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何時受封為燕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
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慶(南京),就將集慶改名為應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順應天命,推翻元朝。朱棣出生於元末亂世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應天府的南京。此時前線傳來了陳友諒進攻太平(今安徽塗縣)的告急文書。陳友諒如果攻陷了太平,並要接著進攻應天。但軍情緊急,朱元璋甚至對這個兒子都來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線指揮打仗去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舊曆年底,朱元璋準備轉過年頭就要正式登極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經有了7個兒子。這時形勢已經初安,他決心要為兒子們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廟,把自己渡江後生了7個兒子歸因於祖上的陰德: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四子曰棣。
這時朱棣已經7周歲,他這才和眾兄弟一樣有了自己的名字。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歲,受封燕王。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已是17歲青年,朱元璋準備讓他們到外地去當藩王。就在這一年,朱棣兄弟們一起來到安徽鳳陽老家,那時被稱為「中都」。這裡埋葬著他們的祖父母,也是他們的朱元璋小時候為大戶人們放牛放羊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這裡住了三四年,民間生活對他的思想意識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朱棣是個有心人,「民間細事,無不究知」。
他當皇帝以後,還經常對兒子們說起他這段生活。認為自己能南北征戰,不畏塞外風寒,就得益於這段經歷。朱棣在鳳陽的這段生活可看作是宮廷教育的實習階段,他回去就要準備到外地去當藩王了。
朱元璋同時對朱棣和其他的幾個子女們加強了教育,朱棣兄弟們除了接受師傅們的教育外,還要隨時接受朱元璋的訓誡。朱棣從朱元璋那裡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統教育。對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確的自白:朕於諸子常切諭之:一、舉動戒其輕;二、言笑厭其妄;三、飲食教之節;四、服用教之儉。怨其不知民之饑寒也,嘗使之少忍饑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勞也,嘗使之少服勞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先後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推薦閱讀:
※東南亞的華人是否保存了明朝的衣冠服飾?
※明朝的宋濂是不是非常謹慎,從不在背後說朱元璋和朝臣的壞話?
※大明嘉靖年間,到底是世宗皇帝把嚴嵩父子,徐玠高拱這些人耍的團團轉,還是文官集團把朱厚熜玩弄於鼓掌之中?
※如何評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如何區別顧炎武所說的「亡國」和「亡天下」?
※本人收集的幾則南明為袁崇煥平反的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