實這根本不是一種疾病,人並非生來就有意義感。如果真的非常仔細的審視生活,大部分都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意義。只不過大部分人沒有機會審視生活罷了。思想不夠銳利,往往就缺少自省能力。往往輕易的用流行價值觀去填充自己的生活,吃喝玩樂,也就過了一輩子。生活壓力太大,求生的慾望會壓倒一切思考,也無暇體認到自己的無意義。現在時代進步了,我們的思考水平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壓力變小了,有能力在年輕的時候就思考意義,而不是在死亡前懺悔自己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這在鐵屋中蘇醒的少部分人,我們管他們叫「空心症」,是不是很諷刺?
第二,我反對心理治療走入「以創傷為中心」。現在太多的心理文章把大家都搞成了自怨自艾的弱者。以空心症為例,徐老師的文章那麼長,大家就看見了「教育創傷」幾個字嗎?我們過去的中小學教育用狹窄的教育內容佔用了學生過多的時間,使得孩子在最樂觀,最有成長性的年紀沒有機會去發展一套豐富的價值觀。越成功的學生的價值觀往往越適應現有的教育體系,這種價值觀在過去帶來巨大的好處。因為收穫實在太大,使得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非常難以改變。因為任何改變都要首先犧牲「優秀」。反而對教育體系適應不良的同學,有更好的成長性。因為他有很多改變的方向,每個方向從短期利益來看,都是利大於弊。但是,教育能背的鍋,也就只有這些了。教育負了它該負的責任,現在球到了我們自己面前。就像我前面說的,不要消除無意義,去構建意義!
推薦閱讀:
※從我敬佩的李松蔚老師說起——選擇性關注和倖存者偏差
※催眠可否改變人的想法?能不能讓一個人喜歡上自己之前無感的事物或人?
※診斷法2——訪談法和問卷調查
※練習四種技能,遠離心理困境
※致心理學來訪者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