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首飛20周年,簡單聊聊它的故事
在中國航空發展史上,有一款戰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那就是成飛研製的殲10。
作為中國獨立自主完成的第一個現代化戰機,殲10各項性能都達到了世界第三代戰機的技術標準,是一款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的空中優勢戰鬥機。
當前,殲10戰機作為中國空軍和海軍主要的作戰型號,服役數量已經超過了上百架,而且衍生型號眾多,包括早期單做殲10A,雙座教練機型號殲-10S,大幅度改進型殲-10B,在殲10B基礎上換裝新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八一飛行表演隊專用機型殲-10AY和雙座版殲-10SY,以及對外出口型號FC-20戰機。
當前,中國空軍還有大量的殲7、殲8和強5等落後的二代機,這些戰機都需要進行替換,如果全部換裝重型殲11、殲16甚至殲20隱身戰機,不管從生產數量和經濟效益上,都是不合適的。
為了增大中國先進戰機的裝備數量,殲10這種性價比極高的中型戰機,無異是一種最佳選擇。
但以今天的情況來看,殲10戰機的研製並不是一帆風順。
作為上世紀80年代初成飛研製的項目,不管是國家經濟層面還是航空技術儲備方面,直接開啟殲10這種准三代機的研製,都面臨著眾多現實困難,不過,最終,成飛在1984年正式開始啟動研製,並立項為「十號工程」。
殲10戰機長16.43米,翼展9.75米,高5.43米,空重9.75噸,最大起飛重量19.3噸,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實用升限17000米,航程3900千米,作戰半徑1250千米。
從這些數據可以知道,殲10並不是一款輕型戰機,而是一款現代化的第三代中型戰機。
在上世紀80年代,殲10戰機其實是一個中西「親近」的項目,不過,由於80年代末期國際局勢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已經無法從西方獲得任何技術支持,尤其是航空發動機這一關鍵設備,這使得殲10戰機的研製近乎進入到停滯階段。
為了不重蹈殲9、強6、殲13等戰機的覆轍,中國軍方決定向俄羅斯尋求技術支持,其中最關鍵的一項,就是引進俄羅斯AL31FN大推力發動機應急,並在其基礎上研製國產化的發動機,以便可以將殲10戰機的研製繼續推進下去。
解決了發動機這一關鍵問題,加上軍方高層對殲10項目的格外重視,殲10後續的研製就進入到一個快速研製階段。
終於,首架殲10原型機開始在1994年建造,最終於1998年3月23日首飛成功。
從1999年12月開始,殲10前往西安閻良試飛院進行定型試飛測試,2002年中旬開始,殲10戰機開始小批量裝備生產試用,並於2003年正式開始交付中國空軍,2004年中國空軍44師131團換裝殲-10,成為中國空軍第一個裝備該型戰機的部隊。
為了在技術上最大限度的追趕國際先進水平,殲10戰機的設計要求儘可能追求高指標,其中,包括以下幾點:
在氣動設計上,殲10繼續沿用了殲9戰機的鴨式布局,這種設計方案可以保證殲10戰機在空戰格鬥中具備極強的機動性能。
當時,國際上多款先進的戰機都採用了這一設計方案,包括歐洲颱風、法國陣風、瑞典鷹獅、俄羅斯蘇47金雕和米格1.44,由此可見,鴨式布局對於殲10在技術和戰術上的提升,優勢十分明顯。
為了保證研製進度,強化殲10戰機的動力系統,該機裝備有一台從俄羅斯進口的AL31FN發動機,該型號是AL31的一個改進型號,主要是加裝了一個經完全重新設計的檢修艙。
作為和蘇27家族使用的同款渦扇發動機,AL31FN發動機完全滿足了殲10戰機在設計上的需求:其推重比為8.17,最大加力推力達122.58千牛,可保證殲10戰機高空最大速度超過2.2馬赫。由此可見,AL31FN發動機不僅技術成熟,而且動力充足。
中國在AL31FN基礎上自行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已經開始裝備批量生產的殲10B和殲10C戰機。
航電系統是殲10相比此前的國產戰機,提升最大的地方之一。
早期的殲10裝備的是一部JL-10脈衝多普勒雷達,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130千米,可在90千米的距離上同時跟蹤5個目標,並鎖定和攻擊其中威脅最大的4個目標,這使得殲10戰機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超視距作戰能力。
不過,最新改進型殲10C戰機,已經裝備了更為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型號可能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研究所,在KJ7A基礎上研製的改進型。
有了強大的雷達火控系統,就必須為殲10裝備與之匹配的先進武器系統。
該機總計設計了11個武器外掛點,可掛載7噸各型彈藥,除了裝備有一門23毫米口徑雙管機炮外,還可掛在包括霹靂-8、霹靂-9、霹靂-10、霹靂-12在內的各型空空導彈,也可掛在雷霆-2、雷石-6精確制導炸彈也常規炸彈,以及鷹擊-8K反艦導彈和鷹擊-9反輻射導彈等武器。
從武器掛在數量和種類上來說,殲10戰機絕對算得上是一款現代化的多用途戰機。
此外,殲10戰機採用的數字式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也是該機最大的亮點之一,成飛為此在軟體設計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此前,雖然中國在殲-6變穩機、殲-8IIACT等戰機上進行了一定的技術驗證,不過,最終研製成功並使用,殲10在國內算是第一次。
作為一款現代化的先進戰機,殲10戰機座艙設計也體現了超強的信息化能力,該機座艙採用三具彩色下顯,加一具平視顯示器的座艙布局方式,分別用來顯示飛航、武器狀態、雷達傳回的數字地圖等信息,相比此前二代機大量使用的各種電式儀錶,殲10的座艙信息化程度,幾乎是脫胎換骨的進步。
在當時,殲10戰機並不是中國最先進的戰鬥機型,因為殲10尚未首飛時,中國就已經從俄羅斯引進了重型蘇27和蘇30戰機,這對殲10戰機的研製產生了嚴重衝擊,不過,中國還是堅持研製完成這一完全自主產權的現代化戰機,就是為了走完現代化戰機研製的全部過程。
因此,殲10研製的另一個重大意義,就是提升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研製能力,也鍛造了一直敢打取勝的科研隊伍。
正是這一隊伍,為後來的梟龍戰機順利出口,中國第四代隱身戰機殲20的研製,起到了幾乎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一方面來說,殲10戰機是中國航空工業走向獨立自主的一個關鍵機型。
本文首發於談兵公眾號(id:wytbjs)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推薦閱讀:
※越南在27座南海島建縱深600公里防禦體系,是對我國的挑釁嗎?
※對越以為反擊戰為什麼沒有進攻河內?
※大國總會欺負小國,這是人類的本能
※美國對干預朝鮮戰爭的決策過程
※為什麼全球任何國家統一不招收潛艇女兵?