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然英語學習法,拯救學了十幾年英語,卻說不出來的我們。

在此文的開始我提到:同步的精髓是指按照母語的學習規律和要求學習包括英語和其它任何外語,因為任何語言的學習規律大體是相同的。您是如何學習中文的,就如何學英文吧。請把英語當作第二母語來學,而不要把它當著第一外語來學。在這一章我將帶著大家循著母語的學習軌跡悟出英語和其它外語的學習規律。

回想一下我們從不會說話到牙牙學語再到會讀會寫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學習母語是先從聽說開始的,嬰兒在出生後,他的雙耳就不斷受到自然環境的刺激直到能說話。小孩剛說話時,吐詞含糊不清,但他會毫不氣綏地不害羞地不斷跟大人學說話。記得我外甥在剛會說話時老是說不清「舅舅」二字,好像過了一兩年才把它說清楚。在整個過程中他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不耐煩。小孩在學說話時也沒有像我們初學英語時先學書寫、音標和語法再練聽說,或練聽說和學書寫、學音標和語法同時進行但以學音標、學語法和讀寫為主,而是既不「過問」書寫、拼音也不過問語法。結果是在學齡前孩子們就能較自如地用母語表達他們的情感,和大人及同齡人交流,儘管他們不識字、不懂拼音也不懂語法。

如果小孩患先天性耳聾或在孩提時患後天性耳聾,那麼由於大腦缺乏聲音刺激,導致不會說話或說話有障礙,即所謂的十聾九啞。如聽力無問題,但不開口學說話,口語也不會好。我父母從老家河北來長沙定居已有40餘年,自然聽得懂長沙話,但他們至今還不會講長沙話。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從不開口學長沙話。學會說話而不去學識字和寫字,就會成為文盲。如果讓大家在是做「聾啞」還是做「文盲」這兩個選擇中任選一項,我想大家都會選擇做文盲。在現實生活中,文盲遇到的麻煩肯定少於聾啞人遇到的麻煩。退一步說,作為長沙人如果你識字而聽不懂長沙話又不會講長沙話,那麼你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聾啞人在生活中面臨的窘境更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那怕他不是文盲。

在上小學時,孩子們都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能力,在此基礎上再識字、寫字、學拼音、學語法。從小學到高中,我們一直是以同步規則在學母語,即先聽說後讀寫,然後就是聽說讀寫全面提高。而且在讀寫上面花的時間遠較聽說為少。我們決非只是在上語文課時學中文。母語的學習發生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我們在數學、物理課上學母語,我們通過聽廣播、看電影、看電視學母語,我們在讀小說、報刊和雜誌時學母語,我們在與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們談話時學母語,我們在各種遊戲和體育活動中學母語......在小學至高中的語文學習中,我們除了以聽說讀寫方式學習中文外,還花較多時間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熟記成語、典故、俚語。對於生詞、片語和成語,我們均是無條件地接受之,無論是發音、書寫還是釋義。好像還沒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吧:為什麼不能用「管它四八三十二」來代替「管它三七二十一」,也沒人會問為什麼大家的「大」發da,而指醫生的大夫中的「大」卻讀成dai?總之在中文學習中,我們是抱著非常寬容的態度,無條件的接受前人總結出來的那些約定俗成的語言文化和規則。

拼音和語法在母語學習中起何作用呢?我認為拼音和語法只是學習中文的一種手段,而非最終目的。拼音可指導學生讀生詞和寫生詞,小學後一般就不再教拼音和用拼音了。語法的作用是指導學生用規範的語言說話和寫作。高中畢業後我們大都不再學語法和考語法了,除非你大學或研究生的專業是語言文字和相關專業,你從事的職業與語文教學和文字研究有關。

我們高中畢業後,一般情況下均能在各種場合較熟練的應用母語,以滿足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需要。雖然我們很少有機會再上語文課,但我們學習母語的進程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這一進程一直與我們工作、生活和學習相伴隨。但進程的快慢卻因人而異,語文老師、新聞工作者、作家等會較一般人更重視中文。他們從事的職業要求他們不能像常人那樣僅僅滿足聽得懂和看得懂,還要有紮實的口頭和筆頭功夫。運用語言時,我們很少用拼音也不死摳語法,而是憑多年培養出來的語感正確使用母語。我們往往用「出口成章」來形容某人口才好,用「信手拈來,一氣呵成」形容某人文筆好。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和閱讀時往往是通過「順不順耳,順不順口,順不順眼,順不順手」來判斷句子有無語法錯誤。筆者早已將上小學時學的拼音忘得一乾二淨,但並未感到不懂拼音對我使用中文有何影響,同時我在寫作、翻譯、修改文稿和講座時都是憑語感在使用通順地道的母語。由此可見,拼音和語法只是我們學習母語的一個階段。經過多年的語言學習和應用,憑著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能力和對母語的直覺,我們的母語水平已基本能勝任平時的需要。

學習和應用母語的過程是如此,學習和應用英語和其它外語也不例外,一定是聽說領先於讀寫,先聽後說。因為違背語言規律學英語,才導致聾子英語、啞巴英語、語法英語。在英語學習中我們提倡寧可先做文盲,而不先做聾啞,能聽能說後再掃盲。在學習母語時,聽說領先於讀寫,也就是說讀寫滯後於聽說。同時說也滯後於聽。如果大家認可胎教的科學性,那麼小孩在出生前就已受到外界聲音刺激。如果我們以6歲健康兒童的聽說能力為下一步學習讀寫的標準或起點,那麼我們至少花了6年時間才能說。為什麼聽與說要等6年才「相會」呢?因為嬰兒的大腦、牙齒、口腔面部肌肉等與說話有關的器官需要時間發育和發達,嬰兒還要花時間多聽,多模仿以便能聽得懂、說得清。

現在為數不少的中國孩子是在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文的,即從8、9歲開始學,也有5、6歲就開始學英文的。這樣以來,我們不難發現學習英語的起點高於學習母語的起點。一是與語言有關的器官已基本發育,二是孩子們都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力和記憶力,並且在與它人用中文溝通時無太多的語言障礙。

如果拿中文與英文的文字進行比較我們發現:中文是象形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中文是由各種筆畫和偏旁部首組成的;英語是由26個字母排列組合而成,因此英文較中文容易記憶、識別和書寫。我們由此可得出:在英語學習中,讀寫滯後聽說的程度較漢語學習中讀寫滯後聽說的程度為小,在語言學習初期,同步規則更適用於英語。

而且如果拿中國字與拼音的關係和英文單詞與音標的關係加以比較,我們還發現漢字對拼音的依賴性高於英文單詞對音標的依賴性。通常漢字和拼音不會以書面形式同時出現;英語單詞與音標也不會以書面形式同時出現。我們請一位不懂英文的中年人和一位年齡相當且不懂中文的英國人做個小測驗。首先分別教他們英語音標和漢語拼音。在教中國人音標時我們還按英語國家教本國孩子那樣教他26個字母中每個字母和幾個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和規律。然後分別用中文的「飯店」和相應的英文「HOTEL」來測驗雙方的拼寫能力和發音能力。我們用中文說「飯店」再讓英國人寫飯店,結果肯定是他寫不出。或讓他看著「飯店」這兩個字,請他讀音,結果是他肯定發不出音。同樣我們用英文說「HOTEL」,讓中國人寫出來,結果是他可能不會完全拼對,但至少能寫出「T」和「L」這兩個字母或更多。或讓他看書寫的「HOTEL」再請他讀音,結果是即使他讀不準,但很可能會把「T」和「L」的音讀出來。由此可見在英語學習和教學時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音標上,甚至不學音標也不妨大礙。關鍵是要設法用耳聽正確發音再即可模仿,同時總結和掌握英文單個字母和多個字母組合在英文單詞中的發音規律。

其實漢語拼音與英語音標在音節組合和單詞發音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在拼音中m+ing讀「明」,與英文單詞「swimming「中的「m+ing的ming」發音相似。所以我們可以說拼音對學英語特別是發音和拼寫有幫助。說到中英文的句子結構特別是句子中各成份的順序,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英文語序要麼與中文語序完全一致,要麼與之完全相反。有時也有部分相同部分相反的情況,故對國人而言,英語不會很難學,甚至比中文容易。

上面提到語法在母語學習的作用,我強調語法是學習語言的一個手段和過程,在母語學習中我們經歷了一個由無語法到學語法再到無語法的過程。第一個無語法是語言學習的最初階段,是實實在在的無語法;第二個無語法是在有一定語感前提下的無語法,其實此時語法以隱性形式存在,因為我們對語言已較熟悉,一般情況下不需動用它。英語語法的學習也要有無語法階段。但相當多的人在學英語時,沒有兩頭的無語法階段,只有中間的學語法階段,而且學了多年英語,就是抱著語法這支拐杖不放,老是形不成語感,只會做語法題,而在使用英語時又無法下意識地遵循語法規則。例如在我修改客戶出國材料時,時常在他們書寫的英文里發現很多語法錯誤,因此我可以說這種沒有語感的語法是無法無天的語法,在英語的實際應用中根本派不上用場。

要想讓語法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就必須像學母語一樣,經歷無語法、學語法、無語法三步曲。在學語法時,除記語法規則外,還應象學數理化那樣,將語法現象用公式的形式進行總結、記憶和應用。最好是通過記典型句子來熟悉語法,不要花過多時間對語法和英語慣用法刨根問底,而要無條件地接受之。同時培養類似母語的語感。筆者在多年英語學習實踐中,逐漸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故能得心應手地在對外交流、出國諮詢、口譯筆譯、英語教學方面使用英語。

在此我還要提一下在中英文學習中聽說讀寫的辯證關係。我在上面提到從語言學習的自然過程我們發現聽說發生在前,讀寫發生在後。學會讀寫後,要想把中英文或其他語言學得更好,提高自身競爭力就應該使聽說讀寫同步發展和提高。口才好的人通常文筆也好,文筆不錯,一般口才也不差。聽說讀寫這四種技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無論學什麼語言,聽說讀寫均要抓,特別是千萬不要只抓讀寫而忽視聽說。因為包括漢語、英語在內的任何語言的生命是聲音。沒有聲音只有文字的語言是無生命力的,用語言學家的話來說就是:沒有聲音的語言等同於已消亡的語言。

在國人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通常是聽說滯後讀寫,從文字理解詞語意思較從聲音理解詞語意思容易。經常是聽不懂英語單詞或一句話,但把它們寫出來卻認識。這是語音與語意脫節造成的。原因是我們很多人只重視英語文字的學習,而忽視了聲音這一語言要素。這裡的聲音是指外界正確英語語音加上英語學習者模仿英語發出的聲音。為什麼會出現只重視英語文字的學習,而不重視英語語音的學習呢?我想除了英語環境外,最主要的是很多朋友並沒有按母語學習的自然規律來學英語,他們把英語當著一門功課和學問來學,只在上英語課時學英語,學校考英語我就學英語,學校考什麼我就複習什麼,考試中無口語測試,大家就不練口語。也沒把英語當成一門工具來學,沒有想辦法在學英語時如何用英語。我們也沒有用當時我們學說母語的勁頭來學說英語,相當多的人因為一次讀不準就失去了耐心或怕別人笑話而不勤開口。因為功夫不到家,英語學得不熟悉,故很難建立我們在使用母語時建立的「條件反射」,也無法達到說母語時「嘴比腦快」的境界。

還有幾種現象我也想在此進行探討。

現象一是有時對一個單詞或一句話,學員們聽不懂,把它們寫下來,他們又看不懂,既然如此他們當然聽不懂了。故要想提高聽力,還要提高閱讀能力。一般而言,我們對英語的閱讀理解能力大於聽力理解能力。兩者成正比關係。要想提高聽力就要提高閱讀能力。這裡所說的閱讀是有兩種聲音的閱讀(外界聲+自己聲),是同時啟動眼、耳、口、腦的閱讀,而不是單一的用眼、用腦的無聲閱讀,也不是只有自己的聲音,口耳未同步啟動的閱讀。

現象二是很多英語好的朋友如英語專業大專和大學畢業生,非常注重英語聽力和閱讀方面的學習和訓練,但忽視說和寫方面的訓練。只滿足於聽得懂和看得懂,並未花功夫將聽懂和看懂的英語信息儲存在大腦,變成自己的語言再加應用,提高說和寫的能力。很多英語較好的朋友對較簡單的口語和閱讀文章很是輕視。他們並沒有仔細思考兩個問題:一是你能將你聽得懂看得懂的簡單英語在實際生活中活學活用嘛?二是英語的使用如同母語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多是簡單而純正的英語。要想提高說和寫的能力,除重視之並用心記外,還要換一下角色。如把自己從學生的角色換成英語教師或英文記者的話,那麼您一定會重視說和寫。我對這點深有體會。在從事英語教育前我不太重視背好的語句和文章,只滿足於聽懂和看懂。作了老師後我有壓力要用英語授課,要舉例句幫助學員理解生詞,故我特別注意在聽懂和看懂的前提下多記多背,將好的素材為我所用。

現象三是在聽外教講座、看原版電視教學片或聽我講課時,有些客戶和學員認為英文內容較難、程度高,自身英文水平較差,感覺很費力、跟不上,故中途放棄聽課和學習。只要回想我們孩提時學母語的情景,他們就不會這麼做。我們在學母語初期,置身於大人中和生活中的各種語言環境中,所聞所見的並不是我們都能理解的,但我們並無放棄的念頭,而是以強烈的好奇心繼續學,直到弄明白為止。其實語言學習不同於其它功課的學習,教材或授課內容有難度以至聽不懂、跟不上正是要繼續學的理由而不是放棄的理由。語言是可以採用填鴨式教學法授課的。現在很多小孩能講大人話卻不能解答高中數理化問題這一現象證明了這一點。其實學一些較難的英文有助於加快學習進程。

現象四在我與客戶和學員交流時我發現讓他們用英語表達一個並不複雜的中文句子時,有幾種情形:一是說出的英語又好又快,幾乎是脫口而出;二是完全說不出;三是沉思一會,說出來的英語不是有語法錯誤就是不地道。好像還沒有發現這種情形,想了一會兒最後還能說出地道正確的英文。這一事實充分說明英語學習需要「熟悉工」。正所謂與其把語言分成難易兩類,還不如把其分為熟悉和不熟悉。

現象五是許多朋友只在課堂上學英語,而不會像學母語一般,利用課外的一切機會,從生活中學、在玩中學。

綜上所述,要學好英語,我們一定要按照母語學習的規律學,用學母語的勁頭學,以學習母語的標準來學。如果用違背母語學習規律的方法學英語,我們終究會學不好這門國際化語言的。

我就是用這個方法學的英語。很有效果,良心推薦。


推薦閱讀:

雅思寫作為什麼考不好
//邵教授//雅思小作文常用詞
如何讓老闆同意你上班時間上網看其他東西?(雙語)
曾國藩其人其言與正能量
關於出國留學的經驗分享

TAG:英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