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荒之後文明始現,滴滴Uber們會有怎樣的命運?

滴滴的短途需求保衛戰

蠻荒之後文明始現,滴滴Uber們會有怎樣的命運

1、環保理念太牽強

按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滴滴總里程53 .5億公里計算,全年共直接和間接排放132.2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84萬輛汽車行駛一年所產生的排放量,這個數據在共享經濟日益失去理想光環的情況下,是無論如何禁不起輿論考驗的。

1輛小巴聚合了4-7個需求看起來的確是更加環保的idea,但要與共享單車的純綠色理念對轟,得多有想像力?

2、五公里內專座的吸引力待解

這是小巴竭力吆喝的賣點之一,但在實際運營斷點很多,比如小巴是依賴虛擬站點整合需求的,滴滴自稱30秒內接到乘客,怎麼看都過於樂觀了,因此小巴有一定效率損耗是必然的,而所謂專座優勢就是個無效提法,誰會在GL8上站著?更別說5座車了,即使有這樣「通情達理」的乘客,交警同意嗎?

3、分攤計費的價格優勢

滴滴小巴收費一般在5元以內,大部分可用2-4元解決,滴滴特意模糊了計費機制,以便在體驗上更接近按時長收費的共享單車,初衷大約是盡量討好分散的即發需求,PK共享單車的隨取隨還。

但相比於1小時1元的共享單車,這個出行成本再加上接駁軌交和公交的費用,顯然仍不是最經濟的選擇。

4、小巴不是順風車的延伸

小巴其實破壞了拼車或順風車的社交基因,5個或7個陌生人共處一車,每個人都沒有滿足心理上的安全距離,不難想像後排坐滿3人時的窘迫,這是公交、地鐵等更密閉和擁擠空間都不曾有過的尷尬,也是鄰里或同事之間拼車所不會有的。

5、無法提供時間保障

雖然非機動車也要遵循交通規則,但規避擁堵的能力仍非小巴可比,這一點在滴滴小巴所運營的北七家、霍營、天通苑、回龍觀等地點更為明顯。

6、響應需求的能力有其極限

這是最後也最重要的一點,滴滴小巴不可能像當年的原生態小巴那樣頻繁掃街,聲嘶力竭的叫喊「有大座」,對需求進行密集的、多輪次的、無縫隙的全覆蓋。



推薦閱讀:

自動駕駛世紀訴訟:卡蘭尼克出庭,但谷歌和Uber誰都輸不起!
Uber認栽,自動駕駛「世紀訴訟」塵埃落定!Waymo獲賠2.45 億美元股份,自動駕駛專車市場戰局驟變
Uber與日本計程車公司展開談判,提供計程車打車服務
誰才是Uber和滴滴的天敵?
*人工智慧*Uber和Waymo就無人駕駛汽車商業機密訴訟達成和解;為什麼選IBM?

TAG:uber | 滴滴 | 算命 | 優步(Uber) | 滴滴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