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言:儒,道,陽,陰

  何所言:儒,道,陽,陰

  傳陰不如傳陽,防陰不如陽防

  水盛陰,而其中取人之陽

  非是以一陰到底而褒水,惟是其取陽、助陽之處褒之。

  火非不可取其陽,卻多致取陰、助陰。兵道、爭法皆是此謂、是此危。

  人所用有惡,縱或欲傳之以防惡,非是欲傳其致惡用,君子見惡知誡,小人卻見惡思效,君子見之而怯心生,小人見之而噁心長。傳而防之乎?不傳而防之乎?不以詳傳之乎?求於道正,不為術而術自出乎?

  有偏廢者,獨傳善不傳惡,以作防惡之法,欲養敦厚;又有偽詐者,其非獨傳善不傳惡以作防惡,卻是獨傳己之善名、不傳己之惡實。

  知鄙謀不用鄙謀,是不以鄙待人。又不獨以鄙識人,不以鄙斷人,謹防誤識人作非人,而誤以鄙待之;反之又一端,偏欲識人,不欲識非人,偏欲識善,不欲識邪偽,此又致扶邪偽稱善。

  人者,言行循理(禮)也。蠻夷、非人者,昭昭其鄙而非理(禮),人慾以鄙待之,則兩者誰禮誰鄙不得分;人慾以禮待之,則待人、待非人又不得分。

  寧可禮以待非人乎?抑是別於何以識人、斷人乎?執兩端,隨世變偏移取其中乎?

  .

  假設左傳所崇尚之古風,於公羊而偏移成今取,左傳循於尊崇上位、年老者,而公羊偏移成以上禮下義、上仁下孝的對等前提,去除掉了上位、年老者必然循禮知道作默認前提條件,而隨世風改變重新作論。隨世風改變,就多了對等交易的刻意衡量性,少了談天經地義的無條件付出,卻在世風蠻夷下不能不談衡量,以防單方"隨心"欺霸了。

推薦閱讀:

中華男德
重陽節的習俗有什麼?
驚蟄到!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苦張
如何解讀《重屏會棋圖》這幅畫?

TAG:儒學 | 道學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