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頓悟法門是如何修行的?

禪宗頓悟法門是如何修行的?


首先說明,個人膚淺的一點點理解,不一定準確。

頓悟是上上上根器人的事,而此上根器來自於多生累劫的積累,滴水盈器,到某個點上,自然成熟。

因此,從這個角度說,實無「頓」可言,有的只是漸修,然後量變到質變。

比如題主所引虛老,光看老人家一朝:燙著手,打破杯……卻看不見祖師逃家遁世,幾十年的功夫,空談頓悟是沒意義的,反生妄想。

頓即漸,漸即頓

老實修行

老實!!!


兩條路。

1.看書,看到明心見性,然後悟後起修。

2.直接入坐,修三際托空,久坐自然禪。

明心見性這事不急,可以慢慢體悟,但後天習氣和禪坐功底是需要煉的。

悟了,也要煉。沒悟,也要煉。

同理,煉了,也要悟。沒煉,也要悟。

本來,我對明心見性這事是不怎麼在乎的,覺得明心見性是件小事,一點就透,一言半句便通玄。

但後來有個朋友給我看了一個,奇人甲結尾。

尼瑪,本來奇人甲的文章我覺得寫得還是蠻好的各方面。

但尼瑪,居然沒有明心見性,還信輪轉法王新宇宙這種糊弄小孩子的理論。

頓時沒脾氣了。

真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所謂的頓悟是水滴穿石刻,江河會聚時。


禪宗頓悟法門是在師父親自指導下,自己的精進努力去修行的。

就是虛雲大師也是在最初的師父教授下,經過自己勤學苦練,明心見性的。

沒有人靠道聽途說,自己盲修瞎煉來修行禪法的,這樣肯定要走錯路。


在禪宗的視角看來是沒有如何的問題,也沒有修行,既然沒有修行,那麼你所有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都可以是修行。有謁為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初學,戒驕戒躁。穩紮穩打。雖慢實快。知道一萬個法門,不如好好做一個。給你一萬個密咒,不如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放飛自我

擁抱一切

禪宗玩的是頓悟。

其實,就和抽獎是一個道理的。

多體會、多經歷,中獎(頓悟)幾率才能提高。


看你掛出這個人,就是中了現代那些「大師」的毒了。

現在的大師都掙著個這位搭關係,誰誰誰是他弟子,是他徒孫,掙的是什麼?掙的是道統,是名利。 好像誰是他徒弟誰就得到了道統,誰就得道了一樣。事實是,誰得了道,才是得了道統。

佛陀早就知道了這些事情,以衣缽為表法,誰得了衣缽就是祖。從六祖開始,都去搶衣缽,真是可笑至極啊,哈哈哈。就是預示現代人爭搶道統,拋棄道,沒有真才實學。

說句不該說的,這位又有什麼本事有什麼修證?被打就是佛門恥辱,沒本事就不要搶著做祖。

噁心佛教協會。


頓悟是水到渠成

漸修是因,頓悟是果。你問頓悟怎麼修?頓悟不用修,因為是結果。六祖慧能大師頓悟,那是因為累世修行不退,此生自然而然的結果。

對於漸修途中或壓根沒修的人,不要談頓悟。就好像等著天上掉寶藏一樣。水都沒有一滴,哪來的渠?

不如老實念佛,靠阿彌陀佛施捨,往生成佛。

怕的是自修無能力,靠佛又信不過,那就慘了。

南無阿彌陀佛


有這麼幾條先知道。

古時禪宗教授多是隨師修學;頓悟的大德悟前多是教理禪修基礎不差,文盲愣青不是沒有但是極少;悟者多是求道心切,不顧其它;環境條件好,跑上山碰個和尚便是明眼大德的機率大;沒有網際網路、電視手機、電,干攏少。。。

條件變差在唐末五代就開始了,宋後更差。中唐禪宗多是在師徒間堂上堂下日常作務中隨機指撥,晚唐五代為輔助指拔又加上了文字指撥,宋時抑制文字泛濫及適應學者根器,提倡參話及默照,強調實戰硬戰。之後一二百年參話默照也不怎麼有效,禪宗便奄奄一息了。至今,沒死絕,也是奄奄一息。

至於法門,上面說的那些都可以算是。但你自己看書或跟個外行,恐怕連法門都學不準。但也沒其它辦法,要學也只有自己加倍努力。


推薦閱讀:

一年內修成阿羅漢的孫倫禪師(緬甸 上座部)

TAG:佛教 | 禪宗 | 修行 | 頓悟 | 開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