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改行都能做些什麼?
「我自己曾經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今年剛好是我離開協和創業的十周年。在我剛剛畢業的時候,絕大部分人經歷了五年、七年、八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醫療專業學習,出來之後一定會當醫生;但是最近十年,情況變了。」
近日,在「2016 中國醫療行業人才發展高峰論壇」上,李天天以親身經歷為例,談到了近十年來醫療人才的流動現狀。
在頭條君(dxytoutiao)與用戶的交流中,我們也越來越多的感覺到——體制內的醫院雖然仍是醫學生的基礎選擇,但早已不是「唯一」。
醫生離職都有哪些選擇?會有什麼樣的職業發展軌道?在準備離職之前,需要什麼樣的硬技能?今天頭條君(dxytoutiao)就與大家簡單分享。
製藥企業、私立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療平台佔主流
李天天在報告《數說中國醫生的生存現狀》中指出,離開體制內的醫生目前有三個比較集中的去向:
1. 製藥企業:隨著跨國葯企的不斷擴張,該類企業日益重視具有醫學知識、能夠與醫生溝通的醫學團隊;具有醫學背景,學過醫、甚至做過醫生的人易受到青睞。
2. 私立醫療機構:私立醫院雖數量不多,但也在逐漸提高質量、提高待遇,與公立醫院競爭人才,希望通過招募專家、學者,提高專業服務能力。
3. 互聯網醫療平台:對於患者服務來講,核心的資源是醫生。「越來越多獲取投資的互聯網醫療平台,在想盡辦法拿到醫生資源。他們通過諮詢、問診或者慢病的管理,試圖撬動公立醫生的平台;通過組織醫生線上回答問題,或者給出一些患教指導,試圖幫助患者打破信息不對稱,提供個性化服務。」
但關於離職意願的數據顯示,有離職意願的醫生數量遠高於真正離開體制內的醫生數量,而在丁香診所的醫生招募過程中,李天天也印證了這點——
「有想法不代表真正能離開體制內醫院,三級醫院更為明顯;因為三級醫院有相對好的技術、設備,對醫生個人成長非常有益,但是不能忽視這些想法在某些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有可能變成真實的行動。」
除了以上幾種,頭條君還整理了一大波其他的選擇,僅供參考:
醫學院校老師:對學歷門檻、言語表達等要求較高,除教學任務外,也有科研要求。
醫療考試機構培訓老師:幫助醫學生順利度過考研、執業醫師考試等;如大名鼎鼎的賀老師、大苗老師、張博士。
公務員(事業單位):如衛生計生委、醫管局、食葯監局、CDC 等單位公務員、事業編製人員;並未脫離醫療行業,但遠離臨床和夜班。
大眾媒體或出版行業:門戶網站健康頻道;綜合媒體健康領域記者、編輯。
醫療行業垂直媒體:如丁香園。
大健康領域投資部門:負責健康領域投資項目的篩選、跟蹤。
諮詢公司:為醫藥健康產業提供專業信息和戰略諮詢服務,負責行業市場情報資源提供。
其他請補充......
需要什麼能力?
1. 如果你來到葯企:
從醫院到葯企類似一個從甲方到乙方的轉變過程;企業的運作規律和模式與醫院有很大不同,能否適應變化是首先要考慮的。
展開說來,面臨的挑戰還包括薪酬體系的調整、葯企的工作強度、對於自身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對頻繁的出差。
因此,適當的心理預期、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包括但不限語言表達、文字表達、甚至 ppt 的水平)、協調能力和抗壓能力都是必要的。
2. 如果你來到私立醫院:
楊澤方是一名有著 15 年公立醫院工作經歷的兒科醫生,2014 年 5 月,他選擇「下海」,在福州開設了「丁香雲幼兒健康診所」,現在運營良好;楊醫生也負責杭州丁香診所的運營工作。
作為一名經歷了公立醫院,再到私營診所的「前輩」,他建議如果想要離開,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
臨床基本功:對於多點執業或者自由執業的醫生來說,在公立醫院打下了良好的臨床基本功尤為重要;對於一些手術科室來說,為了醫療安全的保障,副高是一個潛在的門檻;而對於一些非手術科室來說,年資和經驗也很重要。
複合能力要求:現行的多數私立醫院和診療中心,對醫生的科研能力很少做量化的要求;而是更看重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診斷疾病的能力,與患者有效溝通的能力;對於自由執業的醫生來說,相關的要求更高,如何利用自媒體打造自身和團隊的品牌,如何處理衛生主管部門的關係等。
心理調適:多點執業,意味著與原單位並不完全解除關係;能否適應與公立醫院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文化,能否處理好與原科室的關係,都是不小的挑戰;所以在選擇「離開」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3. 如果你來到互聯網平台:
互聯網醫療是近幾年的行業熱詞,有醫療背景的小夥伴來到互聯網醫療平台,工作大概分為兩條線索,第一種是從事線上輕問診或診療工作,與過去相比,是將工作轉移到了線上,這需要醫生調整心態,在堅持提高專業水平的基礎上,有一定的互聯網交流技巧和「客戶服務意識」。
第二條線索是需要醫療行業背景的其它工作,例如醫療 app 運營、推廣,產品經理、項目經理等,既需要對項目的統籌管理能力、對行業的整體認知,也需要行業和人脈資源的積累。
以上都需要適應互聯網行業與醫院不同的高強度工作,996(每天工作 9 小時,每周工作 6 天)雖不是行業慣例,但出現問題時,及時響應是大部分公司的基本需求。
無論你做什麼工作,經歷了哪些;頭條君都覺得選擇是很慎重的。相比醫院的「穩定」,很多轉行的機會都不能提供「一干一輩子」的承諾。
「轉行有風險 選擇需謹慎」,盲目跟風不可取,失去公立醫院的「保護傘」,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名醫生的成長和發展。
幾個轉行小故事:有人歡喜 有人懷念1. 小琦,外科醫生,曾在醫院工作 5 年
問:為什麼從醫院離職?
答:大學畢業在一家縣醫院做到了主治,縣級醫院的發展有限,想要有更好的發展,所以考了基礎醫學的研究生離開了那家縣醫院。畢業後一心想回臨床,但陰錯陽差進了醫學院校當老師。
後來又接著讀了基礎的博士,儘管畢業後有很好的機會回臨床,但由於職稱、專業問題,以及臨床的壓力、忙碌,還是選擇了留在學校。
問:離開醫院過得怎麼樣?
答:在面臨該回醫院還是離開醫院這個問題時,也曾萬分糾結。畢竟醫學是自己曾希望能奮鬥一生的事業,離開醫院等於失去了在臨床一線拼搏的機會,失去了「以我之所學解除病人之痛」的機會。一開始是失落的,有時還會夢見自己站在手術台上。
但現在不想回臨床了,在醫學院當老師雖然收入少很多,但有足夠的時間供自己支配,免去值夜班和醫療糾紛的壓力,可以多陪陪家人。如今把自己的對醫學的熱愛寄託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看著學生青蔥的臉感覺他們能承載我對臨床的熱愛,也挺好的。
問:你想告訴其他人什麼?
答:個人以為,任何一項工作都有讓你開心的地方,但也有讓你糾結的地方,問問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心之所屬,無怨無悔!
2. 懶胖子,糾紛辦,曾在醫院工作 4 年
問:為什麼從醫院離職?
答:在醫院沒有從事一線臨床工作,而是在醫院糾紛辦做了 4 年多。天天面對醫療糾紛,壓力很大,主要來源於部分患者的無理取鬧和醫鬧的威脅。
我經歷過被黑社會關在屋子裡一天,被患者家屬群毆,被家屬把小孩的骨灰放在辦公桌上一周還要繼續辦公,深夜一人被 60 多歲的高血壓抑鬱患者抱著大腿不放等等。
處理醫療糾紛,不賠錢的話,對外要避免挨打;賠錢的話,對內要爭取醫生的理解,還要考慮到院領導的要求、衛生局和政府部門的和諧。後來實在是煩了,不願意做了,就離開了。
問:離開醫院過得怎麼樣?
答:離開醫院後做了金融,收入高了,壓力也小,但是感覺沒有激情了。
每次參加醫院同事聚會時心裡都會有些遺憾不在醫院工作,很懷念那時候雖然辛苦但人情味很濃的日子。這幾年處理醫療糾紛,感覺自己成長了很多,離開醫院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把醫院當家了,如果有機會還是想回到醫院,繼續處理糾紛,其實如果能把醫療安全做好了也是好事。
問:你想告訴其他人什麼?
答:珍惜那個被喚作「醫院」的家, 即使忙碌,即使喧鬧,卻充滿著人情的溫暖。
3. 蔣永源,住院醫生,曾在醫院規培 3 年
問:為什麼從醫院離職?
答:在我看來,醫學是一座象牙塔。長期的學校生活,就業後也被固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醫院,我們彷彿生活在一個脫離了社會的塔里,書生意氣。然而我想看看象牙塔外面的景色。
所以經歷了本科、碩士,拿到了「四證合一」之後,我仍然選擇了離開醫院,來到了一家醫學互聯網公司。這是一個很 nice 的公司,這兒也有一群很好的同事,在我學習過程中包容和指正我的不足。
問:離開醫院過得怎麼樣?
答:目前來說,我過得還算不錯。我的信條是「欲有所得,必有所舍」,雖然仍然對以前的身份有所懷念,懷念以前對疾病的探索、就診的便捷等等。但是我明白現在我得到了我更想要的東西,這期間我出了《醫學考研手冊》《醫師規範化培訓指導手冊》等,讀者過萬,用我所學幫助了別人,未讓過去的汗水白費,也未辜負導師的培養。
問:你想告訴其他人什麼?
答:不少同行們覺得醫生最苦,但我想說賺錢都苦。轉行最忌諱的就是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抱著一種「做什麼都比當醫生好」的心態。切莫輕信某個行業遍地是黃金,坐著能收錢,大部分收銀員都還得站著呢,當然也沒有哪個行業是一無是處。
頭條君祝大家好運。
推薦閱讀:
※女醫生邊打點滴邊寫病歷走紅,是最美還是最可憐?
※少女體香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
※他富可敵國,慈善豪捐幾百億,卻連親哥都不認!
※蘇州同濟男科醫院收費貴嗎 平價醫院正規收費
※痛風發作的治療全流程,你平時有這樣好好治療嗎?
TAG: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