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不是空談?
哲學有沒有用?我覺得是有用的。比如說我剛才說的「沒有就哲學是什麼達成共識就討論哲學有沒有用是沒有意義的」這句話就是一個對大多數人(除了某些專業領域)而言哲學領域的判斷,而這個判斷大多數人能夠很快同意卻很少意識到它在討論中的重要性。這就包含在方法論裡面。可以說絕大多數人的方法論是不全面也不系統的。即使是大科學家,難免也會在一些問題上陷入「巫毒科學教(費曼語)」的陷阱。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做出正確的結論:因為現代科學系統的一大目標就是排除個人的愚蠢對科學的妨礙,即使是錯誤的推斷只要能夠通過實驗的驗證,然後只要有極少數人能夠對此作出正確的解釋,那麼無礙於大多數科學家就此得出正確的結論。對於現代科學而言,由於有學術交流的存在,數據永遠是比洞察更稀缺的資源,科學領域就整體而言最急需的是數據而不是洞察。甚至你只要有遠超他人的數據,哪怕只有中人之姿,也能做出比大多數科學家更多的成就。
但是在數據不足的情況,比如說,最常見的,人際關係中,別說明確理解他人的想法,甚至明確理解自身的全部想法,破除自我欺騙和自我逃避,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說數據嚴重不足。這個時候,發展出一套客觀的、泛用的對應系統,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那麼,這個時候,「無法被精確歸納的知識和方法論」就十分有用了。在有的時候,方法論或者「思想」(把某個東西定義歸納)本身就是極有力量的東西。比如說進化論,雖然開始只是一個科學觀點,但是對於之後的宇宙觀和研究方法,都有深遠的影響。所以說哲學本身就包含大量科學的未成品,是新科學誕生的寶庫。不管就當前而言或者對未來而言都是有很大用處的。但是對於很多成熟的領域,說哲學沒用(因為基本無需處理未知的東西)也是情有可原的。我相信,隨著人類的發展,很多古人都能輕易理解但是現代人也一直沒有發現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仍然會不斷出現。就算是在科學領域,數據不足也是常見的事情。那麼對於個人而言,良好的世界觀(背景知識)和方法論(數學技巧、規劃技巧、表達技巧)對於研究、特別是搶先做出突破可以說是如虎添翼。越是數據不足的年代,對於洞察的渴求就越是強烈。二十世紀上半世紀理論物理學的輝煌,正是建立在層出不窮的新發現,同時也是嚴重數據不足的新發現上。如果把現代的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全部數據送到過去,那麼足以讓當初對於基本粒子和量子理論的大量爭論統統閉嘴。即使是做材料這樣的經驗為主的科學,更優越的方法論在寫更好的論文,更好的利用經費方面也是大有用處的。尤其是對於文科這樣的科學,在生物學醫藥學這樣經常處理複雜不可精確計算數據的領域建立起來的「雙盲法」等大量技巧和自我邏輯歸謬的自省,其實是非常有用的。現代數學對於征服複雜系統和不可信數據已經積累了大量彈藥,不加以利用真的太可惜了。但是並不是說不去學習就無法獲得這些知識:一個經驗老到的史學家,往往也是對這些技巧深知的人。因為這些方法大多數仍然是可以被人歸納總結的,有了足夠的數據和足夠的耐心和對比,自然會學到相關的哲學,只是在某些領域已經形成科學的東西在別的地方仍然作為模糊的哲學,有點划不來而已。
推薦閱讀:
※沒有哲學,我們真的明白這個世界嗎?
※好有味道的哲學人丨思想極客
※托馬斯.庫恩:範式革命
TAG:科學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