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是姜文最崇敬的中國演員,逝世六十年,表演依舊無人能夠超越

何為戲骨?何為以表演為終身志願?

石揮,給了最好的答案。

文|@姜陸

對石揮最初的印象來自於姜文,他曾被邀請重現《我這一輩子》(1950)中石揮的角色,但這個對自己無比自信的演員卻拒絕了。

他說,五十年了,石揮的表演依然難以超越。

在這部石揮自導自演的代表作中,石揮從22歲一直演至60歲,以一個無名巡警的命運,作底層中國人的縮影,映射時代變遷下百姓不變的悲苦命運。

影片內涵的準確傳達,離不開石揮出神入化的角色塑造:

20歲時初當警察,站得筆挺,時不時整整警服,既有當上警員的春風得意,又有對新身份的不習慣。

《我這一輩子》,清末,22歲

三十歲前後,遭遇學生愛國抗議遊行,在愛國心和警員飯碗中掙扎,神態溫和、善良、謹慎。

《我這一輩子》,民國,30歲

四十餘歲,年紀漸長,又經兵變、喪妻,看透政府的腐敗和世間的不平,背微駝、脖子前伸、眼睛更小、皺眉。

《我這一輩子》,民國,40歲左右

60歲,辛苦一輩子的錢被搶盡,還被抓去坐牢,終萬念俱灰,喊出「說起來可也真怪啊,不管誰上台吧,他媽什麼好聽他說什麼,什麼共和啦,平等啦,自由啦,他媽說得好聽,沒他媽一個是拉人屎的!反正倒霉的是我們老百姓」,異常震撼人心。

《我這一輩子》,解放前夕,60歲

同年,石揮還接演了《腐蝕》中的進步青年小昭,《太平春》里的理髮師劉金髮,《姊姊妹妹站起來》中的流氓馬三,不論青年老年,正面角色反面角色,他都遊刃有餘,彼時,石揮35歲,離他初登舞台剛好15年。

《姐姐妹妹站起來》,1951,流氓馬三

《腐蝕》,1950,楊小昭

● ● ●

20歲的石揮從沒想過自己能演戲,他加入明日劇團,為的是中午管飯。一次演員跳票,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打了三年雜的他得到了人生第一個角色:茶房。

3年之後,23歲的石揮靠《雷雨》中的僕人魯貴一角打響名頭,曹禺本嫌魯貴戲多,想刪,看過石揮表演之後,不僅沒刪,還念念不忘多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還要好。」

而真正讓石揮成為名角兒的,是1942年,他在《大馬戲團》中飾演的老江湖混混慕容天錫,和《秋海棠》中挑大樑的悲情男旦秋海棠。

《大馬戲團》僅存劇照

石揮演慕容天錫,27歲演60歲,為求傳神,找來十幾個人作素材,上流人士拿煙捲兒的小手法、朋友顯頹喪的舊長袍、老太太滑稽的流行歌曲唱調、兩腿有節奏而可笑的亂步……都被他用在戲裡。

這個角色在石揮的演繹下,幾乎「天衣無縫」,成了《大馬戲團》里最大的驚喜。

時人評價石揮,站著不說話也能把主角的光彩搶盡。

《秋海棠》僅存劇照

《秋海棠》更是轟動一時。

費穆看中石揮的可塑性,找他來演主角。但男旦要美,石揮長相粗獷,同美沾不上半點邊。

為貼近角色,石揮先找人精心設計形象,「改頭換面」,又找來許許多多「老師」:後台工友在黑暗中打掃樓梯的黑影、程硯秋習慣性的搓手動作,就連路邊乞丐頭戴的帽子都被他拿來作塑造角色的素材。

排演時,石揮又在角色的讀詞和舞台動作上與導演、同仁長時間地反覆推敲,小到對每一劇台詞的語速、重音,對手指的分和、走路的姿勢都精益求精。

《秋海棠》連續上演四個半月,共計一百八十場,在當時空前絕後。上海人吃了晚飯去看話劇,相互打招呼時不是說「看話劇去」,而是說「看石揮去」!石揮曾謝幕達12次才得以退場,他生病,換B角頂替,觀眾就要退票。

● ● ●

石揮的好,六十年後,終歸只能在電影中一窺究竟。

1947年至1957年,石揮在電影領域集中發力的十年間,共出演12個角色,個個經典。

《假鳳虛凰》(1947)里的理髮師楊小毛,假扮富商相親,劇本里有句台詞是「你再不答應,我就要自殺了」,石揮演的時候,把理髮師的剃刀插在自己的西裝上面口袋,說完台詞,習慣性地拔出剃刀,熟練地打開,在領帶上刮一刮後再作自殺狀。一個小的動作設計,就把小理髮師給演活了,又兼具了喜劇效果。可惜遭到理髮工會的抗議,這個鏡頭在上映時被刪去。

《假鳳虛凰》,黃佐臨,1947

《太太萬歲》(1947)里的老色鬼岳父,雖難掩雕琢痕迹,卻又實打實的抓人,在影片中大放異彩。

《太太萬歲》,桑弧,1947

《夜店》(1947)中陰險的獨眼龍店主聞太師,同是八字鬍,賊眉鼠眼的粗鄙小人物,可僅僅眼神上的變化,就已將一個之猥瑣與另一個之狠毒區別開來。

《夜店》,黃佐臨,1947

第二年,石揮又大反轉,接演《艷陽天》(1948)中的正直律師,在他的設計下, 律師彈魚鼓,小分頭,平時喜歡穿中式衣褲。角色自彈自唱的魚鼓道情以及念白中的京戲味兒 ,成了律師愛說 、愛唱 、愛管閑事性格特點的有力體現。

《艷陽天》,曹禺,1948

那之後的經典作品《哀樂中年》(1949)中,同是知識分子、正面人物的小學校長,石揮又演出另一種狀態,鬆弛、溫潤、關切的嘮叨裡帶著一些可愛的傻和呆。

《哀樂中年》,桑弧,1949

石揮演藝生涯後期,演技越發純熟自然,1951年《我這一輩子》中的「我」、《姊姊妹妹站起來》中的人販子馬三、1955年《宋景詩》里的大反派僧格林沁,以及離世前最後一部作品《情長誼深》中的老化驗員,都讓人印象深刻。

《宋景詩》 ,石揮飾僧格林沁,1955

《情長誼深》 ,1957

● ● ●

有著高超演技的石揮,並不是好相處的演員。他性子冷且狂,別人的謙虛他全沒有。

一次組劇團,外號「小開」的韓非是老闆的代理人,向弟兄幾個宣告:咱們幾個都是A級演員,拿最高月薪600塊!石揮冷冷地冒出一 句:我要601!有人嘀咕:人家趙丹(著名演員)也就這個價!石揮回道:趙丹是趙丹,我不是趙丹!

但石揮狂至如是,一路培植他的黃佐臨(苦幹劇團團長、著名導演)卻還是說,石揮,是「眼低手高」的演員。

他太了解石揮,了解那個沒念過幾年書,但看見他滿書架英文表演理論著作時眼饞的石揮,了解那個托他找英文老師,從基本句法學起,把《一個演員的手冊》《演技教練》兩本書翻譯成中文的石揮,了解那個拿到劇本便把空白處填的滿滿當當的石揮,了解那個演一個角色要找十幾個人作素材的石揮。

戲骨難得,難在戲外。

石揮自創和如今體驗派相通的「由根起」表演法則,認為演員演戲不能只知道劇中角色、職業、一般性動作,幕開即演、幕落下場,這是極表面化的處理方式,而要「由根起」創作角色。

首先分析劇作者及其所處的社會背景,了解劇作的演出價值,然後研究人物,明白角色性格,在整個演出中所佔的地位,與主題的關係,研究每一句台詞為什麼而寫;最後則是對劇本文本的研究,研究全劇的高潮在什麼地方,演出的目的與傾向等問題。

吃透劇本與角色性格之後,再從生活中找素材,雜取種種合成一個,真正創造出一個鮮活的人物。

石揮對台詞亦要求甚高。

他本來嗓音條件優秀,聲音渾厚,口語純正,但他仍自認為訓練不夠,特地找聲樂教師練唱。

同時,為求角色聲音與性格特點吻合,他還獨創了一整套聲音標註符號,對主音、平音、顫音、變調、恢復原調、個別讀清、暫歇、漸高、漸低、漸強、漸弱、輕、極輕、重、極重、個別加強、立停、漸快、漸慢、換氣、單獨抬高、單獨降低、延長、裝飾音等極其複雜的發音情況進行明確界定。

石揮亦追求表演抓住觀眾。

為此他更是拿「天橋藝術」當老師,時時琢磨,那些耍雜技的、唱小曲的、說相聲的,觀眾什麼時候駐足喝彩,什麼時候興味索然。

所以,石揮的表演看似自然生活化,實則是抓住了人「人失控的部分」,戲劇化的部分,最終吸引觀眾的眼球。

● ● ●

現在看石揮,亦有不足,表演時帶有話劇表演的印痕,特別是早期,顯誇張,但這或許並非完全是石揮的問題。

謝晉回憶說,當時電影的拍攝技術很簡陋,要求演員在一種假定條件下表演。比方說,拍甲、乙兩人對話的戲,只能先拍一個,再拍另一個。拍甲的時候,乙不一定到場,於是甲就只能看著導演的手掌說話,假定那就是乙。

同時,也受當時的審美所限,當時演員講究台詞、講究動作造型、講究化妝服裝,戲劇化即是最好的藝術。

而現在,幾個機位同時設置,和人對戲而不是和巴掌對戲,可做到石揮這種程度的又有多少呢?

在時代限制下的石揮,已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極致。

條件越來越好的當下,又有幾個人如石揮一般,為自己的志願真正竭盡全力呢?

其實一個人所求為何,說的東西,特別是訪談里、演講里的東西,是萬萬不能信的,他做了什麼,行動指向什麼,才是真正答案所在。

要不,六十年了,說要成為好演員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怎麼石揮只有一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歡迎移步公眾號「愚樂」(likejokes)討論更多話題。

在這裡,我們將不定期推介一些人物。

期待你的關注。


推薦閱讀:

《急診科醫生》首播,你覺得她們演的怎麼樣?
親愛的客棧中的闞清子是誰?闞清子楊紫為什麼說是因為趙薇才上北電的?
誰能評價一下愛情公寓2孫藝洲的演技?
解讀我心目中的演員焦俊艷以及對其作品的深思
一樹桃花開的演員介紹有沒有?

TAG: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