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究竟厲害在哪兒?
曾國藩,中興名臣,理學家、政治家,文學、軍事也很厲害。蔣介石對他崇拜的是五體投地,床頭常年放著曾國藩家書、日誌等等。毛澤東也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毛澤東和蔣介石都佩服曾國藩呢?論功業,毛、蔣的成就比曾國藩大,都是一國之君;論知識學問,毛澤東並不輸於曾國藩;論打仗,毛澤東古今中外罕見敵手。一句話,毛澤東文治武功都超過曾國藩,他服曾國藩何來?大家還要注意這個「獨」字,就是唯一。
毛澤東的自信大家是知道的,他何曾服過誰?什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是輸文采就是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只會射大雕。那麼他為什麼獨服曾公文正呢?
那就是服曾國藩的「做」功。一般人的努力都是在外,按照命運之神的指引拚命前行,建功立業,如劉邦、李世民、朱元璋、左宗棠等。所謂「偉人征服別人,聖人征服自己。」曾國藩是內外兼修,其過人之處在於「內修」,即「修心」,也就是所謂的戰勝自我,去「我執」。一般人連了解自我都做不到,更別妄談戰勝了。
二十年前,我深切地體會到學問之難,總結出了「人生三難」。一、「學」難。學問、知識浩如煙海,而人生苦短,窮其一生僅能涉及其中幾門之皮毛。且花花世界誘惑多多,能沉下心來學點東西確屬不易。大家看看我們周圍,幾個人在讀書學習?二、「思」難。學了一點東西,如果不聯繫實際、聯繫自己加以體會、思考,充其量是個書獃子或故事員。只有從錯綜複雜的事物中找到規律,悟出道理,這才是真學問。今天中國人的毛病就是不獨立思考,被政府、媒體的洗腦,像盲流一樣隨波逐流。三、「做」難。學也學了,想也想了,但如果不能落實於日常的思考和行動也是一場空。學、思、做三難,最難在做,學只要有毅力和恆心就行,思只要有悟性、肯動腦筋就行,但做是要用心的,去不掉心上的雜草是不可能做的好的。
曾國藩的做功改變了什麼呢?答案是:心態。
1、去除自私。曾國藩原來是個毛病很多的人,如非常狹隘和自私,進京趕考時,別人用了一下他的油燈就生氣,並與人吵架了。他發現自己這個毛病後,立即開始改正。他總結道:「尖刻待人會招禍, 恕則可免禍。」通過治心,後來遇到此類事情皆「一笑即可了之。」。
2、去除「粘戀」。就是睡懶覺,每天懶懶散散,功課荒廢許多。為了治理自己的這個毛病,他通過「日課」的方式,即給自己定學習計劃,然後每天通過寫日記來檢查功課,如果發現沒有做到就罵自己禽獸不如,第二天努力改正。他給自己的要求是「吾惟盡一分心做一日事, 至於成敗, 則不復計較。」他總結道:「天下古今之庸人, 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 皆以一傲字致敗。」
3、去除貪婪之心。他雖然深知「人為財死, 少貪少禍。」,但遇事則難免生出名利心。為了克服這顆貪婪的「禽獸之心」,他通過「靜坐克己, 靜坐反思。」的方法檢討自己,為自己定下「治生不求富, 讀書不求官, 修德不求報, 能文不求名。」的目標。通過努力,他自己感覺可以了。結果有一天做夢,夢中出席同僚的家宴,對同僚家的富麗堂皇和豪華氣派心生羨慕。醒來後他對自己非常失望,在日記里大罵自己禽獸不如。再次總結道:「非靜無以成學, 非學無以成才, 寧靜已以致遠。」漸漸地,即使在夢中也不再貪慕名利了才罷休。後來,他遇名利就讓,不僅自己如此,而且要求弟弟和兒子也要如此。
4、求心安。他不是叫「曾剃頭」嗎,殺人無數,如何能心安?他有一副對聯:「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辯證法挺好,可是還有憂。為了克服這種憂慮和恐懼,他通過靜坐,修心,感悟,直到知天命。一旦知天命就無憂了,他說:「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笑而忘之是什麼意思?就是既然一切都是天定,那麼就忘掉人間俗事,自然而然快樂地活著,老天爺想幹什麼反正我也沒辦法,隨便老天爺怎麼安排吧!曾國藩讀了一輩子的書,得出的結論卻是:『不信書,信命』。
5、求「缺」。他的書房叫「求缺齋」,別人要圓滿,他卻求缺。這是致良知,戰勝人慾的大功夫。求缺的意思就是,物極必反,完美意味著極丑,不想得到極丑的結局,那就要有缺的存在,求到了缺,等於得到了完美。
6、「讓」「舍」「挺」的功夫,對多餘的名利主動避讓,這不僅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法,也是保證子孫後代安全的方法。李鴻章是深諳老師曾國藩的「挺字經」,他被趕進破廟,打死也不離京城,憑著一個「挺」字硬挺了過來(等、忍、挺學問很大,是心靈境界強大的表現)。他認為「戒奢要從苗頭開始, 而不是等待以成習慣再行改變, 那就是極為困難了。」
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他要求兒子「凡世家子弟, 衣食起居, 無一不與寒士相同, 可成大器。」結果如他所願,他的兒孫都有出息,突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對父母而言,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始終讓父母寬心;對弟妹而言,曾國藩是最好的哥哥,教導、照顧、體貼入微;對兒女而言,曾國藩是仁慈的父親,也是完美的榜樣。
7、求學問,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最後一套是《冰鑒》,就是看骨相。手相、面相容易看,但誤差比較大,骨相准,但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他的學生李鴻章每每推薦人才給他,他既不詢問也不交談,只是讓李鴻章領著來人去散步,他遠遠地看著,隨後告訴李鴻章他們分別是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做什麼職務,壽命如何,將來因什麼而死等等。常常令李鴻章目瞪口呆,連忙在日記中記下,結果都能得到驗證。
8、深諳「概」之道。曾國藩家書中提到一個『概』的觀念很重要,概是古代用於將斗中的米刮平的工具,米太滿了就要把它剷平,以求得均衡。人生在世也是一樣,得失平衡,一個人如果本身太出色而且狂妄的話就太危險了,結果就是『天不概之人概之』了。
人們都是固執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它要與自己的本性和習慣作鬥爭,非常痛苦,戰勝自我是一個異常痛苦的認識和修正過程。
我們知道心苦是遠遠大於辛苦的。辛苦,輕則鍛煉身體,重則腰酸背痛,只要能吃飽睡好,一般無大礙。心苦則不同,它能導致你寢食難安,輾轉反側,心緒不寧,精神恍惚,甚至會致大病。大家去看看曾國藩的日課、日誌、家書,他對自己的要求幾乎到了殘酷的地步,放眼世界,幾人能行?梁啟超這樣評價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然而文正非固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當時諸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逆境之中;……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勇猛精進,堅苦卓絕……」。
人的優秀不在聰明而在智慧,曾國藩生於憂患,且智力平平,但那份修心的功夫卻是無人能及。就我個人的體會,像曾國藩這樣艱苦卓絕,對自己苛刻要求的人,說億萬人中難有一人亦不為過!
蔣介石佩服曾國藩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蔣介石日記現在公開了,他是個持之以恆的人,每天堅持寫日記。年輕時有一段時間,為了克服色心,四年的日記中每天發誓遠離女色,可惜第二天見美女就追,然後再罵自己禽獸不如,罵完再嫖,惡習難改讓他非常痛苦。寫日記,罵自己等等都是學曾國藩的。可惜曾國藩有毛病立即改了,他卻改不了,只好佩服曾國藩了。
曾國藩如此不屈不撓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達到無憂的境界,實現「孔顏之樂」。人們往往從表面看曾國藩在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實這只是手段而已。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知天命以達無憂快樂。曾國藩說:「人生有窮達,知命而無憂」,意思是:一、窮達天定,人是沒辦法選擇的。二、如果不了解命運,不管窮達,憂愁和煩惱都會伴隨一生。三、命運或天命是可知的,通過「誠意」、「立德」、「格物」、「致良知」達到「仁者無憂」的境界就可以擺脫憂愁從而進入快樂之門。(而「立功、立言」是世俗的,一個朝廷重臣如果不「立功」如何站得住腳?不「立言」,寫寫東西,沒有學問如何服眾?這些都是手段。這一點與王陽明一樣,做官、打仗只是為了肉體的生存,而人生的目的是致良知。)
當今一些學者利用人們急於發財成功的貪婪心理,紛紛出書胡說八道,談什麼王陽明、曾國藩的謀略、計策以吸引眼球,豈不知王陽明、曾國藩等儒家聖賢對金錢、名聲、謀略、策略等等是嗤之以鼻的,因為策略、謀略、算計等等都是為名利服務的。歷史上玩謀略和搞霸術的人都受到他們的批判,我們在他們留下的著作里根本找不到對名利的貪婪文字,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他們戰勝名利之心的艱苦努力。因為謀略是俗世的小聰明,是自私,是愚蠢,是違反大道的。
還有,人們說:「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這是不準確的,學習曾國藩做人做事的智慧是應該的。但他的從政思想是不值得學習的,要學只能學王陽明。經商學胡雪岩也是錯誤的,胡雪岩的身上是沒什麼可學的,充其量就是一些賺錢的小伎倆而已,根本無大智慧可言。即使你全部學會還是會以失敗告終,子女磨難重重。胡雪岩臨終前曾對兒子說:白老虎可怕。意即白花花的銀兩害人。胡氏後人中,幾乎無人經商,也無人入仕。
那麼,經商學誰呢?應該學范蠡。也就是陶朱公,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商人中的聖人。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去除官服,改為一襲白衣與西施泛舟於五湖之中。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贊道:「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大家想像一下,富可敵國,一襲白衣的范蠡攬西施在懷,泛舟西湖,那一份洒脫,那一份悠閑,那一份智慧,怎不令人嚮往!而胡雪岩整天抱著「白老虎」和一堆老婆惶惶不可終日。該學誰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