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凡人,如何開始靜坐修道?

資料來源:《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南懷瑾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打坐、靜坐、冥想、禪修,說實話,還不是很清楚這些名詞之間的區別,從南懷瑾先生的這本書來看,這些詞的水很深,而且還有不同文化派別間的區別(比如瑜伽、密宗、道教),在我看來,以上名詞指的是一種最簡單不過的狀態,一種以固定姿勢讓人的思緒安靜下來的行為。

自己並不是一個教徒,所以所理解的打坐少了些宗教色彩。最初的打坐印象是覺得這樣的靜止狀態可以訓練一個急躁的人學會安靜,之後看《自控力》的時候,裡面提到打坐時的專註可以幫助提升自身的注意力,學會集中精神,排除干擾,再之後閱讀史代納的《通往更高層的世界》,發現打坐是一種自我修鍊的方式,可以向內打開自身靈性,從而獲得高層體悟。

*關於打坐冥想,個人曾經錄過一段荔枝電台節目,感興趣者可以一聽:lizhi.fm/api/audios_wit

如果說史代納是從性靈層面講述靜坐,那麼南懷瑾老師的此書是從生理層面剖析靜坐可以帶來的身體反應,更有一種打坐攻略的感覺,從書名也可以看出靜坐與人的身體狀態的關係,最終極狀態的靜坐可以做到打通任督二脈,通暢周身氣機,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般,達到長生不老的境地,而得以獲道。

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不然豈不人人都可成仙?

首先,要靜下來

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為復命

人的生活是在動靜之間的,白日運動,晚間休息,萬物都在靜中恢復元氣、調理生機。書中比喻說,若人為樹,則四肢為根系,靜坐的姿態讓我們把根系收回,讓能量回灌,在自身的運行中尋找生生不息。做一棵樹,讓冥想為根。

而道便在一動一靜之間,亦可以說便在動靜之中,但若單純地認為「靜」便是道,便大有問題。靜讓人接近先天智慧,相對於我們習慣於後天的學習來說。

然而靜不是一種刻意去求得的狀態,越求而越不得。我嘗試靜坐的時候,一開始最容易讓我覺有挫敗感的是腦海中不斷湧出的思緒,清除之後,又回湧入心,讓人不勝其煩。書中比喻這些綿綿的思緒猶如呼吸,它們一直存在於腦海里,只是平時未曾注意,當外界的干擾將注意力還回內心的時候,這些思緒便喧賓奪主,好似一杯平時一直被攪動的水,水裡的雜質在翻湧的液體里無法被辨識,但當液體停止旋轉時,雜質便漸漸顯現。人思如瀑布是常態,不要去增多也不要減少,就這樣隨之而去,自然就會停止紛飛了,也就是說,當雜質顯現的時候,不要再主動攪起這杯水,讓它們客觀地存在,然後練習讓它們沉入杯底。

解答了我關於思緒的困惑之外,書中還多了一些之前未曾聽說過的名詞:

守竅

靜坐的初始,是承認身體這個軀殼, 比如上丹田、下丹田、中丹田。所守者是竅,能守者是心。

「「守竅」的作用,它的重點,便在一個「守」,所謂「守」,必須要全部精神意志集中才行。只要精神意志真能集中,這個「守」的作用便可達成目的。譬如有一大堆金銀財寶擺在前面,要你專心一志「守」住,那時,你便可以廢寢忘餐。甚至,也可以忘記自己的身心而竭誠「守」住這堆金銀財寶,這就是「守竅」的最好說明。」

但絕不能亂守,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癥狀。這是一種種利用精神力量或宇宙神秘力量進行自療的方式,若不通此種原理,則適得其反。但還是很好奇,如何知道怎樣是正確的守竅呢?書中最經常說的,便是有些練習必須得有明師的指導,否則可能會有走火入魔之險。

鍊氣

便是呼吸方式。

靜坐對身體的自療應該是建立於人體氣機的理論之上,就是中醫里的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等。

「氣機的流行,它依循晝夜十二個時辰(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與宇宙日月運行的規則相通),周流人身氣脈(十二經脈)與臟腑一周。而且在每一時辰之中,經過氣脈的部分不同,就又研究出人身穴道的學說,發展成為針灸之學。」

書中詳細描述了靜坐不同階段感受到的氣機運動,以及可能遇到的身體反應,所以,古時候修道的人都會懂些醫學理論,以幫助調節身體,比如道家的丹藥便是他們修鍊的外在手段。

以前,一直好奇古裝劇里的內功真氣是什麼玩意,那麼神奇,書中解釋說真氣可以理解為生命的本能。若一個人修鍊到家,其實是可以根據需要調動身體的氣機的。當然,本書的描述以南懷瑾老師自身的修行體驗為主,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身體感受,所以感覺靜坐修行像是一個迷宮挑戰,你不知道前面會發生什麼,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自己頭腦中的虛幻。

存想

其實,閱讀完畢,還是不太清楚這裡所指的存想究竟是何含義,畢竟沒有名師指點> <。比如當你感覺氣機從腰間升向頭部的時候,要靠一定的存想來幫助氣機通關,打通經脈,但同時又要忌諱幻想,幻想只會導向歧途。而走火入魔最容易出現在頭部反應。

也就是說,靜坐會使體內的潛在疾病癥狀出現,是身體自我療復功能的促發,再配合醫藥的治療,可幫助恢復健康。比如書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很多人開始盤膝靜坐的時候,都會很容易感覺腿腳發麻,書中解釋這是身體氣機阻滯的一個反應,反饋出身體狀況不是特別良好,而當氣機通暢的時候,雙腿不會麻痹,反而可以長久地盤著並有舒服的快感。

靜坐是一種身心兼修的方法,而且涉及很多生理知識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還真有點嘆為觀止。

那麼,如何獲得體悟?

心靜帶動氣機的運行,氣機的運行療育身體,健康的身體帶來靈性的感悟。從身入心,以心療身。

此書對於靈性感悟的部分描述較少,書中只是幾處地方提及,若只關注於自身的長生不老,而缺少優良的品性,也無法獲得真道。但史代納關於靈性的修鍊是基於仍舊生活於日常之中的,平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中國的傳統修道則提倡禁慾,尤其是男女之欲,只有放下才能前行,也就是說,當長生始終是一種慾望的時候,便永遠無法長生。

另外,此書較多闡釋了精氣神之間的關係,煉精化氣的境地可使全身放鬆而止息,感覺柔軟無骨,如回到嬰兒狀態,重回混沌,天地人我,渾渾茫茫。(其實,初生的嬰兒最接近靈性的,我們都是從最接近的地方而來,然後走遠,然後迷失……)

接而鍊氣化神,而神分陰神與陽神。

「按照丹道派的理論和原則,真正的神我出竅指的是陽神。所謂陽神,它是可以脫離這個肉殼的軀殼,能夠變成有形有相的另一個自我生命之存在。……如果只有自己感覺到另一個生命的形體,或有形相或無形相而出入於這個肉體軀殼之外,而別人無法看見,並且也不能接觸實體的物質境界的,便叫做陰神。」

讀起來是不是玄乎玄乎的?所以,整不好的修道者,是很容易出現幻覺並精神失常的……我更傾向於將這個神出竅理解成與萬物靈性的共通,或者說是最高級的同理心的演化,自身的智慧得以融於世間的智慧流中,並能加以掌控。

其實,靜坐是為了達到「定」的成果,所謂安身才能立命。書中形容這種狀態為火熄了,但仍有火種埋在灰中。定後才有慧,慧而有神通。

南懷瑾老師真的是博覽群書,書中對於相關概念的闡釋涉及各個學說流派,而老師的文字也淺顯易懂,當然,有些抽象的概念只能意會了。

初看此書,是想了解如何做到心無旁騖地打坐,徹底丟掉滿腦子飛的思緒,對於長生不老真沒什麼想法,人生本就一苦海,何必死撐一竿舟?

另外,也覺得沒必要死扣唯物主義,有些時候,放開一點,這個世界也許比我們想像得要大得多也說不定。:)

*附之前寫的關於《通往更高層的世界》的讀後收穫zhuanlan.zhihu.com/p/22


推薦閱讀:

靜不下心來打坐有用么?
打坐冥想需要默念什麼嗎?
打坐犯困怎麼辦?
怎樣培養正念?
打坐時的心法是啥?

TAG:打坐 | 冥想 | 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