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

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前陣子被人架著去看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本著去看爛片的心態,我決定既來之則安之。

但是看過之後,讓我非常意外。

這麼大陣仗的電影居然沒有爛出新高度?

就像當年《致青春》把交通意外死去的女二號硬安上一個「為愛而死「的名頭,《匆匆那年》女主大喊「那我們現在上床你上嗎「的靈魂拷問,《梔子花開》開創尬聊尬演先河,《致青春2》wuli凡凡經典的「菩薩知道我心裡多難過嗎「等,這些爛片爛則爛矣,但也算爛出了風格,爛出了高度。

反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然對這些爛片元素一個不落的點了名,但卻沒有玩出任何新的花樣,唯一可以拿出來說道的,就是楊洋玩起了面:

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

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

大概也就是從2014年開始,國產電影爛片頻出。

《小時代》系列主打奢華撕逼,《匆匆那年》《同桌的你》《梔子花開》《左耳》等主打青春文學,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比如《微愛》《露水紅顏》《何以笙簫默》《惡棍天使》《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等,也算是百花齊放百家齊鳴,各自都有各自爛的特色,不盲從,不跟風。

這些爛片其實使用的都是同一個套路,就是人氣偶像的變現。

我們俗稱為:小鮮肉模式。

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

2014年到2016年間,也正好是這些偶像的人氣巔峰時期。

這段時間這些小鮮肉們和粉絲們都屬於油鹽不進的時期。

何謂油鹽不進呢?

鮮肉們不練演技,自我感覺良好,作品一部接一部。

粉絲們不聽忠言,不接受批評,到處跟人開戰,

持續的作品輸出以及粉絲和路人的爭論造成的討論熱度,讓諸多片商發現了短期的賺錢商機:

把一個偶像作為核心,塞入被稱為「作品「的殼裡,修飾包裝後,上市販賣。

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

面對我國數量龐大的三觀還未健全的青少年們,這一招真的是好使。

以至於後來讓鄧超這樣優秀的演員也用這招來實現快速上位。

但是,粉絲的熱情始終架不住口碑的崩塌,當片商們把可以用的小鮮肉都用盡的時候,卻發現原本百試百靈的招數,在逐漸的走下坡路。

2016年的《擺渡人》和《長城》把這種情況推向了巔峰。

一路飆升的票房看似壯觀,但其實遠遠不及片商最初的設想。

於是他們把矛頭指向了電影評論平台,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的「優秀「作品遭到了奸人的迫害。

但群眾是有腦子的,即使之前上過當,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當。

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

2017年過年期間,《功夫瑜伽》《大鬧天竺》《西遊伏妖篇》是小鮮肉模式的最後一次收割。

在這之後,《吃吃的愛》誤讀了小s和林志玲的人氣,如果早兩年上映,可能會大賣;《傲嬌與偏見》則是急於把還未上位的偶像拿出來收割;《夏天十九歲的肖像》則證明了,就算製片人又是下跪又是懟評分平台,也不會讓票房再回到2014年那會了。

本來我認為,2017年結束之前,國產電影的風向必定會改變,但沒想到,在7月的時候,改變風向的電影就來了。

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

《戰狼2》的成功包含了天時地利人和,它也是觀眾反對小鮮肉模式的一次集中性爆發。

和《戰狼2》最直接碰撞的,就是《建軍大業》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

《建軍大業》虧在,它的兩位老大哥,《建國》和《建黨》敗了很多的路人緣。

要說前兩部,其實也是小鮮肉模式的雛形,不同的是它們用的是所有的明星的人氣。

《建軍》在宣傳期,就已經因為使用大量小鮮肉,遭到了觀眾的異議。再加上前兩部同類型電影讓觀眾對它失去了期待,票房上不去,確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是一個現代現實版的《狼來了》。

楊洋可能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

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但不具備直接挑戰《戰狼2》的實力,而且剛好趕上了《戰狼2》的爆發期,更顯得可悲而可憐。

對比前兩年小鮮肉參演的小情小調的小成本電影動輒都3、4億的票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種大製作的4億票房,簡直微不足道。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想大膽預測一下:

2017年的8月,很可能就是國產電影小鮮肉模式走向衰亡的轉折點。

而楊洋,很可能就是小鮮肉時代終結的第一個受害者。推測也許不會應驗,但推測一定都是有根據的。


推薦閱讀:

「俏黃蓉」翁美玲:如果時光能倒流,我們陪你闖情關
如何看待賈斯汀賈斯汀比伯來華演唱會被拒?
《一人我飲酒醉》MC天佑的幕後推手是誰?
井柏然演藝經歷有哪些?
馬思純和歐豪到底般配嗎?

TAG:娛樂 | 明星 | 娛樂八卦 | 小鮮肉 | 娛樂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