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精要——李鴻義解讀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

目 錄

1. 引言——小兒正常之發育

2. 黃帝問曰——健康、壽命以動作不衰為準

3. 人活百歲之法

4. 半百而衰之因

5. 防病五法

(1)防虛、防邪、防賊風

(2)最佳之休息之法

(3)健康之素質

(4)樸素的生活

(5)修德

6. 從生理看最佳的生育年齡對遺傳之看法

7. 何為夫道者

8. 通過真人、至人、聖人、賢人之介紹而提出站樁

正文

1.引言——小兒正常之發育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

第一句主要是在講生長發育,「生而神靈」,小孩在臍帶沒斷之前依靠母親供血,臍帶一斷,一聲啼哭,呼吸立馬開放,如果小孩不哭,就要把腿拎起來拍打後背,小孩嘴裡的羊水流出來,一哭氣道開放,就可以正常呼吸了,這個過程如果長了會造成腦癱,所以這點非常重要。接下來就該吃奶了,有的小孩你把奶頭放進他嘴裡,他也不含往外吐,非得擠出奶水來,他才吸;而有的小孩抱過來,他就主動的尋找奶頭,就知道吸,這樣就很好,呼吸功能恢復的快,消化功能用的快,這兩項正常是好事。所以剛出生的小孩不僅僅是看幾斤幾兩、男孩、女孩。如果只看幾斤幾兩,到時候來個腦積水怎麼辦。正常新生兒很容易引起握持反射,可將你的雙食指或小指分別從新生兒兩手的尺側緣伸進手心,輕壓手掌,他會緊緊的抓住你的手指,新生兒這些原始反射(吸吮反射、覓食反射、握持反射等等)正常存在、消失,說明神經系統發育正常。「弱而能言」的「能」不是能說會道的「能」,是能不能的「能」。「弱」指嬰兒期1—3歲,聽覺、言語發音、視覺、神經、精神系統發育正常,語言即正常。「幼而徇齊」,再長大一點,全身各個系統都快速的發育健全,小孩對周圍的人和事都很好奇,智力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學什麼都很快,各種各樣的能力也掌握得很全。 「長而敦敏」,「敦敏」是沉穩而機敏的意思。小孩神足,就會沉穩機敏,做事會很專註,如果神散,就是小兒多動症了。

2.黃帝問曰——健康、壽命以動作不衰為準

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黃帝向岐伯(當時著名的醫學家)請教,上古時期人們活到百歲動作也顯得不衰老,然而今天人們,才五十歲左右就開始衰老了,是因為時代不同、時間的關係,還是人自己的過失呢?

3.人活百歲之法

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岐伯說:從前的人,懂得萬事萬物發生髮展的規律,懂得保養生命的道理,「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二十個字做到了,你也能活到百歲,這二十個字裡面前面兩個比較原則,後三個非常具體,先說「食飲有節」,現在養生更多在宣傳怎樣吃,比如飲食要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菌類、五穀雜糧等等,但我強調的飲食就是指「當地的應季的普通飲食八分飽」,來找我看病的患者,個個都脾虛,所以我就要求他們一開始都吃大米粥、白菜。

為什麼偏偏選白菜、大米粥呢,這是我親自實踐了多年摸索出來的,記得我在當實習醫生時,醫囑的第一條就寫護理常規,第二條就是關於飲食的要求,中醫自古對食物的研究就非常深入著作頗豐,食物也有四氣(寒、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咸)、歸經等等,哪種食物對脾胃好、哪種食物對肺好、哪種食物對肝腎好,就這樣用於患者,但發現對患者的病情作用不大,後來就開始用減法,慢慢往下減,脾胃為後天之本,怎樣才能讓他迅速恢復呢,既讓他幹活又不太累,直到減到只用大米粥和白菜效果是最好的,中醫認為大米,味甘性平,能補脾、養胃、清熱除積,除煩止渴,長肌肉。在很多的藥方中都用粳米這位葯,如在「白虎湯」中作為佐使葯起到益胃生津的作用;而且白米粥營養豐富、容易消化是寶寶們添加輔食的首選,在困難時期,沒有其它食物,餵養小孩就是白米粥照樣健康成長。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熱除煩、解渴利尿、通利腸胃的功效,北京人從小就吃大白菜,尤其是冬儲大白菜,一吃就是四個多月,不單北京如此,東北、西北也如此,過去夏天沒有大白菜,也可以吃圓白菜。人嘴饞是好事,但別貪,飲食一定要有節制,要控制住,無論何種食物吃多了都傷脾胃,而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出了問題,全身就不可能好。

再說「起居有常」,現在總在強調幾點鐘起床好,幾點鐘睡覺好,但《黃帝內經》不是這樣講的,在古代也有上夜班的,但只要做到起居有常——起居有規律,如果晚上按時睡不了,第二天也別睡懶覺,按照內經的要求,寅時起床鍛煉對腎有好處,寅時指3點到5點,如果你寅時起床,6點到7點開始打太極拳是最好的,最晚也不能晚於7點。

「不妄作勞」,有的書上的解釋是別累著,這種說法甭管當時的譯者是什麼權威,絕對不對,那時沒有累著一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伍子胥就能舉鼎,現在的舉重冠軍連他的一半都不如,而且我提倡的健身體育,運動量並不小,這個「勞」指的是房勞,吃喝嫖賭抽,只要佔一條,就別想長壽,過去中醫對房勞非常重視,有所謂七損八益。

再說說「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陰陽貫穿於萬物之中,天為陽、地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動極而靜、靜極復動,動到頭了就靜了,前來找我看病的患者,只要運動一上去,沒有睡不著覺的。對於臟腑來說,陰是物質,陽是功能,沒有物質就沒有功能,陰陽看起來是兩個,實則是對立統一的。動物就需要運動,所謂用進廢退,外為陽、內為陰,現在好多人也鍛煉,強調練肌肉,肌肉很美,但內臟卻不健康,年紀輕輕就有心腦血管疾病,早亡的也很多,所以這個「術」指鍛煉方法一定要正確,「數」指數量,鍛煉的次數要適宜,我提倡的健身體育,第一條就是要健內臟,健身體育的特點就是健內臟補不足,內臟健康,全身健康,健內臟(一般運動不健內臟),補不足(一般的運動,揚長避短,越練越偏),健身體育如:站樁、導引等。

做到了這二十個字,你就會健康;我認為健康的標準應該是:發育正常,無病無傷,延緩衰老,適應力強——自然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會形與神俱,形是指外形,不會提前出現衰老的跡象——矮(身高變矮)、禿(頭髮脫落)、胖(肥胖)。「神」是生命活動能量大小的外在表現。生命能量差,神就不行,動以養行,靜以養神,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成的,但神要天天守住,形與神俱後,也就不會覺得時間緊、壓力大、易疲勞、易激惹等,而能活到天年,天年指自然賦予的壽命,度百歲。

李鴻義 教授

李老在九重軒文化系列講座中演示站樁

88歲

博士,研究員,主任醫師

內經養生倡導者

健身體育創始人

中西醫結合疑難病防治專家

原中國人體科學研究院專家委員

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專家門診疑難病科主任

曾兼任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武術健身教研組主任、總教練

國家八段武師,一級武術裁判

現北京國宗中醫門診部主任醫師

長安中西醫結合醫院疑難病中心首席專家

北京東方李氏健身體育中心主任

現仍堅持工作日每天門診;周末講課和教授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健身功法。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的風格是什麼?
李天金是連續多年的太極拳冠軍,太極拳是什麼?
李天金除了是馬雲的貼身保鏢,還有什麼身份?

TAG:太極拳 | 黃帝內經 | 健康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